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体语篇汉英口译中的模糊语——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为例

2014-08-15 00:55胡艳秋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政论源语模糊性

胡艳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10)

政论体语篇汉英口译中的模糊语
——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为例

胡艳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10)

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传达国家立场和态度,语言既有政论体语篇的庄重严肃性,又有现场交际的协商性和模糊性。文体的现场口译难度很大,不仅要准确流利地传达源语,还要体现源语的风格。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分析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中外记者问中的现场口译实例,有针对性地研究汉英口译中的模糊语,有助于译者最大限度地提升口译质量。

政论体; 汉英口译; 模糊语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肩负着传达国家观点和态度的重任,向世界发布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就重大国际事件或时局表明中国的立场。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与其他代表及中外记者互动交流,语言风格既体现了政论体语篇的沉稳庄重,又不失现场交际时的协商性和模糊性。译员要在临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快速捕捉并挖掘汉语模糊性语言的意义以及所喻的政治内涵,并用目的语流利地表达。因此译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过硬的语言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训练有素的应变能力。面对源语中的模糊语,译员面对模糊语的现场口译时需要不断地思考,根据不同语境快速选择不同的方法,形式和内容并重,既不能偏重形式,隐去潜在于汉语模糊语中的引申含义而造成误解;也不可偏重内容,在整合原文形式的过程中遗漏了信息。

有鉴于此,本文基于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语料,结合案例分析,探究政论体语篇口译中的模糊语现象及其口译策略。

1 国内外关于政论体语篇的研究

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发言属政论体语篇,近年来语用学界对政论体语篇中模糊语言的分类和翻译理解及诠释的合理性、有效性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深化了我们对模糊语翻译的认识,拓宽了研究思路和视野,尤其是Schaffer( 参见Trosborg,2012)将政论体语篇分为三类:即外交语篇、政客的演讲及非政治家发出的政论体文本,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Trosborg ( 2012)以欧盟文件为例探讨了文化翻译策略及社会认知视角下的翻译策略。而国内学者庞建荣( 2007) ,熊永红等( 2009) 有关政治文本中模糊性的语用学分析和研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和启发。但语用学在翻译,尤其是口译策略研究中的应用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本文拟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为例,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政论性语篇中模糊语的应用及其对于口译策略方面的实践指导意义。

2 模糊语口译的标准和方法

2.1 口译标准

口译的标准,套用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原则,再加上口译不同于笔译,它有“现时”“现场”、“限时”的特点,决定了衡量口译优劣的两条基本标准为准确,流利。

首先,口译必须“准确”。准确要求译员将源语这一方的信息完整无误地传达给目的语的那一方,准确的译语应该同时保持源语的意义和风格。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不同于其他场合的新闻发布,它着重强调政治性和用词的高度准确性,且具有时效性、公众性、互动性强等特点,其中涉及到即兴回答记者提问,为了确保语言准确简练,常常使用模糊语言,这就要求口译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模糊语进行精准的判断和分析,在准确理解源语的基础上,进行等效输出。

“流利”是衡量口译效度的另一标准。译员在确保“准确”口译的前提下,应该迅速流畅地将一方的信息传译给另一方。时效性、现场性、交互性等因素时是新闻发布会的生存命脉,发言人在短时间内无法获知或确认的不确定性因素只能用模糊语言加以描述。面对模糊语,译员要对源语信息进行快速感知和解析,识别说话者的模糊语言,并用目的语即英语即席编码和表达。这一方面需要译员准确地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紧密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社会、经济及其他方面的重大事件;另一方面,译员还需熟练掌握各种翻译技巧,才能同步加工,自如应对源语中模糊语的口译,顺利实现双语转换。

2.2 口译方法

模糊语的口译和翻译一样,主要运用异化与归化两个原则和方法:异(foreignization)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的语言常规的翻译(Shuttleworth&Cowie,1997:59)。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达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形式对等”。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尽可能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意义对等”。(Shuttleworth&Cowie,1997:43-44)。也就是说,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靠拢,采取顺应译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源语靠拢,采取相应于源语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内容。

