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2014-08-04 07:26陈海云罗士香贾云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注射剂休克过敏性

陈海云 甘 戈 罗士香 贾云云 何 苗

1 江苏省淮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23001; 2 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已经历60多年的历程,中药注射剂是中药新剂型,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不存在口服药的肝肠循环吸收的缺陷等优点,在急救和治疗重症患者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报道也越来越多[1],现对34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规律性及特点,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13年12月淮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有效(依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规范分级标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初筛,对以“过敏性休克”为关键词经计算机检索出的报表进行分类,共得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病例34例。将ADR病例所涉及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可疑药品类别、ADR的临床表现等有效信息为字段,录入后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本组ADR病例报告中,男17例,占50.00%,女17例,占50.00%,男女之比为1∶1;年龄最小者为5岁,年龄最大者为87岁。45岁以上患者最多,达27例(79.41%),见表1。

表1 性别、年龄分布及构成比(n)

2.2 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 34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中,用药至出现反应最快的为用药数秒钟就出现过敏性休克,5~20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病例数最多。同时为使统计数据更具参考性,对一些用药至出现反应时间不详的,根据相应药物说明书规定的常规滴速进行估算,见表2。

2.3 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涉及药品分布 34例过敏性休克涉及15个品种,其中理血剂20例占(58.82%),补益剂9例占(26.47%),见表3。

2.4 原患疾病情况 34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原患疾病涉及心血管、肝胆、呼吸等系统,见表4。

2.5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按照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分类统计显示,发生ADR所涉及的器官和系统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心脏及循环系统。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见表5。

表2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分布

表3 涉及药品分布

表4 涉及的原患疾病

表5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2.6 给药途径 本组数据34例致过敏性休克病例中均为静脉滴注型药物。这与静脉给药时,抗体的大量产生及抗原抗体结合的倾向有关。提示临床医师辨证施治,应根据病情酌情采用静脉用药的方式,即使临床必须用时[2],不可任意超量使用,静脉滴注时速度也不应过快。

2.7 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治疗和结果 所有34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均采取了停药,其中采取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多巴胺抗过敏治疗25例(73.53%),其他抗过敏治疗15例(44.12%),患者经过相应的抗过敏治疗后都好转或痊愈。

2.8 关联性评价与转归 根据ADR关联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肯定相关的11例,很可能相关的14例,可能相关的9例。34例中有14例未具体描述转归时间,30min之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17例(50.00%),3h 之 内 生 命 体 征 恢 复 正 常 3 例(8.82%)。

3 讨论

药物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药物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激发引起广泛的Ⅰ型变态反应,使组织释放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迅速渗透到组织间隙,引起微循环功能障碍,并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其发生不可预测,与药物的剂量大小无关,发生后如不及时抢救,有休克甚至死亡的危险。

3.1 性别、年龄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关系 由表1可见,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性休克与性别无关。本组统计45~64岁年龄段发生过敏性休克几率最高,45岁以上发生率达79.41%,且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多为心脑血管系统药物,这与心血管病患者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上[3]相吻合。同时老年人机体耐性下降,脏器功能退化,一旦发生过敏,更容易导致休克。

3.2 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间 由表2可见,用药后数分钟到20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28例,占82.35%。这与大部分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时间相似[4],表明速发型休克患者比例较大,因此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重点观察用药后前20min,放慢输液滴速,当确定无过敏后,再将滴速调至正常速度。

3.3 原患疾病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 冠心病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早在1994年就有报道[5],参麦致过敏性休克病例中,以冠心病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时发生过敏性休克较多[6]。本组统计中由表3发现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占比较高,由表4看出患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脑血栓病例共20例占58.82%,分析原因可能与药品在临床使用率有关。

3.4 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 表5显示,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其症状同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似[7],呼吸系统损害主要是由于喉头水肿、小气道内分泌物增加、喉和(或)支气管痉挛等病理原因引起吸引困难、呼吸急促、胸闷。由于低血压和喉头水肿是至死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就地抢救,可遵循以下救治原则:停药同时使患者取平卧位,立刻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病情严重者需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血管活性药、扩容药等静滴。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人工或机械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鉴于我国每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已达到3亿人次[8]。本次统计2004-2013年的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数与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扩大比较,显得不成比例,表明也有很多过敏性休克病例未能及时发现上报。因此需要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宣传力度和监察力度,同时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辨证施治,避免盲目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安全、合理使用。

[1]健康报网.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发布〔EB/OL〕.〔2013-03-18〕.http://www.jkb.com.cn/htmlpage/35/354135.htm?docid=354135&cat=0I&sKeyWord=null.

[2]马建丽,周亮,王世岭.中药及其制剂致过敏性休克131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2(3):166.

[3]杨君佑,胡弼.心脑血管病及其防治〔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7-8.

[4]张南.参脉注射液致71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1.

[5]贺景致,赵成华.丹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2例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2):22.

[6]关溪,余德生.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22(1):43.

[7]褚熙.内科急症的诊断与治疗〔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11,11:28-30.

[8]新浪财经两位院士评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5%以下〔EB/OL〕.〔2012-10-26〕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21026/175513492013.shtml.

猜你喜欢
注射剂休克过敏性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过敏性肺炎患者的CT诊断表现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