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思路与对策*

2014-08-01 09:00候桂芳王秀兰
实事求是 2014年3期
关键词:察布查尔惠民文化遗产

候桂芳 王秀兰

(中共察布查尔县委党校 新疆 察布查尔自治县 835300)

“文化惠民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包含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和电视进万家工程等重点项目。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下简称“察县”)是全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全县总人口19.2万人,由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72%。察布查尔县既是锡伯民俗文化荟萃的圣地,也是伊犁河文化孕育的摇篮。加强察布查尔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对实现察布查尔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察布查尔县文化惠民工程取得的成就

1.群众文化活动接地气。察布查尔县群众文化活动围绕加强民族团结、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等主题开展,“十一五”期间,察县成功举办中国·察布查尔“西迁”经贸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纳吾肉孜节晚会、“春雨工程”、贝伦舞大赛、春节文艺晚会和焰火晚会等大型节庆活动。协助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组录制《锡伯人家》节目,协助新疆电视台“丝路新发现”栏目录制四场红歌大赛和《图伯特的故事》一期。举办了中国首届汗都春大赛、中国首届锡伯族民歌大赛,察县歌舞团创作演出了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优秀节目,如大型民俗歌舞剧《走出兴安岭的锡伯人》。“十一五”期间察县举办各类百日广场文化活动85场次,组建了15支农村文艺队,4个健身队,多彩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2.文艺创作结硕果。“十一五”期间,察县先后出版发行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等文化系列丛书;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完成了百首锡伯族歌曲,一批文化事业发展理论文章在《西域文化》刊物发表。编辑出版《箭乡文艺》5期,一大批优秀作品获自治区级奖,《萨满舞》和《贝伦舞》参加自治区首届民间艺术节分别获得“金手鼓奖”和“优秀奖”,萨满舞《乌亚拉依耶》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荣获“金奖”,获首届CCTV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晚会“优秀奖”,油画作品《清水湾》获自治区“群星奖”和“优秀奖”。近五年来察布查尔县创作的文艺作品、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获得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大荣誉,其中自治区级以上的有5个,国家级以上的有7个。

3.文化遗产得保护。“十一五”期间,察布查尔县普查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122处,古墓葬5614座,古建筑7处,古遗址12处,岩画1处。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察布查尔县已成为伊犁州直县(市)中的文物大县之一。察县还建立了涵盖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文学、民间传统习俗等11个类别,共计200多项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截止目前察县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5个(西迁节、刺绣、弓箭制作技艺、贝伦舞),新增区级传承项目2项(锡伯族民歌、锡伯族拔火罐传统疗法)。搜集整理锡伯族“英雄人物”故事9个、族源10个、地名12个。朱伦呼兰比、讲民间故事和长诗念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工作进展顺利,共拍摄朱伦呼兰比47人、民间故事4人、长诗念说1人。

4.体育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加大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32个行政村农牧民健身工程,惠及15个乡镇32个村。二是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每逢“元旦”、“三八妇女节”、“西迁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都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基本形成了制度化,每年举办全县大型运动会都在4次以上。目前,爱新舍里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米粮泉乡、纳达齐乡、孙扎齐乡、堆依齐乡、扎库齐乡、良繁场、绰霍尔乡、托布中心分别被评为“自治区级体育先进乡镇场”。

二、察布查尔县文化惠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资金分配不均衡。文化事业总体投入较低,我们以察布查尔县绰霍尔乡、坎乡、琼博拉乡、爱新舍里镇四个乡镇为例,总体看来文化事业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占全乡各类事业投入的比例极低,投入最多的爱新舍里镇2010年投入22万元,而投入最低的琼博拉乡2010年投入4.6万元,各乡镇文化事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享有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见表1)

表1:察布查尔县各乡镇文化事业投入情况(以绰霍尔乡、坎乡、琼博拉乡、爱新舍里镇四个乡镇比较为例)

2.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理念的统领。一方面政府在如何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办法不多,探索精神不足,缺乏长远性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各乡镇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层次、群众自身的文化自觉性表现不一,造成文化惠民的初衷未能完全实现。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乏深度和广度。一是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成立了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但没有编制、本级财政投入不足、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但没有开展工作。二是宣传不足,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三是传统民间文化项目参与人员越来越少,传承者和受众群体均出现明显断层。四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理挖掘力度不够。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示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没有建立网络传播机制,没有展览馆或展示中心,使公众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了解。

4.文化惠民活动缺乏品牌设计。目前文化惠民活动缺乏新意和发展活力,缺乏与企业合作,与媒体合作的力度和广度,没有有影响力的文体品牌项目,活动也较为单一老套,吸引力不大。

