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神”是超拔也是返回

2014-08-08 00:00李犁
海燕 2014年7期
关键词:北城走神写诗

李犁

企业家写诗或者诗人摆弄企业像一个传说。因为普遍的印象里诗人习惯于游手好闲和放荡不羁,让他们做具体的实事经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本期两位诗人不仅把企业做得井井有条风生水起,而且他们的诗歌技艺和境界都比专职的诗人更出色。这就不仅是传说,更是一种传奇了。我把他们的写作看成是他们职业生产线上的“走神”现象,就是在他们身心像机器一样运转中,思维在瞬间分叉和跃升,虽然短暂,可是心灵已经从泥沼中超拔出来,灵魂也随之重返本我。超越出诗意,返回见真己。所以读他们的作品有一竿子触到生活和艺术之底的感觉。

这唯物又唯心的双重能力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原本就是诗人,也就是说写诗在先,做企业在后。他们边做企业边写诗,或者是且诗且企。更好玩的是他们用诗歌的方式经营企业。譬如倮倮的企业招员工,考试的主要项目是写诗和喝酒,他们企业的规范条例都是诗歌体,而且经常请诗人来为员工普及诗歌美学。倮倮就是以这样“超人”的方式将自己的超人集团做到了本行业的全国前三名。真是诗歌推动生产力!而杨北城是做药厂的,可是在他北京的办公室里看不到和药品相关的物品和资料。他的公寓门前挂着世界诗人大会和诗人之家的牌子,屋子里堆满了诗集,还有供诗人聚会用的茶座、酒具,竟然还有小舞台和麦克风,让诗人们趁着酒兴大喊大叫。在他俩身上没有常态中企业家的装叉和精明,相反是一幅散漫和随和,习惯聚众和豪饮,他们是隐士也是骑士,在我心里更把他们看做浪漫主义的战士,而且是这个时代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之一。所以从宏观上说,写诗不是他们做企业的“走神”,而经营企业反而是他们写诗生涯中的临时“走神”。因为写诗是他们一辈子的事业,更是他们的心灵之重,而做企业只是为了让生活稳定心灵自由,保证写诗更从容的一种手段而已。所以他俩的写作就迥异于那些有了钱,用写诗来玩票的老板,更与那些用钱雇佣写手,再贴上自己名字的无耻之徒有着天壤之别。

对倮倮来说,这种“走神”现象发生得比较频繁,经常性又随即性。这让他在紧张的谈判以及酒足饭饱之后的一抬头一侧目,思维就脱轨,灵魂就出窍,这是因为他看到了诗,或者说他看到的事物让他瞬间从云山雾罩的假象中返回真实的内心。这事物有时本身就蕴含着诗意,让倮倮的心灵曝光;有时所见之物本身离诗歌很远,但勾起了他情感的波澜,让他想挤压出心灵中的积水;更多时候这事物两种品性兼而有之。譬如《献给坐在酒店大堂里的一位陌生女孩》中,这让他走神的女孩本身就是美是诗,同时也催促他的心灵之水滴出来:“你坐在那里/像一株谦虚的水稻/头上结满稻穗/你或许是一位歌者/已完成了歌唱/你或许是一个侍者/刚刚跑完堂//你就那样坐在那里/静静地/像一件瓷器/在这个喧闹过后的午后/在空空荡荡的酒店大堂里/放着寂寥的光//我打着饱嗝从你身边经过/泛着红光的脸上/忽然有了忧伤”。诗中我们看见的是像瓷器一样安静的女孩,看不见的是诗人内心堆积的忧伤和记忆。表面上说明作者善于发现,而更深层的是诗人内心对蒙尘的美的同情悲悯和不忿。这后者才是倮倮诗歌的精神内核,也是他诗歌中温软的成分,更是让他能经常走神的原因和驱动力。