事实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始终面临着异化与归化的选择,使译文在源语与目的语之间找到融汇点。在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需要代表本国就重大的问题做作出反应,发表看法、见解,表明态度、观点。在很多的情况下不能直白地解答,新闻发言人经常需要应用模糊语言迂回作答,出其不意,所以译员在口译时无论是哪种原则都无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异化原则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但前提是译语要通顺易懂;归化摒弃源语文化和形式,以自然流畅的译语体现译语文化,在口译实践中,译员通常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两个原则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3 政论体语篇汉英口译中的模糊语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必须符合本国的政治立场,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还要维护各国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发言尤其讲究策略和礼貌,具有保守、谨慎、准确的特点,而发言人答记者问也是一种口语交际行为,其中必然包括大量模糊语言。在许多情况下,要求发言人隐喻性地、含蓄地运用模糊语言(fuzzy wording)。恰当运用模糊外交语言不但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而且可以无损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模糊语言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更委婉、含蓄、礼貌。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发布公告、公布会谈结果、回答敏感性问题以及缓和交际气氛等的活动中常常运用模糊辞令。本文选取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语料,分析其中的三类模糊语言现象(JoannaChnanell《模糊语言 》):第一类是模糊性词语 ,即有些词语本身意义不明确;第二类是模糊限制语,即附加于明确的表达式的词语,可使本来明确的意义变得模糊,第三类是模糊蕴含,即以精确的话语形式传递模糊意义。在对语料归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汉英口译中的模糊语处理规律,总结政论体语篇中模糊语的口译策略。

3.1 模糊性词语

新闻发言人在发布新闻和答记者问时会直接运用模糊性语言来陈述或佐证观点,此时译者应采用模糊程度对等的词语进行翻译以求达到相同的表达目的。有些场合新闻发言人有意规避或保留信息或进行

自我保护或因本身表述的内容不是信息的重点而没有必要进行更为精确的表述等,使用模糊性词语进行表述,在对这类模糊性词语进行翻译时应采用直译或意译加补充说明的方式。举下例以示之:

例1:我们认为,及时、快速启动叙利亚化武运输工作有利于切实推进叙化武销毁进程。中方对各方努力和有关进展表示赞赏。中方将继续与各方加强协调,共同确保叙化武海上运输安全、顺利。

译文:We believe that a timely and swift removal of chemical weapons will help advance the destruc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in Syria. China applauds the efforts made by all parties and the ensuing progress. China will step up coordination with all parties to jointly ensure the safety and success of the shipping.

本例中“及时”、 “各方”、”赞赏”有着模糊的意味,“及时”强调了叙利亚销毁化武的紧迫性,但没有给出确定的时限,“各方”也是含糊地肯定了俄、美等国家的协调努力,没有也不需要明确地指出具体有哪些国家;赞赏则很委婉也精妙地摆明了中方的立场,即不希望任何一个国家挑起战争,并期待更多的国家共同努力,化解叙利亚化武危机。译者使用了模糊度相当的“timely””all parties” 以及“applauds”来翻译。

例2:中方对6月14日发生的中国留学生在法国遭暴力攻击事件表示强烈谴责。事件发生后,外交部和中国驻法国使馆高度重视,使馆已派工作人员赶赴事发地,向遇袭中国学生提供全力协助。目前,受伤学生已得到妥善救治。同时,中方已向法方提出交涉,要求法方妥善处理此案,依法严惩凶手,并采取切实措施,维护在法中国公民的安全及正当合法权益。

译文:China strongly condemns the violent attack against Chinese students in France on June 14. The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and Embassy in France are highly concerned about the incident. The Embassy has sent staff to the scene to render all necessary assistance to those students. The injured have received proper medical treatment. The Chinese side has lodged representations with the French side, urging the latter to properly handle the case, bring the perpetrators to justice and take concrete actions to safeguard Chinese citizens' safety and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例2中的发言也采用了一种模糊手法,因为发言中只字未提遇袭事件所涉及的有关人员姓名,也没有明确如何救治以及呼吁该采取什么措施,对听众来说,这些都是无足轻重的细节,没有必要十分精确,因此以“遇袭学生”“妥善救治”“切实措施”等一言一概之,在口译时也使用了模糊程度对等的英语短语“those students”“take concrete actions”“proper medical treatment”。

3.2 模糊限制语

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中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修饰或限定发言中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可靠程度、涉及范围等, 从而表明说话发言人对信息的了解或把握的程度, 有时可以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有时还可以借助第三者对所传递信息进行间接的评价。因此,模糊限制语使得发言更加严谨周密,达到更好的国际交流效果。处理模糊限制语的时,口译员通常釆用直译的方法,即在目的语中找出对等词,直接翻译中文语言文字的意思。如:

例3:问:据报道,巴基斯坦警方称,日前在俾路支省首府接连发生炸弹袭击事件,造成百余人死伤。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Q: Pakistani police reportedly said that the recent bomb attacks in Quetta, capital of Balochistan, had caused more than one hundred deaths and injuries. What is China's comment?

例4:问:据报道,阿盟外长理事会日前就叙利亚问题通过新决议,呼吁安理会采取措施保证在一定时间框架内全面执行安南和平计划……

Q: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Foreign Ministers' Council of the Arab League adopted a new resolution on the Syrian issue recently, calling on the Security Council to take measures to ensur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Annan's peace plan within a certain time frame…

例5:近期日方多次出动船只和飞机非法进入中国钓鱼岛海域和空域,中方对此已经多次提出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活动。

China has lodged representations many times against Japanese vessels and aircrafts' repeated illegal entry into the waters and airspace of China's Diaoyu Islands and urged the Japanese side to stop the illegal activities.

