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龋用转基因番茄农艺性状的变异*

2014-08-15 10:55白国辉刘建国管晓燕白朋元周皓琳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叶宽外源农艺

白国辉,刘建国,田 源,管晓燕,顾 瑜,白朋元,周皓琳,范 繁

( 1.遵义医学院 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 贵州 遵义 563099;2.贵州省高等学校 口腔疾病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 遵义 563099)

转基因技术是将某些抗病、高产、提高品质等已知功能性状的基因,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移植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受体生物在原有遗传特性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获得新的品种和产品,使农作物的生产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1]。但是多个外源目的基因之间以及目的基因与植物基因组基因之间都有可能发生潜在的相互作用,引起某些基因的沉默或激活,从而影响基因表达的结果,这些问题已经被社会和政府高度重视。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选择番茄做为生物反应器,研制了携带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粘附相关肽段基因pacA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ctxB的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希望寻找到一条价廉物美,预防接种的方法易于被人群接受而且对机体和环境无损害的防龋方式[2]。动物免疫实验已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3],初步证实所用的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是安全无毒的[4-5],并进行了外源基因漂移检测、外源目的基因拷贝数检测[6-7]。本研究探讨本课题组培育转基因番茄植株与非转基因番茄植株农艺性状的差异,为最终实现转基因植物嵌合体防龋疫苗的商品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含目的基因pacA-ctxB片段的转基因番茄种子(本课题组前期培育),非转基因番茄种子(山西豪丰种苗有限公司)。

1.2 田间种植设计 田间试验在贵州省遵义市河溪村红田组进行,种植转基因番茄和非转基因番茄2个品系。实验地主要风向是从北向南,在生殖隔离状态下,转基因番茄种植8行-5列,共40株,沿南北方向排列,非转基因对照组番茄40株。植株间距均为0.7 m。

1.3 研究方法 试验于2010年5月进行,5月10日育苗,30 d后定植。定植前及定植后每周记录番茄生长的一般状况,记录植株株高、茎粗、最大叶宽情况,调查持续到番茄的果实成熟期。每次株高、茎粗、最大叶宽观测3次取平均值。株高和最大叶宽用卷尺测定,番茄植株茎粗用游标卡尺测定。

2 结果

2.1 一般生长情况 转基因番茄有3株、非转基因番茄有2株出现叶片发黄、虫食孔、生长缓慢、最终死亡,经分析是出现虫害现象,与品种及外源基因无关。其他转基因番茄和非转基因番茄生长状态均良好,植株粗壮,叶片深绿。

2.2 株高、茎粗、最大叶宽情况 定植前及定植后不同时间点进行比较,转基因番茄与非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株高在30 d、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基因番茄植株生长较慢,之后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基因番茄与非转基因番茄植株的茎粗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基因番茄茎粗较细;转基因番茄与非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最大叶宽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基因番茄最大叶宽较窄(见表1)。

时间(d)株高(cm)转基因组非转基因组茎粗(cm)转基因组非转基因组最大叶宽(cm)转基因组非转基因组306.74±1.34*8.48±1.470.20±0.06*0.23±0.041.75±0.25*1.98±0.503713.08±2.36*14.09±1.950.51±0.07*0.61±0.092.58±0.38*3.12±0.414421.68±3.7822.66±3.040.69±0.09*0.84±0.123.74±0.60*4.24±0.715136.75±3.8537.28±3.730.80±0.18*1.03±0.184.55±0.74*5.14±0.655848.59±6.3250.86±4.980.92±0.21*1.24±0.235.31±0.83*6.21±0.896556.78±8.3859.50±6.281.07±0.12*1.36±0.186.30±1.21*7.30±1.297268.10±11.6569.16±6.991.27±0.16*1.61±0.186.84±0.91*7.60±1.077982.34±17.8887.05±14.481.32±0.22*1.70±0.167.23±0.86*7.77±0.838692.46±18.1598.00±10.791.37±0.24*1.70±0.117.42±0.62*7.93±0.799398.86±19.63105.32±10.671.40±0.20*1.74±0.097.45±1.24*8.44±0.72100101.64±23.75109.47±11.371.41±0.17*1.74±0.097.73±0.71*8.48±0.66

