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景东县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4-08-15 00:48马桂芳
云南农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景东茶园茶叶

马桂芳

(景东县林街乡农业服务中心,云南 景东 676299)

景东是典型的山区县,森林覆盖率66.82%,是云南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茶区。茶园主要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和半山区,水源清洁,远离污染源,拥有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和绿色食品茶的得天独厚优越生态环境。

1 发展茶叶生产优势

1.1 种质资源丰富,内在品质优良

景东97%的茶园是大叶群体品种,具有芽叶肥壮,持嫩性强,叶质柔软,发芽早,且生育旺盛,采摘期长等特点;鲜叶中的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均高于国内其他优良品种,生产的红茶品质优良,可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景东古茶树资源丰富,有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境内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现在无量山、哀牢山中还生长着成片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这些古茶园都有独特学术研究价值,为景东县发展茶叶生产提供了品种基础和保证。

1.2 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支撑条件

以茶为主的农业地域特点,使普洱市相对集中了大量科技力量。全市拥有一大批专职茶叶技术人员和生产经验丰富的茶农、茶工,思茅农校、普洱市茶科所为人才的培养和新品种、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保障。景东县现有茶叶专业技术员34人,还成立了茶叶试验站,有试验基地13.3hm2

2 发展现状

2.1 茶园面积快速增长,产量、产值逐年增加

2013年末,全县茶园种植面积1.64万hm2,茶叶产量1.1万t,实现产值19925万元。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居全市第2位和第5位,成为全市茶产业大县。

2.2 无性系良种面积不断增长,名优茶产量有所上升

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从“九五”末的32hm2上升到2013年的4333.33hm2。名优茶产量逐年上升,其中,银生茶业有限公司年产“普洱茶”1000t以上,“银生”绿茶500t;大街乡茶叶公司年产“橄榄”茶 500t,“长地山”生态茶 100t,文龙乡茶厂“戈瓦哀牢山生态茶”年产200t。传统的“普洱茶”有了新的发展,“银生”“黑冠王”“华腾”“东叶”等一批品牌茶也崭露头角,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3 规模发展意识有所增强,有机茶生产有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退耕还林项目种植的茶园基本实现规模连片。全县目前有33.33~66.67hm2的连片茶园22片,66.67hm2以上的连片茶园17片,合计连片茶园面积有2666.67hm2,有机茶生产有了突破进展,先后有永秀、景福乡芹菜塘两片茶园获得欧盟有机茶的权威机构德国BCS公司的认证。

2.4 产业化发展初具雏形

全县拥有茶叶初制厂86个,年加工能力1800 t,精制厂2个,年加工能力800t。其中,培植出了景东银生茶业有限公司、文龙华龙公司、安定乡茶厂、大街茶叶公司、景东汇园茶厂、云南无量山茶业有限公司、老仓福德茶厂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公司+农户+基地连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开始起步。

3 存在问题

3.1 对茶产业发展认识不够统一,重视力度不够

茶产业是景东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对茶叶产业在农村的经济繁荣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认识不足,有利于发展壮大茶产业的具体扶持政策措施不够有力,向外宣传工作力度不足,至今外面知道景东产茶叶,但不知道景东是普洱市第二大茶叶种植县和普洱茶的主要原料基地。

3.2 种植管理水平粗放,单产低

景东的茶叶产业面积大,产量低,质量差、品牌少,效益低。主要原因:一是多数茶园种植年代久远,品种混杂,树龄老化,树体机能衰退。二是由于投入不足,茶园建园质量差,基本无灌溉条件,管理粗放,普遍存在广种薄收的现象。三是科技含量低,无性系良种推广速度慢,推广先进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滞后。四是生产经营分散,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市场竞争力弱。

3.3 加工设备落后,加工质量差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工与基地不配套,有的茶区无力投资建厂。初制茶厂都是以村为单位建厂,相当一部分初制茶厂沿用原有村庄的旧房,与农户的生产、生活混在一起,普遍存在加工设备陈旧,厂房简陋,环境差,加工工艺不规范,产品规格不一致,难以提高茶叶品质。

3.4 市场培育滞后,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

企业底子薄、起点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短缺,生产加工、市场配套不够完善。新生的民营茶叶企业尚未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整体实力有待加强。在茶叶新产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的差距大,深加工项目尚未起步,茶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3.5 管理体制不顺,市场竞争无序

茶园多数是千家万户经营,茶园流转机制未建立,生产经营规模小,茶农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应对大市场。茶农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投入、管理、生产方面差距大,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差,为抢占市场,还要竞相降价,搞内耗无序竞争,利润极低。

