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交际意愿研究与分析——一项基于面子理论的研究

2014-08-15 00:55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二语面子意愿

张 卉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交际意愿研究与分析
——一项基于面子理论的研究

张 卉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文章以Brown&Levinson 的面子理论以及MacIntyre的交际意愿理论为基础,从教师话语,身势语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促进学生课堂交际意愿的方法,以期对教师的外语教学和学生的二语习得过程有所启迪。

交际意愿;面子理论;外语教学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普及,中国学生大多重视英语学习,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学生普遍英语读写能力优于听说能力,学生习惯于通过阅读、背诵等方式学习英语,却很少有机会开口说英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语言环境的缺乏;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普遍用英语交际的愿望不强烈,对自我缺乏信心,同时也担心出错、丢面子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以Brown&Levinson 的面子理论以及MacIntyre的交际意愿理论为基础,探讨大学英语课堂上如何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交际意愿,以期对教师的外语教学和学生的二语习得过程有所启迪。

1 理论概述

1.1 面子理论

Brown 和Levinson 将“面子”定义为“每个社会成员希望拥有的个人自我形象”。人们在交际时为了顺利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 说话时就要考虑到双方的面子需求并在面子保留上进行合作。根据Brown 和 Levinson 的面子理论,面子有“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大类。积极面子是指在交际活动中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肯定和赞许的愿望。消极面子是指有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涉、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Brown 和 Levinson 的面子理论的中心原则是:某些言语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威胁面子的(尤其是会话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或是说话人的言语威胁到听话人或第三方,或是说话人的面子本身受到威胁。[1]

1.2 交际意愿

McCroskey和Baer(1985)提出了交际意愿这一概念,原意是为了解释母语交际中人与人之间有规律的语言行为差异。MacIntyre和Charos(1996)发展了一种二语交际意愿模式,这个模式表明情感因素如态度、动机、自我评价能力与焦虑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交际意愿的影响。在这一模式中,二语交际意愿被定义为:“在某一特定的时刻,个体发起同某人或某些人用二语交流的愿望”这种愿望决定学习者在给予机会的情况下,使用二语与另一个体进行交往的频率。[2]

Wen&Clement(2003)提出MacIntyre等人的探索性二语交际意愿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以西方国家为背景,与中国背景完全不同。Wen&Clement(2003)的二语交际意愿模式的主要因素有:社会背景、个性因素、动机倾向、情感感知。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情感感知因素起了关键作用。[3]

2 有效提高学生交际意愿的方法

MacIntyre指出,激发学生的二语交际意愿应该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首要目标。一切不能加强学生二语交流意愿的教学任务都是失败的。只有通过增强学习者的二语交际意愿,语言教学才能实现其交际功能和社会功能。[2]本文将从教师话语、身势语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促进学生课堂交际意愿的方式、方法。

2.1 教师话语的使用

2.1.1 语言的真实,多样和可理解性

由于中国大学英语课时有限,语言环境缺乏,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努力创建一个真实、自然的语言氛围,采用渗透式语言教学,增加学生语言接触量。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模仿对象,教师话语的正确性和可理解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话语表达及交际愿望的高低。例如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在讲述中国农历新年风俗时,可先查阅资料把一些核心词汇事先做成幻灯片进行讲解,之后将这些词汇套用在学生较为熟知的句型中,注意把握话语的难易度,不应由于过于超出学生现有英语水平而导致模仿和理解上的困难。同样在学生可理解性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当注意自我语言的丰富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一方面是常用句型的替换、交叉使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紧跟语言更新和变化的趋势,熟悉旧词新用和新兴词汇的使用。

2.1.2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美国语言学家Lakoff最早提出“模糊限制语”,即:将事情变得模糊不清的词语。

