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渗入

2014-08-15 00:49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交际学习者语言

樊 霏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是一门充满奥妙的艺术。美国语言学家Spair曾说:“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内涵宽泛、复杂,诸多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进行了研究,并给予了文化不同的定义。著名学者邓延昌和刘润清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以及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随着民族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要真正学好英语,能够使用英语顺利、得体地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除了掌握词汇、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还应当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关注各国的文化差异,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一、文化渗入的必要性

中国学生在习得母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习得得体地运用母语文化的知识。而他们学英语时,往往只注重语言知识、语法规则的学习。每一种语言拥有一定的语法规则同时,又有一套自己的语用规则(即如何正确、得体地应用语言完成人际交流)。这套语用规则与其所属文化密切相关,它涉及到使用这种语言的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观点、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道德标准、民族心理等。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群体的文化不同,语言使用规则也有所不同。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针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包括乔姆斯基提出的能否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语言能力,还包括他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就学会了这门外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如果不能够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误解或不解,从而导致交际失败。例如,在所有语言中,颜色词都具有极为丰富的意义。在英语及汉语中,颜色词不仅意义丰富,而且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颜色虽是自然现象,但多年来,由于受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认知情感以及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不同民族对颜色的观感不尽相同,对同一颜色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使同一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中形成不同的象征意义,从而使颜色词独具引申意义和文化意义。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象征着喜庆、吉祥。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被称作“红娘”;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每逢佳节、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带有贬意的词,是火、血的联想,象征着残暴、流血,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意为残杀和暴力统治;red revenge意为血腥复仇。

在中国社会中,老人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有经验、智慧的人。而在英语文化中,年老也许意味着年迈无用。在英语国家,如果主动帮助老人,有可能这位老人非但不感激,还会不高兴。因为需要帮助意味着已经老了,这是他们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在交谈中提及老年人时,往往要用senior citizen,而忌讳用 old man或 old lady.

又如阅读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如果读者不了解当时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现象,不了解当时黑人在美国社会的真实处境:公共场所设黑人隔离区,黑人不能就读白人学校并且黑人儿童教育经费只有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便很难真正理解并体会到作者在文中的呐喊以及震撼的力量。

因此,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实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离不开对对方文化知识的了解。要学习一门外语,获得以这种外语为载体的良好的交际能力,就必须习得它所承载的文化知识。

此外,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扩大语言学习者的视野,加深学习者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

二、文化渗入的主要内容

一是语构文化。语构文化指的是词汇、词组、句子以及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即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结构差异。罗常培指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对语言的构词构句模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语言结构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及其世界观。要从较深层面理解语言的构造规则,应当分析语言形式中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心理。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的构造同民族的心理即思维文化关系最为密切。

二是语义文化。语义文化指语义系统中所含纳的文化内容以及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语义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著名语言学家李奇的观点,语义可以分为七个层次,概念意义背后所隐含的联想意义、社会意义、反映意义和情感意义等,是语义文化的精髓,反映了民族共有的语义特征。在词汇层面上,语义文化差异的表现最为突出,涉及范围也十分广泛。概念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汇,其文化含义可能千差万别。词汇反映了一定的习俗文化信息。因为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有些词汇无法对译,有些词汇褒贬意义不同。例如individualism一词在英文中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个性、体现自我价值的价值观,属于褒义词。而在汉语中,个人主义带有贬义色彩,与中国人所崇尚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

另一个例子是传说中的“龙”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在汉语中,龙具有生机勃勃、尊贵神圣的象征意义。在封建王朝,龙象征帝王,皇帝穿的衣服被称为“龙袍”。如今中国人常常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语中,“dragon”却通常代表着邪恶。因此,如果我们将自己称为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也许会让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颇感费解。

三是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指在文化范畴语言使用所体现的规则。语言运用应当与语言所在的社会背景密切联系,并且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则。不熟悉目的语的文化因素,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并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都可能导致语用失误,产生交际障碍,影响交际效果。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与语用相关的文化的导入。例如如何用目的语进行称呼和问候,如何表达感谢,如何使用目的语的敬语和谦辞,如何表示褒奖和辞让等。如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人们对于恭维和称赞有不同的态度,对于别人的恭维和称赞,英语国家的人们通常用“Thank you……”来回应,而中国人对于他人的称赞常常态度谦虚。