3.6 标准生产意识淡薄

景东茶叶科技创新水平与市内外产茶县相比,无论是茶树栽培还是研制茶叶产品营销方面,差距都大,现在茶企业所生产的茶类,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无地方或行业标准,无标准生产导致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对景东县的茶叶质量审定、监控、品牌定位、推广以及销售等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3.7 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力度小

由于各级各部门对茶产业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景东县专职茶叶生产技术指导只有县茶叶试验站,有茶叶科技推广、技术指导人员34人,平均266.67hm2茶园才有1人,使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不能及时推广运用到生产实际中。

4 对策措施

4.1 加快优质茶叶基地建设

茶叶基地建设是推进茶业产业化的基础,只有种植水平不断提高,提供优质原料的能力才会不断增强,最终产品的品质才有保证,产业发展才有源头和希望。以“茶树品种良种化,茶园建设生态化,基地建设无害化”为目标,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和良种推广力度,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分步实施、发展新茶园与改造老茶园并重的原则,认真把好规划关、建园关和产地环境质量关,推进茶叶生产工程向纵深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高产稳产茶园,尽快改变面积大、单产低、覆盖广、效益差的局面。“十二五”期间,对3333.33hm2低产衰老的老茶园进行更新改造,建设3333.33hm2高标准无性系良种新茶园,使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景东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4.2 加强茶叶初制所建设,突破加工瓶颈

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也是茶叶生产实现从茶树鲜叶到茶叶商品的必需过程。茶叶加工场所的环境、车间、设备、卫生等基本条件,对保证成品茶质量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料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按照优质茶种植加工标准,择优扶持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初制所,帮助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工艺,提高优质原料生产能力。坚决取缔加工条件较差、管理粗放、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年生产量不足的初制所。扭转茶叶初制所泛滥、无序竞争、抢夺原料、竞相压价的局面。尽快建立茶叶初制所市场准入及认证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对茶叶生产实行统一技术、统一标准,实现茶叶加工卫生化,茶叶产品标准化。

4.3 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全面提高茶业生产水平

提高茶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队伍的素质,是提高茶叶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围绕提高全县茶叶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要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4.3.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科技兴茶、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对茶叶科技人员及各乡镇农技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更新知识,吸收先进技术为茶农服务。其次,对重点茶区茶农、茶叶企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经常性实用新技术培训,从而不断提高茶技人员和茶农的业务技能,建立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乡土人才和茶技队伍,全面支撑景东茶产业的生产、经营。

4.3.2加速无性系良种推广,提高茶园良种率。茶树良种是茶叶生产的核心和基础,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低是景东县茶树良种化的薄弱环节。首先,根据景东县当前和今后生产无公害茶的要求,以及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确定“普景1号”等新品种为景东县主栽品种,以县、乡繁育基地为基础,良种繁育户为补充,建立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其次,根据茶叶经济在当地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示范乡”、“示范村”。以此为样板,因地制宜发展无性系新茶园及老茶园改造。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高投入、高起点,确保建成良种化、投产快、抗灾能力强、无公害的茶叶基地。

4.3.3依托现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技培训。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和培训制度,采取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统一技术标准的培训机制与办法。依据生产进程,加大对茶农进行良种良法配套、科学施肥、中耕管理、定型修剪、病虫害防治、科学采茶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不同层次的名优茶种植和加工能手,提高茶叶生产整体水平。

4.4 培育经营主体,促进产业化经营

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是加快推广茶业产业化的关键。要扭转当前茶叶生产散、乱、差现象,培育壮大目前有一定知名度和实力的茶厂,增强其竞争力、带动力和吸引力,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成立统一的生产经营联合体,在政策、资金、税收以及用地、用工、用人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同时,按照自愿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租赁、参股等形式兼并效益差、竞争力弱的企业,整合茶叶企业,重点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茶叶基地建设、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连市场”的模式,引导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合作、承租、承包、出让等形式,建立利益联合机制,提高茶业行业效益和整体素质。

4.5 开发茶类新产品,延长茶业产业链

加强上下左右联系,积极引进新品种,开发新名茶,同时依托科研院所,共同研究开发保健茶、茶饮料和茶食品,增加茶类和花色品种,使茶叶产品不断趋向多元化,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不同消费需要,多渠道、全方位开拓市场,降低市场风险系数,增加产品附加价值。

4.6 实施标准化生产战略,推动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提高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对照国际标准,认真制订产品标准和标准样。通过举办宣传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标准意识、质量意识,使行业重视标准;在生产、加工等环节自觉应用严格执行标准,以提高产品信誉和市场的声誉;以龙头企业作为实施标准化的重要载体,对整个产业链按无公害规程规范化运作,规范包装标识和产品名称,运用标准化战略推动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景东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景东县总工会: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进企业活动
包景东教授和他的《物含妙理》之教学篇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大美之土无量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