模糊限制语可以用来限定话语内容及其真实性,同时表明交际双方对话语内容缺乏足够的主观性把握。模糊限制语可分为变动型和缓和性两类。[4]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不愿参与课堂活动的一大原因是因为担心犯错而丢面子,尤其是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加希望维护自我的消极面子,有自主的自由,不因教师或同学的批评和指正而感到丢面子。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极大地维护学生的消极面子需求,减少对学生自尊心的损伤。例如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i agree up to a point;yes, in a way; to some degree;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如:i think,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当学生不再因为担心受到老师直接批评而丢面子时,学生才能降低交际焦虑感,积极参与课堂交际活动。2.1.3积极、正面的评价和反馈信息

“赞赏和鼓励永远比批评、指责好。”教师积极、正面的评价和反馈信息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维护学生的积极面子,满足学生渴望得到大众肯定和赞许的愿望。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给予学生正面评价,例如:nice going;good job;your English is incredible;keep up the good work。即使学生一时未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性格和所付出努力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例如:you've got a great personality;studying pays off;I admire your effort等。

2.2 身势语的合理使用

身势语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授手段,是一种无声的信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信息的载体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等来传递信息。[5]

Wen&Clement指出教师即时行为,即指教师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堂活泼、生动的英语课离不开一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教师。有研究表明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师生权利距离指数越低,越有利于课堂交际的产生。在英语课堂上身势语同样是构成课堂气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名经常面带笑容、注重仪表的教师必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当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走近其中仔细聆听,点头微笑而不一定出言打断学生的讨论,学生即能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中得到正面的反馈信息。有时学生在交流时难免遇到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的时候,此时教师饱含善意和鼓励的目光将能安抚学生紧张的情绪,鼓励学生进一步述说自我的想法。当学生顺利完成交际任务时,教师可适当运用手势语传递信息,例如:鼓掌,竖起大拇指,大拇指和食指围成圆其他手指竖起表示“OK”等。

2.3 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网络集音频、视频和文字为一体,可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述中国农历新年风俗时,教师可先播放相关的电影短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接着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相应的短语和词汇,完成相关知识点的输入后则可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可从旁给予指导和支持。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过程,需要通过语言输出的方式进行检验,在此教师可先采用全班性提问的方式考查之前所学的知识点,之后可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我观点,用所学词汇描述下自己家乡的新年风俗。在这一连串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网络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媒介作用,它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监督者,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情绪焦虑度,在维护学生面子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其交际意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 结语

本文以Brown&Levinson 的面子理论以及MacIntyre的交际意愿理论为基础,从教师话语,身势语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促进学生课堂交际意愿的方法。中国学生普遍自尊心较高,注重自我在群体中的面子,而交际意愿是由学习者能多大程度接受丢面子的冒险决定的。有鉴于此,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主导者应该首先考虑到学生的面子需求,注意把握知识难易程度以及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以此降低学生的课堂交际焦虑感,给予学生自主的自由。同时通过鼓励、积极的话语和适当的身势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使学生从害怕犯错而沉默转变为因希望受到肯定和表扬而主动参与课堂交流。随着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教师应当注重网络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相结合,充分利用其集音频、视频和文字为一体的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每位学生自动、自觉地参与课堂师生交流活动中,以此帮助学生内化课堂所学以及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进程。

[1] Brown, P. & Levinson, S.1987.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 MacIntyre,P.D.,et al.Conceptualiz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L2: a situational model of L2 confidence andaffilia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8 ( 82 ) :545 - 562.

[3] Wen,W.P,& Clément, R. A Chinese conceptualisation of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SL[J].Language,Culture and Curriculum,2003( 16) : 18 - 38.

[4] 王华伟.模糊限制语交际功能的语用分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5).

[5] 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FL class—One study based on face theory

ZHANG Hui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China 210000)

This paper is an analysi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FL class based on Brown& Levinson’s face theory and MacIntyre’s WTC theory. It tries to explore the methods to enhanc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from three aspects—teachers’ discourse, body language and the usage of multimedia so as to improve teachers’teaching and student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face theor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10.3969/j.issn.2095-7661.2014.02.030】

H319

A

2095-7661(2014)02-0113-03

2014-03-03

本文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基于面子理论的高职学生语用策略研究 ”(编号YK13-38-02)。[作者简介]张卉(1983-),女,江苏南京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语用学。

猜你喜欢
二语面子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面子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