三、文化渗入的途径

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通过个人和集体世世代代的努力和奋斗所积淀下来的知识、经验、信仰、价值、态度、时间观念、宗教、社会遗产、角色、空间关系、物质观念和宇宙概念的总合。文化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具有后天习得性,它不是天生就有的。文化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中,它包罗万象。学习文化知识,很好的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并非易事。学习者应当正确对待文化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关系。文化习得是部分,而语言学习是整体,整体不可以代替部分,部分亦不可等同于整体。老师、新闻媒体、书籍等是非常好的文化传授途径。而除了这些传统的文化导入途径之外,还可从下列途径中汲取和了解跨文化知识。

1.从谚语、格言中获取

谚语和格言是文化的积淀,反映出一定的文化特征。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谚语和格言,这些谚语和格言往往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某种人物和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得语言学习者对于文化的摄取变得简单,同时又印象深刻。我们可以从不同文化背景的谚语和格言中感受到语言是如何与文化价值相联系的。以动物的象征意义为例,成语望子成龙、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龙腾虎跃反映了中国人对于龙的崇敬和好印象。而与狗有关的表达形式,汉语常用于贬义,如狼心狗肺、狗仗人势。在英语中与狗有关的词多为褒义或中性。如“You are really 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的家伙),“dog”用于指人,没有贬义,体现了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Man’s best 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

2.从英文原版影片、歌曲中获得

看英文原版影片不仅丰富语言知识,同时也是语言学习者了解西方社会,丰富文化知识的一个窗口,可以把学习者带入真实的语境之中。英文原版影片所体现的鲜明的文化差异,在增添影片趣味性的同时,也使观看者深刻地体会、了解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此外,歌曲也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一些文化知识。例如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部分,圣歌和圣诞歌曲与基督教文化密切相关。悠扬、肃穆而又充满温馨的歌曲Silent Night描绘了被基督门徒们奉为救世主、上帝的耶稣的降生,把人们带入一个纯洁神圣的境界。歌词唱到Silent night,holy night.All is calm.All is bright.深夜之时,万物寂静,而圣子耶稣的降生使得人间充满了光明。通过这首歌曲,学习者可以轻松地了解到一些宗教方面的知识。

3.从价值观对语言的影响中获得

价值观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很难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文化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但是通过语言的或非语言的行为模式,往往可以窥视出某种文化的价值观。了解各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或消除双方的误解。在政治领域和文化价值观念里,英美人与我们的认识有诸多差异。中国传统哲学观是“天人合一”,指的是人对大自然的顺从和崇拜,并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使得中国人重集体主义,在人际关系上强调与人为善,以和为贵,强调合作,如“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说法。而西方哲学观自古便倾向于把人与大自然对立起来,即天人相分,强调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所以西方崇尚个人主义,讲究个人奋斗,注重竞争及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达不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由于天命,而是由于自身的惰性,缺乏斗争的精神。

语言学习者所面临的另一个价值取向冲突是低权势距离与高权势距离的冲突。胡文仲和Grove的研究结果表明,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属于低权势距离的国家,社会等级的存在被视为是不平等的表现。而中国则属于高权势距离的国家,人们普遍接受社会等级的存在。因此在中国文化中,晚辈对长辈,下属对上级应表现出尊敬,称呼也常使用尊称,多用职务加姓氏的称呼。如学生称呼老师为“陈老师”、“刘老师”等,职员称呼上级为“李主任”、“张经理”等。而在低权势距离文化中,人们追求平等,言行往往不论职位高低。同样以称呼为例,英美人士对老师、上级都可以无须冠以姓氏,直呼其名。

总之,语言不仅仅是语音、语法、词汇的总和,更是社会的工具。在人类的发展演进史中,语言始终与文化一同发展。每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社会的特定环境紧密相连。不同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出的独特的文化,必定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因而,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应当学习其文化,了解产生并使用这种语言特点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各民族文化在社会交往中的规范和惯例,从而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正如李赋宁老师所说“通过文化学语言,语言会学得更好”,通过文化学语言,学出来的语言才更富有活力。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吴红云,李守京.语言与文化英语学习的理念和策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罗选民.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交际学习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两块磁的交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