5.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落后于形势要求。一是察布查尔县图书馆、文化馆大多达不到国家要求,仍有一大批场馆需新建或改建。二是乡村电影院、小剧场在逐渐消失、年久失修闲置或改做他用。三是部分农村牧区的文化广场已成了农忙时的晒谷场、农闲时的堆物场,一些村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甚至成为杂物储藏室。经过调研发现,察布查尔县乡镇场图书馆少,距离县城最近的绰霍尔乡也仅有简易的图书馆5个,而距离县城最远的琼博拉乡只有1个藏书量少且场地狭小的图书馆。乡村电影院、小剧场、农村牧区的文化广场、村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都非常少,有的甚至没有,或者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五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本土文化特色的结合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建设与城建旅游业发展缺少统筹谋划和长远规划。如靖远寺、娘娘庙、关帝庙、卡伦遗址等文物年久失修,在城建旅游建设中未能与文物修缮工作有机结合整合资源。

6.文化惠民工程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缺乏对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由于经费的紧张使得许多有潜力的专业艺术人才不能接受高层次的培养和深造,其创造能力受到限制。缺乏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力度,民间艺人多数在农村务农,平时忙于生活,对传统技艺不能专心研究,许多掌握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步入高龄,传统技艺的传承出现空挡,使得传统艺术逐渐流失。缺乏对文化艺术人才的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现行制度难以激发文化艺术人才的积极性。

三、发展察布查尔县文化惠民工程对策建议

1.建立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正常稳定增长机制,保证文化惠民工作可持续发展。调整城乡及区域间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及区域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差距。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运行经费的保障机制,将这类单位的业务经费、购书经费、活动经费、下乡演出经费、宣传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树立“文化民生”观念,保障文化惠民均等化。一是加强基层文化体育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提高传播先进文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服务能力,推动文化事业进步,逐年改善内部设施,着力解决“空壳”现象。二是开展好支农、惠农的文化“三下乡”活动,以“送文化下乡”为契机,帮助基层建立自己的文化活动阵地,培养自己的文化人才,发挥“文艺小分队”作用。三是深入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和乡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重点抓好重大节庆文体活动。四是重视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形成文化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五是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力度,争取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突出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与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有线电视相结合,进一步普及少数民族优秀特色文化资源,创新基层基础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六是大力推行“总分馆制”和“图书馆流动服务制”,建立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定期送图书到乡镇和村(居),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3.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文化惠民与时俱进。加强锡伯语言文字传承,以培养尖端人才为制高点,推动锡伯语言文字文化向更深层次研究和挖掘。电视媒体可以探索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的察布查尔县自办栏目,要求文化传承人广泛参与,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遴选和项目申报工作开辟新的路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和挖掘整理上邀请民间艺人和专家参与,有利于推动成果编篡和提升研究价值。要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加强传承基地建设,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传习所。

4.打造文化精品,提升文化惠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重点打造西迁经贸文化旅游节、射箭比赛等群众广泛参与的精品文化体育活动,做好《大西迁》电视连续剧拍摄的策划工作,以品牌文体活动为载体打造系列宣传名片。全力打造“中国箭乡”品牌,成立弓箭文化保护委员会,筹划建立弓道馆、射艺馆、弓箭文化博物馆。建立弓箭制造基地,研究制定射礼议程、传统弓箭制作标准流程,在全县中小学普设射箭课程。大力推进射箭人才培养,与驻县伊泰集团、中电投等大企业联合建立半职业化射箭队开展群众性射箭比赛,普及射箭运动,开发弓箭旅游产品,不断做大弓箭文化产业。

5.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渠道,夯实文化惠民基础。

围绕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精品的目标,构建“三极四区”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大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力度,凸显锡伯特色文化。在完成旅游总体规划和各项单体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孙扎齐民俗文化旅游名村建设,深入实施锡伯族传统文化保护实验区项目和锡伯文化产业园,加快推进“西迁故里”、“英雄故地”建设。实施好靖远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以及卡伦遗址的保护项目,实施关帝庙、娘娘庙等文物修缮,启动实施海努克银顶寺修复工程。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惠民活力。依托沈阳艺术院校引进和培养编剧、导演、舞蹈编导、作曲、指挥、舞蹈设计、优秀演(奏)员以及其他各类舞台艺术人才、文化发展研究人才、文化策划管理营销人才、文化产业开发经营人才。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乡土艺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考评体系,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对行业领军人才委以重任。

[1]刘建华.谈如何让群众文化在“文化惠民”工程中发挥作用[J].群众天地,2011(03).

[2]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察布查尔惠民文化遗产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新疆锡伯族地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察布查尔:“远教+援疆”,开办专家辅导课堂
因地制宜 推惠民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