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

2014-08-15 00:55廖秀峰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院校职业

廖秀峰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浅议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

廖秀峰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辅导员,在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早,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教育经验,利用自身优势,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地方本科;国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源起于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之后便风靡于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长期的实践,西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有近七百所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面临着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在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的今天,如何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生源的就业质量,成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是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群体,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长观,提高学生择业竞争力,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顺利就业。

1 地方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1.1 课程教学为主,延展性不足

众所周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实务与经验为一体的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生涯引导和技能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1]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时仍无法摆脱以往教学的模式,主要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表现为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各种职业生涯理论。虽然现阶段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已将职业生涯规划列入必修课程,但单一的教学模式,却带来了诸多弊端,不仅是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无法提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更不用希冀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

1.2 师资力量薄弱,指导力不佳

一门课程好与坏,与课程的实施者有着重大的关联。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在国内高校的推广时间并不长,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尚未形成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大多数由招生就业处的负责老师或辅导员组成。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出现的问题表现在:一是专兼职老师比例严重失衡,以兼职老师为主;二是教师原所学专业五花八门,缺乏课程需要的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师资力量的匮乏最终造成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效指导。

1.3 学生重视不足,形式化严重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的问题特别突出,虽说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主体,但是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却令人失望。很多学生规划意识淡薄,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将该课程归类于“可有可无”的课程或者是很好获得学分的课程。学生的课堂表现直接影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课程教学流于形式,无法真正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

1.4 专业指导不够,针对性欠缺

地方院校专业设置分门别类,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一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公共必修课,教师课程安排随机性大,教学对象的专业也各有不同,再加上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特色经验

2.1 全程式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

我国现阶段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限于在校大学生,而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已经延伸到小学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各个阶段。美国学者萨帕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综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2]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很多国家在高中阶段就开始了学生的职业兴趣探索活动,帮助学生根据个性特征和职业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在大学阶段,国外高校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论是在校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都是职业指导的对象,都可以享受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并从中收益。

2.2 教育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职业体验

在我国,很多的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上职业的分类、职业的内容不甚了解。而在美国这项工作一直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十分注重对校友资源的挖掘,并且与工商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小学开始,学校便会邀请家长到学校中为学生介绍各种职业,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中学阶段,学校鼓励学生到各地的企业参观,同时学生也会被安排到社会上的各个部门实习。在大学阶段,美国高校建立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暑假时间,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参与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学习计划。在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等素质在社会实习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3 关注学生兴趣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有效的规划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够指引一个人一步一步努力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职业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自身的兴趣、性格和专长来确定。例如在德国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从中学阶段便开始了对学生的职业兴趣探索工作,根据学生的特长、性格特点及学业成绩,将学生分流到相对应的中学去(普通中学、实科中学、文理中学、综合中学)。美国高校在学生一进入大学之后,便要求学生在专门网站上注册,留下详细的个人信息,以利于就业顾问提前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工作期待值进行综合测评,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员。[3]

另外,西方国家还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西方高校中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课程一般由一些曾经创业过的教师担任,为学生讲授实践经验;西方政府还通过加强立法,加强政策保护,增加资金投入等手段,为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3 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分析

3.1 在日常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近日教育部明确表示,将推动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职教育类业型转变,这对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对于这些院校的学生来说,会是一个比较难以接受的现实。受到传统人才观的影响,当今大学生普遍有一种心理,认为读了大学之后,就是高级人才,就应该在高档的写字楼工作,即使知道白领工资收入低,也不愿意去做高薪的蓝领。这种职业观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大学培养的人才“滞销”。针对这种现象,地方本科院校的辅导员要在日常教育中进行职业介绍和就业形势介绍,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2 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高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应该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但在高校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一般仅限于课堂上,讲述的大部分是空洞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无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而辅导员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情况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有着天然优势。辅导员要认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自觉研究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扎实理论功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倾向,指导学生建立起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设计,使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更有针对性。

3.3 开展阶段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两方面内容,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三阶段,各一学期,这种时间上的安排也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欠缺连续性。在日常的教育中,辅导员要始终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落实,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针对性教育。大一时学生较迷茫,对大学学习、专业课程不甚了解,辅导员可邀请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教育,让学生了解到专业的学习目标和优势,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类型;在大一阶段辅导员要做的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跟每个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谈心工作,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职业倾向等,并详细记录,建立起学生的个人跟踪档案。大二阶段要鼓励学生全方位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大三阶段是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阶段,此阶段除了引导学生要认识学好专业知识,还可通过举办一些专业性的校园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四阶段学生已经进入了求职的重要时期,可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开展相关的讲座或专门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应聘求职技能。

3.4 依托校内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人分析、职业分析和人职匹配的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实践和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4]而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便是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在向应用技术型职业转变时,地方本科院校更要特别注意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为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平台。在校内,辅导员可根据职业发展的不同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比赛,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演讲比赛和专业类比赛等。在校外,辅导员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参观调研,到单位实习,或进行其他的社会兼职。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岗位,并且通过实践发现自身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差距,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规划。

[1] 吴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涵与价值的思考[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4):383-384.

[2]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沈蓓绯.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以密西根州立大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9(5):75-76.

[4] 郝晓丽,仲爱萍.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73-274.

Ways for counselors to do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well—taking local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LIAO Xiu-fe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China 350108)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courses. As the main participants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counselors have unshakable responsibility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bility and promoting students'vocational ability. Because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started th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earlier, local universities counselors can learn from western education experience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to do a good job of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local universities; foreign countries; career planning; counselor

10.3969/j.issn.2095-7661.2014.02.026】

G647

A

2095-7661(2014)02-0101-03

2014-04-07

廖秀峰(1987-),女,福建漳州人,福建江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

猜你喜欢
辅导员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