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知识”在教育内涵中的影响分析

2014-08-15 00:55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企业教育教师

程 鹤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软知识”在教育内涵中的影响分析

程 鹤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大都把发展教育事业看作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最值得去做的就是加强教育内涵建设。而“软知识”就是教育内涵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

国内外教育形势;软知识;校企协作教育

“昨天的老师,能否培养今天的学生,去面对及解决明天的困难”。面对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这个话题,众说纷纭。现如今,全国各地高校发展得非常快,高校教育的普及率也逐渐提高,社会对不同程度的专业培训需求也逐渐增多。所以,高校的教育在国家的科教兴国发展方面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

1 国内外教育形式

目前,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非常活跃,论文规模大,主题分布也比较广,都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内的许多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这两大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而引起广泛关注的新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自由进行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探索,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取感性经验和知识。

在国外也是一番朝气蓬勃的景象。作为监督型高等教育的典型体制,英国的高校没有规定统一的教材,学生也没有固定的课本,他们的课本是整个图书馆里的藏书。教育者会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选择最前沿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英国高校会在必修课程之外组织一些小型的、非正式的小组指导,让学生可以和教师自由交流。这种办法可以激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英国高校的考试不像国内那么多,但会给学生安排大量的课程设计和现场讲解表演,这些活动极其锻炼人的动手能力。这样在英国教育的熏陶下,学生不仅能对专业知识全面掌握,而且还能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企业所期盼的。在英国,师生之间完全平等,教师不会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与教师都是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尽情交流,教师也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近年来,英国政府为促成中小型企业与大学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将拿出一定比例的公共采购经费,用于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开设课程,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目前英格兰大多数高校都参与了这项计划。

在美国,高等学校在教学方面实行学分制。教师在每学期开始时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书目和材料,培养学生自学和学术研究能力。在本科生阶段学生每周有二、三次大课。大课之外,便是小组讨论,教授不讲课,而让学生自己阅读资料,然后一起讨论,独立完成。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鼓励和组织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使他们尽早得到从事科研的训练,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日本,新闻面向日本各大企业人事高层进行的调查中显示,日本的国际教养大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引人注目的大学”排行榜位居前列。该大学以留学义务化和提高学生修养教育以及注重与企业的联系而广为人知,其支持率是位居第2位的东京大学的近3倍,第3位是留学生云集的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APU)。日本正是要仿效美国,实现高校经营和办学的适度分离。日本的各大学也纷纷敞开校门,广纳民间资金,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日本企业对于具备良好修养以及实践能力强的人才的期待。

2 “软知识”的内涵

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还有“软知识”,即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认真踏实、永不满足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然而 “软知识”的需要在实践中获取。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在香港理工大学中,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所需要的素质即“软知识”是通过工程培训学到的。在项目化的培训中,除了在预期学习成果上写明让学生了解技术、流程、生产工序、项目管理、工业安全、具备洞察力和专业观点等内容外,还把培养学生的人际相处等个人素质类的目标明确列入其中,而且在实践中还可以学会如何分配工作、沟通、合作、互相帮助等。这样就有效地强化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3 “软知识”的重要性

工作的有序、快速发展靠的是大家的智慧和努力,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每个人的差别并不大,每个人的能力也并不强,但集中大家的智慧则可以完成许多不可能的事。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教授曾说过,企业所需的高校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广阔的视野、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工作岗位能有出色的表现和作为。不单单精通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其他专业也有一定的认知,以便在面对复杂问题面前,可以通过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增长见识、充实自己。同时,他们必须善于思考、勤于反思、做事情能从全局考虑,目光远大,同时必须具有企业家的精神。更加重要的是学生的人生态度。要鼓励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力固然重要,但在逆境中仍能继续向前的心态更是一种优势。高校的学生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标准,乐于服务社会,并且有强烈的公民责任感,对生活充满热诚,能够从容面对人生中的跌宕起伏,从不轻言放弃。

4 “软知识”如何培养

4.1 加强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

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协助学生从“学生角色”成功过渡为“职业人角色”。 所谓“职业人”就是参与社会分工,自身具备较强的技能、素质和专业知识等,并能够通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获得其合理报酬,在满足自我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这样的一类群体,也就是说 “干什么像什么”。 高校的社会责任就是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学生,所以如何加强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并且成功过渡为“职业人”,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1)了解学生该学什么

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企业需求是不能脱节的,所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了解企业的需求,帮助学生增进知识并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帮助学生具备技能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并愿积极为领导分忧;帮助学生了解人生并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

2)明确教师该如何教

教师应该通过什么手段来协助学生装备人生呢?首先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教师所讲授的课程能让学生认为上完这节课与没上这节课有相当的区别。授课不是为了完成讲课任务而把原本准备好的课程内容讲完,而是应该思考学生在所讲的内容中能够受益多少。其次是要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学生,如何讲授才能让知识更易理解。

4.2 在校企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软知识”

推行“校企协作教育”,积极为大学生争取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现代的大学生必须加强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才能充分掌握社会的脉搏,了解社会需求情况,以培养能够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

1)不断了解企业所需

只有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需求,开发出来的专业和课程才能够真正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所以,一方面要参考国内的人力资源调查,另一方面要通过专业负责人对业界的了解以及对课程设计和人力需求的意见,不断加强“校企协作教育”机制,保持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紧密的伙伴关系,以保证现有的课程能够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以适用社会的需求。

2)通过协助企业来培养学生

企业的发展肯定需要人,但是企业需要的是适用岗位工作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较强的责任感、较高的竞争意识以及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想让学生能够为企业所需,那么“校企协作教育”机制肯定会走向深入、走向和谐发展之路。

要将素质教育贯穿在企业实习中,借鉴实践性教学中体现的企业文化、企业的规矩、秩序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学会做事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同时可以借鉴香港理工大学“首选毕业生计划”的成功经验,建立一种实习前培训机制,在实习之前对参加实习的学生开展综合训练,除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以外,要在合作企业的配合下,针对性对学生的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有效缩短学生到实习单位后的适应过程,真正做到即到即用,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

要想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以配合社会发展为己任,师生均置身于企业前线,以协助企业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来协助企业的观念,实现校企合作,达到院校、企业双赢的目的。

[1] 马云贵.香港与大陆高职教育比较及改革大陆高职教育的对策[J].教育导刊,2008(2).

[2] 蔡小平.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J].中国职业教育,2009(5).

[3] 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缘起与思想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

[4] 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5] 金含芬.国外高校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6] 赵昌木.美国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07(6).

[7] 经贵宝.借鉴创新超越[A].江苏省高职院校新加坡培训班论文集[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 R.Pearden.Theory and Practice[J] .Education.Routhedge &kegan Paul Ple, 2008(6).

[9] D.Walke and J.Soltis.Curriculum.TeachersCollege[J] .Columbia University,2010(6).

Briefly on the importance of "soft knowledge" in education connotation

CHENG He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Heilongjiang, China 154007)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all see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goal for promot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mployment growth. So, the most worth to do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 i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connotation. And the "soft knowledge" is the most crucial part of it.

education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soft knowledge; college-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education

10.3969/j.issn.2095-7661.2014.02.025】

G40

A

2095-7661(2014)02-0098-03

2014-02-25

佳木斯大学课题“ 基于香港理工大学的教育理念探讨如何加强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编号:W2012-072。

程鹤(198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教师,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企业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企业
企业
企业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