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思维重点在哪?

2014-08-15 00:51
中国公共安全 2014年17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个性化融合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8月18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信息获取便捷、注重大众表达、倡导免费参与、提供大数据价值、让用户感觉互联网时代真的来了。如果传统媒体还停留在一对一的纸面阶段,停留在单向交流、自娱自乐的状态,注定会受到读者放弃。因为公众的交流、思维和需求,已经迈进个性时代、大数据时代、体验时代、快捷时代。传统媒体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制造不出时尚而华美的“传媒蛋糕”、“信息产品”,注定会受到淘汰。比如,即时通讯工具中的“微信”已经成为公众交流和获取资讯的重要平台,对传统媒体构成巨大冲击。互联网时代就像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一样,注定会带来颠覆性、创造性价值。传统媒体必须具有深刻的融合意识、跨行业发展意识,在“精”、“需”、“一”努力探索,迎头赶上。

必须提供精彩、精致的信息产品。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海量,信息繁杂,广阔的信息量当然是好事,也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因此,传统媒体的产品,应该在精彩、精致方面努力探索,如果我们提供的信息产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沙里淘金”,能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营养的信息”,就能奠定“传统媒体品牌”在“万众参与、万人互动”的推动中脱颖而出,具有强力的竞争优势。

必须提供需求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大数据时代,广大受众的信息需要,越来越呈现个性化、特色化。传统媒体在满足普遍性的大众信息需要的同时,也应该利用信息优势、科技优势,在个性化需求方面,努力挖掘。据报道,6亿互联网网民、8亿移动互联网网民、12亿微博用户、4亿~6亿微信用户、3亿支付宝用户和1亿网易+搜狐新闻客户端App用户,这些用户的背后,有巨大的市场需要,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的“面”。做好这个“点”,融合了新思维的传统媒体,就能得到市场的青睐,比如网络时代的互动性非常强,我们可以借助互动效应,让更多板块和版面,和读者、作者即时互动,让报纸、多媒体、自媒体、手机传播,有效捆绑起来,这就是一种最好的个性化需求。

必须提供“唯一”、“专一”化的信息产品。新闻信息竞争注重“速度第一”,新兴媒体在这方面有优势,即时更新,传统媒体如果在这方面努力,显然有一种“出力不落好”的感觉,所以,应该避开“第一”,而在“唯一”、“专一”方面努力做网文章,我们所提供的信息产品,其“速度效应”也许是有限的,其深度效应、权威效应,却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这种“唯一”能释放出较强的市场魅力和价值。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个性化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