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师的集体备课

2014-08-15 00:52关天柱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案研讨集体

关天柱,吴 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1 当前教师集体备课的现状

1.1 教师集体备课主要形式

目前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有以下3种:(1)教师自发进行的集体备课,也就是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在备课组办公室中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的随即研讨;(2)学校进行管理的集体备课活动,这种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主备人先准备好教案初稿,提供给成员进行阅读并进行研讨,研讨结束后主备人进一步修改,形成定稿交给备课组成员进行第三次备课(个人备课);(3)网络集体备课。备课组利用网络平台和交互工具发布教学案,并进行网上研讨修改,最终形成定稿。在实际工作中,以上3种集体备课方式是互相渗透交融、兼而有之的。

1.2 目前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集体备课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认识不到位,习惯于个人单独备课,认为集体备课基本上没有多少必要与作用,态度不积极,参与不主动;(2)集体备课准备不充分,主观上不负责任、客观上课务繁重,导致集体备课成为轮流备课,应付差事与抄袭现象严重;(3)教师对网络备课不熟悉、信息素养不够,难以坚持利用网络平台,学校对网络备课过程管理又不到位,倡导多于安排,建议多于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4)集体备课成为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过程,忽视学生实际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备课成果质量较差。

2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优势与不足

2.1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优势

网络集体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存在4个方面的明显优势:(1)突破时空限制。网络备课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教师间的集体研讨,这为传统集体备课模式的改变与创新提供了革命性的空间。(2)能积累个人资源。传统纸质备课是比较封闭的系统,相关资源很难集中与分类保存。网络环境下教师可随时将信息资源保存到相应的资源库中,随意复制与粘贴到需要的教案当中去,通过不断地更新、积累与完善,可以形成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3)实现民主研讨。相比传统“会议式”集体备课,网络集体备课避免了语音霸权,实现了集体备课的开放式与民主化,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扩展了教师的视野与交流范围。(4)便捷高效[1]。网络集体备课让教师从重复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够随时进行选择、交流与辩论,进行思考、研讨与分析,并且能够在网络上自主选择各种资源。另外,促进交流与反思。网络备课增加教师间的交流机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传统集体备课相比,网络集体备课给教师更多的个人思考时间,提供不断优化与整合课堂设计的平台,让教师在备课上精益求精,快速促进自己业务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2.2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不足

网络集体备课本身存在着4个方面的不足:(1)依赖于教师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网络集体备课是开放式的,学校难以对教师进行个别化的监督与管理,如果研讨氛围不浓厚,职业素养不够,或者网络技能与习惯没有养成,网络集体备课就难以有效执行。(2)依赖于规范管理。因为缺乏学校的统一指导与教师的广泛参与,还处于自发性与随意性阶段,组织松散、效率低,难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活动,其效果自然也值得商榷。(3)缺失管理意识与机制创新。目前学校管理的思维仍然局限于传统集体备课模式中,因为网络集体备课的机制没有形成,只是提供了硬件平台[2]。(4)面临备课组长的协调能力与教师的信息能力的挑战。负责人必须充分负起责任,能制定明确的研讨主题,设计合理的活动步骤与要求,能善于激励教师深入研讨,归纳并落实教研活动目标,让研讨更加具有实效。

3 网络环境下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

3.1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3]。 在网络集体备课过程中,自主探究是保证活动质量的关键,单纯强制的制度与要求只能导致形式主义的泛滥。要善于激发榜样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整体氛围的形成。(2)协作性原则。集体备课的核心是协作,利用网络的目的是实现更高效的协作。因而要围绕协作开展工作,引导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更开放、深入、积极的协作。(3)整体性原则。集体备课活动是系统性的工程,不要见异思迁、一天一个主意,今天用QQ群、明天用微信,要制定好制度与要求,落实好过程与步骤,培训好教师与组长。(4)规范性原则。网络集体备课是不注重形式的,正因如此才更需要规范,否则内容会与形式一起消失。因此在网络集体备课的管理上,要出台规范的管理制度,按照步骤与要求开展网络集体备课。(5)创新性原则。网络集体备课是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网络集体备课的制度制订、过程管理、备课参与等当中,要不断去尝试与创新,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正我们的做法,逐步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有效的网络备课模式。

3.2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过程设计

笔者认为比较完整的网络集体备课过程应该包括如下几个主要环节与步骤。

第一步:个人备课、形成初稿、上传网络。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教参、练习等,搜索并了解网络资源,构思自己的教案初稿,然后上传到网络平台中,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第二步:网络阅读、提出问题、互动交流。在主备人按照要求上传教案后,组织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阅读网络上的教案,并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建议等,进行点评。

英国英语中引起人们很大兴趣的方言差异并不都是那些地区差异,而是那些社会阶级差异。社会关系对语言无疑是有影响的。社会阶级之间的竞争对人们个人的幸福和权势具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使方言产生具有阶级性质[4]。