例3中的炸弹袭击中的死伤人数用“百余人”来概指,例4中的“在一定时间框架内”也没有明确全面执行安全计划的时间,例5中连用两个 “多次”来模糊地表示日方非法进入中国海域和空域以及中方提出交涉的次数。在口译时,分别将这些模糊语用英语中模糊程度几乎对等的词来表达:“more than ”, “within a certain time frame”, “many times”, “repeated ”。

3.3 模糊蕴含

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有时候用意义精确的词语表达模糊含义,也就是将模糊的意义蕴含在精确的表达中,往往带来出其不意的现场效果。在应对此类模糊语时,优秀的口译译员必须在透彻理解源语意义的基础上,译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文进行调整,把原文中模糊的信息具体化,使译文更容易被听众理解。用意译的方式对源语意义进行完整转达。如用一些精确的数词描述一个模糊 的数量 ,程度或频度概念。如下例:

例6:中方将继续完善对外经贸合作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在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方面一视同仁,一如既往地为外国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

China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its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foreign trade cooperation, enhanc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treat everyone as an equal i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digenous innovation products and create sound business conditions for foreign enterprises as it always does.

例7: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一直积极参与巴基斯坦各领域对外合作项目。

Chinese companies have long been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Pakistani foreign cooperation projects in all fields.

例6中的两个成语“一视同仁”,“一如既往”,模糊程度很高,没有交代享受同等待遇的对象——即所有外企,也没有交代“既往”的做法,口译时要在理清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补充相关的信息,如“everyone”以及“as it…does”, 准确地再现成语的内涵。

例7中的“积极”一词看似表明了立场和态度,但仍然有着不确定的外延,口译时也应在吃透源语后找到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译文;有时因其语言正式,庄重,修饰性词语不能传递更多信息,在口译时常省略不译。如:

例8:如有进一步消息,我们将及时发布。

We will release information in a timely fashion.

例9:问:据报道,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28日发生连环汽车炸弹爆炸袭击,造成多人死伤。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Q: It is reported that serial car bombings hit the suburb of Damascus, capital of Syria on November 28,inflicting casualties. How does China comment?

例8例9 中的 “如有进一步消息”和 “多人”在译成英语时都被省略,主要是在译成英语时都被省略,主要是由于其模糊性意义,省略不译一方面不会影响源语信息的准确传递,而另一方面还会为发布会争取更多的时间。

4 结束语

模糊语在语言中客观存在,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中也不例外。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口译因其第一时间发布国家的外交政策,更要求信息的快速分析和面对信息作出积极反应。这给现场口译的译员增加了转换和传递信息的难度,要顺利实现沟通交流的目的,译员需要快速辨识发言中的模糊语,调整口译策略,选取适当话语准确和流利地表达源语信息。因此,译员既要保留发布会本身所具有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同时又要反映汉语政论体语篇的模糊性语言的特点;译员在传达源语信息达到国际交流功能的前提下,还要向听众努力介绍中国的政治文化。这也是汉英口译中处理模糊语时所面对的归化与异化之间的矛盾。笔者以为只有将异化和归化这两种原则在模糊语口译中互为补充, 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口译的语用等效。

[1] Joanna Channell.Vague Langua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 许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J].外国语,1997(1):42-47.

[4] 文旭.语义模糊的认知分析[J].福建外语,1999(2).

[5] 周红.英汉变动性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J].外语研究 ,2008(2):40-44.

[6] 冉永平.语用学 [J].中国外语,2011,8(6):1,33-34.

Fuzzy language in political discourse in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ation—taking foreign ministry press conference as an example

HU Yan-qiu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Nantong, Jiangsu, China 226010)

The foreign ministry press conference is given to state national position and attitude. The langua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seriousness and vagueness. It is required that the interpreter not only convey the source language fluently and accurately, but also reflect the styl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hence making the live interpretation extremely difficult.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trategies involved in the interpreting of the fuzzy language in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s speech, with an aim to maximize the quality of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ation in political discourse.

political discourse;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ation; fuzzy language

10.3969/j.issn.2095-7661.2014.02.031】

H315.9

A

2095-7661(2014)02-0116-04

2014-03-13

胡艳秋(1972-),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和特殊用途英语。

猜你喜欢
政论源语模糊性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电视政论片《浩荡》的“浩荡之气”
基于《勇立潮头》创作实践浅析电视政论片要素组合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探索政论传播新形态——从人民日报“任仲平”推出微视频说起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18世纪以来西方新闻业的文学性与政论性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