这一切说明倮倮心里满满的,正等待相遇的事物来捅破。因为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走神,也不是走神了就能出来诗。这需要一颗不忘本的心,它善良温暖又柔软得遇风呈浪。这情感日积月累地堆积着,并撞击着他的胸膛,当外界的事物闯进来,这瞬间的走神就是一个倾斜,让心里的波涛倾泻出来。像他写的:“我最近老是自言自语/在无人的走廊、街道。或者洗手间里/哦,心中的痛,它就要跑出来(《自言自语》)”。这痛是爱、同情和关怀,也是理想和美对内心构成的焦虑和期待。前者让他用悲悯去抚摸推销员、表弟的命运,后者让他对美充满了深情和仰望,譬如《花》、《秘密的春天》等。这样的情感原型让倮倮的诗歌生出了两极,一极是深深地扎进生存之根部,扎进心灵,让诗歌和心灵一起淌血。另一极又从灰尘满面的现实中跳出来,进入云端进入理想进入美。这就让他的诗歌有了深度厚度和高度,更重要的是温度。所以倮倮的诗歌是有境界的诗歌有温爱的诗歌,倮倮也是一个温暖且有崇高感的诗人。他写诗,就是从庸常的日子里盗取光(倮倮自言),他深知诗人的使命,并把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那就是他自己的宣言:“一个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如果不坚持一点祟高的东西,生命必将暗淡无光。那一点,正是生命的勋章。”这勋章就是诗歌,写作就是铸造勋章。

与倮倮随时“走神”相比,杨北城的心里好像有个开关,一拧,频道就转换了,就从企业家转换成诗人了。所以我接触到的北城一点企业家的痕迹都没有,永远地那么低调朴素,真诚性情,还有更可贵的童真。童真像早春柳枝上的嫩芽,干净清澈不染风尘,似乎掐一下就有嫩浆冒出来。这正是诗歌的品质,也是诗人要抵达的境界。所以北城“走神”到诗歌的频道中,尽量待得更久,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冲洗和净化,让思维变得敏锐和锋利,让心灵更敏感和善感,从而让自己生出百里耳和千里眼,在别人看不见听不着的地方发现诗歌,并从司空见惯杂乱无章的生活中一下子把诗歌逮出来。所以他在雾霾弥漫的都市里能看见爬山虎在黑暗中转过身来,还有蝉在秋天空出了自己。尤其是在吵吵嚷嚷的北六环,听到了清亮如晨曦的虫鸣:“我惊异它们,那么小的身体/竟能发出如此嘹亮的声音/酣畅,放纵,像金属的演奏/一片片削去了城市的耳朵/可这些年,我却一直在诗歌里假寐”。

虫鸣唤醒了世俗中浑噩的身心,在喧嚣的时空中能听见如诗般水灵的虫鸣,同样也需要一颗干净宁静又单纯的心。所以北城写诗就是要抖落掉心上的尘埃,努力从红尘滚滚中拔出来,让天真回来,让社会人重返自然人,让变异的“我”返回最初的本我。这也说明超越就是回归,终点就是起点。这是北城诗歌的方向,前面是童年、大自然还有没被污染和篡改的人性以及真性情。所以我们在北城的诗歌中听见了风声看见了清泉,还有与尘俗抗争和超拔时留下的叹息忧伤,惋惜和坚定。所以北城的诗歌中弥漫着一种让人不平静的挽歌的气息,以及挽歌的沉郁中激荡不屈的心:“他要为终将消逝的一切献上挽歌/直到一只蝉在秋天空出了自己/由我代替它活着并鸣叫”。这是一种凛然的美,其中包含了义无反顾的姿态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这让我想到物质围困中的抒情诗人,他们一边为即将消失的美痛惜,一边从容而坚定地歌唱,因为他们相信美不可战胜,诗歌以及真纯永恒。

所以杨北城是一个内心有激流的人,这激流有旋涡低谷但一直坚定不移地滚滚向前,这是诗人与世俗绝不妥协的态度,和对诗歌以及回归人性不可动摇的诚挚之情。诚如他的诗句:“只有死亡,能让我放手”。因为他明白“一个落寞的世界需要欢畅/哪怕是一棵尖叫的藤蔓/在黑暗中猛地转过身来”。我把后一句理解成北城写作的意义和他诗歌的高度,因为摆脱尘俗重回人性是个人的修为,而给冷寂的世界增添欢畅就是一种义举,哪怕诗人的力量多么微弱,也在黑暗中捧出一点温暖和爱。这种侠肝义胆让杨北城的诗歌除了清澈和宁静之外又增添了宽阔和高远。

责任编辑李皓

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城走神写诗
恭喜你走神了
今夜,我在北城居读诗
为什么上课走神
双子星
今夜,我在北城居读诗
走神
学写诗
小鸟写诗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这个暑假,写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