注:*表示与非转基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转基因植物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得到有价值的中间材料,进行工业化生产或用于农作物品种的培育,该目的的实现不仅与转化技术和不同的外源基因有关,还与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后的生物特性密切相关[8]。有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的转基因植物在农艺性状方面会有一些改变[9-10],对于导致转基因植物农艺性状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几点[11]:①外源基因的插入;②在转化过程中的组织培养阶段产生的;③转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影响转基因植物农艺性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转基因方法的选择[12]。现常用的将外源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击法和原生质体聚乙烯乙二醇介导DNA法。目前还不能实现将外源基因整合在特定的基因座或对导入基因的拷贝数进行控制,所以外源目的基因是以随意的方式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研究证实外源目的基因插入植物基因组的位置不同而表型和插入拷贝数的不同均会引起转基因植株后代农艺性状的变化。除此之外,转基因结构变化包括转基因断裂、倒置、缺失以及其他复杂的重排,都会对转基因植物的表型和遗传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不可控制性的因素存在让科研人员很难区分转基因本身的效应与相伴发生的不可控制因子的效应[13-14]。

在本研究中转基因番茄植株与非转基因番茄植株生长情况良好,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和最大叶宽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植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转基因植物农艺性状的变化方向和程度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并不确定,在同一物种转入不同的外源基因甚至同一物种转入相同的外源基因后农艺性状的变化也不相同。本实验只针对转基因番茄农艺性状的个别指标进行初步的探索,想成功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得新的物种资源或者进一步培育出新的品种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必须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进.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四川农机,2011,5(31):38.

[2] 吴家媛,马欣荣,唐琳,等.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基因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4):341-343,347.

[3] 田源,刘建国,白国辉,等.表达嵌合体蛋白PAcA/CTB的转基因番茄口服免疫大白兔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3,29(3):201-204.

[4] 田源,刘建国,白国辉,等.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致突变和生殖毒性试验的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28(5):393-396.

[5] 白国辉,刘建国,田源,等.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4):146-149.

[6] 白国辉,刘建国,田源,等.防龋用转基因番茄生态安全性的评价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1,21(5):245-249.

[7] 白国辉,刘建国,田源,等.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中外源目的基因拷贝数的检测[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6):613-617.

[8] 刘柳,向钱,李宁,等.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2):177-180.

[9] 周东兴,申雪庆,周连仁,等.蚯蚓粪对番茄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11):28-33.

[10] 董华芳,许延波,吴昊.弱光对不同番茄品种幼苗农艺性状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24):134,139.

[11] Lynch P T,Jones J,Blackhall N W, et al. The phenotypic characterisation of R2 generation transgenic rice plants under field and glasshouse conditions[J] . Euphytica ,1995, 85(1-3): 395-401.

[12] 杜春芳,李润植,刘惠民,等.转基因植物的表型变异、分子检测与遗传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03,14(5):422-427.

[13] Prols F,Meyer P.The methylation patterns of chromosomal integration regions influence gene activity of transferred DNA in Petunia hybrida[J].Plant J,1992,2(4):465-475.

[14] Sylvie D B, Chris D W,Marc V M,at al.T-DNA vector backbone sequences are frequently integrated into the genome of transgenic plants obtained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J]. Molecular Breeding, 2000, 6(5): 459-468.

猜你喜欢
叶宽外源农艺
具有外源输入的船舶横摇运动NARX神经网络预测
外源污染物对硬骨鱼甲状腺干扰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外源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室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5份果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玉米穗三叶叶宽QTL定位及Meta分析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稻叶面积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