第三步:集中交流、对面碰撞、深度研讨。在网络集体备课进入较深阶段时,很多问题单纯依靠网络无法说清时,这时组织教师进行集中研讨交流,当面辩论研讨,深化认识。

第四步:修改完善、形成定稿、上传网络。在大家的意见都得到充分表达与澄清以后,主备人对教案进行完善与纠正,形成定稿并重新上传到网络上。

第五步:结合个性、课堂教学、集体反思。教师围绕教学案进行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后教师对课堂进行自我反思,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

3.3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活动组织

(1)要营造集体备课的情境。主持人进行总结与回顾,组织教师交流心得,并反馈教学情况。组长一定要考虑好活动流程,营造集体备课的网络氛围。

(2)要聚焦问题、合作探究。网络集体备课的核心环节是讨论。为此,应提前在网络上展示主备人的初稿并提供自己的研究思路,让大家对初稿进行预览与思考,准备好各自的问题与看法,然后集中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讨[4]。

(3)加工修改,形成定稿。在集中所有教师的共识之后,主备人会对教案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纠正,所以这个时候后续的网络交流要跟上,让教师个人心得与想法不断地得到整合与提升,促使主备人形成更好的教案。

(4)做好教师的个人备课。具有教师个性风格的教案才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中挥洒自如。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学生情况,在“公案”上作旁注,既可以增删教学环节,也可以更换教学方法、添补教学内容,各显神通,彰显个性。

(5)有了网络平台,备课组长可在平台上根据教师的特长分配主备任务,随时让老师知道集体备课的任务与时间安排等,非常有利于集体备课的开展。

3.4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评价方式

网络化的备课就是全天候、跨时空的备课形式,所以在网络集体备课活动的评价方面要重视这样两点。

(1)要重视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评价。网络集体备课活动评价的过程与结论评价离不开对备课痕迹的检测,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统计与分析,了解各个环节如主备人上传与修改情况,各位教师的研讨发言情况等,所以要安排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统计监测。

(2)要重视对几个主要环节的评价[5]。网络集体备课活动的几个关键环节是上传初稿、研讨与点评、集中备课、修改定稿、个性化备课。要对这几个环节的情况进行督促评价,保证环节的落实。再次要开展立体评价活动,让教研组成员对网络备课活动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让专门的专家组对集体备课进行专项检查与分析等,了解集体备课活动的真实效果。最终的检查评价结果要与评优或绩效考核联系起来,促进网络集体备课的开展。

4 提升网络集体备课质量的建议

(1)集体备课要抓住核心与关键。网络集体备课是松散型管理模式,依靠的是教师的自觉行动,所以在态度上要积极引导,在内容上应该弃繁就简,抓住重、难点知识与环节,解决关键的知识与技术问题。但不要面面俱到,不要繁杂,给教师个人备课留下空间。

(2)处理好网络备课与传统备课的关系。要认识到网络信息交流方式虽然有着自己的优势,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体现民主与开放、避免了人际关系的制约性。但是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仍然有着自己的优点,它能够让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传递的信息更加全面,能够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而且对部分教师有着引导与指导作用。所以,网络集体备课活动要与个人备课、传统备课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够取长补短[6]。

(3)要提高教师的网络应用意识。网络集体备课最难的不是硬件问题,目前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相当完善,而且教师的QQ群、智能手机等都比较普及,最难的是教师的习惯与观念问题。我们要把网络集体备课作为一项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平台来抓,形成一定的共识,大家一起协作共同使用,才能够收到效果。

(4)目前网络集体备课高度依赖于教师自主行为,严重缺乏制度管理与规范。所以,当前的关键是建立网络集体备课的管理规范与程序、要求,这需要管理者大胆创新,不断研究,建立从制度要求、过程管理、结果落实、行为评价等系列化的管理规范,才能够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促使学校规范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5 结语

网络集体备课是个新生事物,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且不同学校适合的形式也不同,例如有的学科人数多、有的人数少,这也会导致备课方式的变化。所以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开展,充分发挥各个学校自身的创造性,逐步寻找其中的规律,形成共性的经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平台纷呈毕至,如何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选择新平台,使用新平台,是教师以后必将在实践中遇到而且需要不断解决的新问题。

[1]刘斌.浅析如何利用网络备课 [J].大连干部学刊,2005(12):35-38.

[2]章萍.利用RTX实现网络集体备课[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9):40-42.

[3] 朱海燕.向集体备课要效益[J].北京教育,2006(10):108-111.

[4] 刘京平.集体备课的生存环境 [J].广东教育,2006(3):146-147.

[5]巫雪琴.校网络集体备课、评课的培训与推行[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3):94-99.

[6]丁雷.网络集体备课为何遭遇尴尬[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4):99-101.

猜你喜欢
教案研讨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警犬集体过生日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