高考时节论教育

2014-07-23 17:18古永忠
江苏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高考

古永忠

【摘 要】本文从一组数据入手,对我国教育基本现状进行了简要叙述,然后从社会经济、教育本质及教育消费者三个层面,对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尝试性解析,并从老师及家长的角度对高考与留学的热点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教育现状 市场经济视野 高考

在我国谈教育问题,多多少少裹挟着一些悲情与无奈。今年,笔者既是一位高三老师,又是一名高三学生家长。角色的复杂性让我对关于高考与留学之类的话题有了更多理解和复杂的感受。

一、从数据看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方面,我国人口在逐年增长,但高考学生数却在减少。2010年首次跌破千万,到去年已是“五年降”;从中小学在校生人数看,近13年来,人数下降了近3000万。另一方面,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却在急剧上升。从2007到2011的4年间,增长比例均超过20%。201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突破40万,达到41.39万人。从1978年算起,到2013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

从构成看,出国学生中本科生占51%,高中生占38%,此外还有不少的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诚然,我国也吸引了许多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但与出国生相比,则少得可怜。2012年的数据表明,中国在海外留学生总数为113.69万人,而在华留学生仅有32.83万人,出现了所谓的留学赤字现象。

我国高校的吸引力在下降,而且这种下降趋势开始向基础教育延伸。这说明我国教育现状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还相去甚远。在一篇名为《中国最丢人的十大产业排行榜》的网络热文中,教育仅次于中国足球,名列第五。

诚然,几十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所取得的业绩不可抹杀,但这只代表过去,而过去的成绩当然难以消解当下人们对教育的不满与失望。穷则思变,数十年来我们也在积极尝试着名目繁多的教改,但这些教改却让人们品尝了更多的失望。直到今年“两会”期间一项网络调查中,在“你认为最近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能否有效解决中国教育弊端?”一问中,仍有高达53.93%的人选择了“不看好”。

二、市场经济视野下的教育

有人认为,在我国所有改革中,教育改革最落后。虽然有点绝对,但不无道理。“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往往让人们羞于把教育与经济扯上关系,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等提法因此饱受诟病。其实,从关系看,经济决定教育,教育需求与供给,规模与速度以及组织形式与内容最终由经济决定。反映在体制上,经济体制是社会其他各体制的基础,故当经济体制发生变革时,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体制也必将发生变革;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也具有反作用,它通过其在塑造人素质方面的特殊性,对经济活动各环节及体制产生深远影响,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对经济与教育关系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学校教育的复杂性。大国办教育,历史的因素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性无疑又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复杂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子女受学历教育的期望值以及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内在地要求对教育投入应不断增长。面对逐渐拉大的教育需求与供给矛盾,国家虽然每年都在加大投入力度,但仍捉襟见肘。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教育财政分权、90年代分税,财政对教育拨款根据学校行政隶属关系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财政压力,却增加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而带来的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正是在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背景下,私立学校开始发展兴盛。

不管愿不愿意,在私立学校里,教育开始成为私人产品,教育市场也悄然而至。对此,虽然许多人斥之为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打破了国家包办教育的单一办学模式,缓解了教育供求矛盾;承认并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的不同层次需求;它引进市场机制,丰富了办学活动,加深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拓宽了教育投资渠道,改变了人们对教育价值的认识。而所有这些无疑证实了一点,那就是它反映了市场经济要求实现多渠道办教育的客观需要,标志着我国教育开始走向多样化发展道路。

市场经济不仅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们的意识,虽然今天的人们更有能力为子女前途进行更多更好的选择和投入,但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显然不再像上世纪80年代以前,花几元、几十元就能解决同题。这笔投入变得越来越巨大,致使家长对此不得不小心而慎重,正如人们在选购大宗商品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对商品信度的执着。而且,家长的教育投入已与子女的未来及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换句话说,家长投入的决心是建立在学校对其子女未来的某种承诺之上的。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消费者对教育从形式到内容自下而上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并成为教育与社会经济现实紧密联系的新的结合剂。

其实,我国教育市场广袤、需求庞大,教育发展机会多多。可惜,我们却并未珍惜,总在相关问题上不敢面对,在羞羞答答中错失良机。终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强势进入我国教育领域抢夺教育资源时,我们惊呼“狼来了”!以201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41.39万人计算,假设每人每年学费、生活费等所有消费为30万元,则41.39万出国学生的教育消费总量高达1241.7亿元!这一千多亿又会拉动多少潜在的消费啊。

如果这笔消费发生在我国……

留学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服务出口的主要产业,留学生不仅为留学目的国带来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的新动力,而且还为其带来巨额的经济收益。以美国为例,2011年,美国该项教育服务收入约为210亿美元,2012年为美国经济贡献总额增至218.07亿美元。显然,这块眼见的肥肉确实又被狼叼走了!

三、教育本质的迷失

2月27日,本来普通的一天,现在却成了一个异常特殊的日子——仅仅是因为这一天,离高考还有整整一百天!

“今生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不拼搏没老婆,不用功没老公。”“干掉一个是一个。”“血拼一百天,杀进重点线。”“宁吃百日苦,不留终身憾。”……

这是高考百日誓师仪式上,学子们振臂高呼的誓词,场面异常壮观感人,却总让我如鲠在喉。这些誓词可能让人热血沸腾,却写满了急功近利、狭隘自私、血腥冷漠甚至庸俗无聊。

“我们都喜欢为孩子们打造愿景,但孩子们却有自己的理想。所以,我知道聪明不是那么重要,正派得体远比考试得高分重要,人们总是巴不得孩子在几个星期内就无所不知。我不赶时间,我不在乎每周末的考试,我更关注的是一个孩子十年后能用得着的素质。”

被称为全美最优秀教师的雷夫·艾斯奎斯,在回答中国教师提问时如是说。

在此讨论教育本质话题,有点故弄玄虚的嫌疑,其实我也不太懂——这种高深的话题一般是由那些教育专家负责的。不过,看了雷夫的话,再对比一下国内教育的这些现象,感觉上还是洋教师的理解更靠谱一点。

教育功利主义的毒药在我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而“仕”后得到的好处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功利性取向,于是后来干脆就有了“书中自有黄金屋,自有颜如玉”的赤裸裸引诱——只要金榜题名,金钱、美女大大的!再后来就有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更大的人生目标。当然,这种美好愿景滋生了“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这种非正常的学习手段也就顺理成章了。

难以置信,这种滋生于农耕文明、等级社会的观念会根深蒂固地延续至今,并且还得到了“发扬光大”!

从这样的价值取向、这样的高考中走出来的学生,要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中学、大学频发的校园惨案与此也难脱干系。

贪官中大多数都有一个经过苦读而仕的辉煌奋斗史,当他们一旦取得成功,成了“人上人”时,就会有一种可怕的成本补偿心理,要把早些年来所吃的“苦中苦”,所做出的辛苦付出,变本加厉地捞回来,那种狠劲让人触目惊心。

我坚信读书学习本应是一件快乐的事,正如雷夫所言,唯有能使学习主体感受到身心愉悦,有助于其增进善良素质,体现人之本性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四、教育消费者的无奈

所以,我非常理解出国留学的选择,这些选择中,一些是出于对优质教育的向往,一些是出于人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或者兼而有之……

我国高考已逐渐失去原来的功能——在那个特殊时代,这些功能曾深深烙下公平正义的印记,给无数人带来希望,让他们笃信“高考书写人生 知识改变命运”的格言。但在今天,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们对高考的期望值已大大降低。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作为一个家长、一个老师,我深深感到,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刚入学时,孩子们是最开心的,周围一切都是新鲜的,满怀好奇,充满了活力与灵气;但在一年、两年后,好景不再,孩子们双眼无神,精神涣散;到了高三,孩子们几乎都进入一种如醉如痴的状态,毫无灵气可言,整个人都傻掉了似的……当然,这个时候,平时少有人问津的校心理室也进入最繁忙的时候,各种状似跳大神的心理助推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临时抱佛脚地想用一些简单的活动形式化解长期积累下来的心理问题,真是荒唐可笑。

相信大多数支持子女放弃高考的家长,都有一点想让孩子保留一点最后灵气的想法!好在现代社会,任何资源均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人们对教育多元化需求也有更好的选择和满足的空间与条件。

当然,我们同样也抱着善良的愿望,希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更高远志向及立意,有足够的智慧平衡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与他国交流中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发展良策,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高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