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作用与途径

2014-08-15 00:4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薪酬人才

焦 明

(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吉林长春13002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企业竞争究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人才培养存在误区,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意识淡薄、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理解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来看待,为建构起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而持续努力。

一、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现今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人才培养存在错误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人才培养意识淡薄

企业管理者将人才培养与学历挂钩,重视学历而忽视对招收人员能力的考查,这就造成企业人才培养意识的淡薄。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让企业管理者着眼于眼前利益,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拥有高学历就意味着拥有高能力,这种观念也导致了企业人才培养的缺失,造成员工知识、技能无法得到及时更新。而长期对人才培养的忽视既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造成企业发展的停滞不前。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改变对人才培养的错误理解,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企业人才培训评价体系不合理

现今很多企业实行人才培养时,往往只重视结果,不考虑过程,采取结果式的评价体系。人才培训成为敷衍了事的制度化规定,并未落到实处。人才培训必然涉及评价的问题,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后,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手段获知员工的学习效果。然而,很多企业盲目制定培训目标及步骤,员工不能按时按量完成培训目标,这就造成了人才培训的片面化。因此,企业在制定人才培训的体系时,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需求,更应该考虑到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利益相挂钩,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企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

3、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企业人才培养存在模式单一的问题。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体需求,往往采取模式化、统一化的方式来制定培养计划,培训的内容与员工的实际需求相脱节。而企业人才培养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新员工培训;二是老员工能力提升。而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主要表现为对老员工培训的模式化。企业人才培养很少关注老员工的能力提升,大多是采取观看影片、培训师讲课等方式来完成培训,并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培训计划,培训形式也较为单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员工的抵触情绪。

二、企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发展由诸多要素构成,如启动资金、外来投资、制度体系、人才管理等等。其中,人才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而“人才可持续的供应”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而人才培养是保持企业生命力与活力的关键环节,企业的人才培养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人才培养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综合实力,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促进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必要前提。企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为此,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发展中显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才培养能够通过提高员工技能的方式增加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人才能够通过新技术的研发,新的管理模式的学习,从软件层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人才培养增强了员工的忠诚度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忠诚和努力,而人才培养是提升员工忠诚度的有效手段。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社会大家庭,员工个体需要的满足,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为企业献计献策。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资产,不同于其他物质资产,每一个员工都有自身想法,只有在满足他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使他们产生对企业的信赖和忠诚,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为企业迎接外部挑战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3、人才培养促进了企业先进模范的产生

高校是企业人才的重要来源,为企业不断输送优质人才。企业通过招聘将人才引进企业,但是这些人才很大一部分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理论素养丰厚,但是缺乏具体实践,因此,对他们进行培训十分必要。对新进员工的培训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更能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而且通过培训能够及时发掘员工中的先进模范,将他们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企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企业人才培养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今企业的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应该立足企业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将人才培养落实到位。

1、制定多方位人才培养计划

企业的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帮助企业攻克一些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保障,企业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让他们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二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为了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转,企业应该从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出发,重点培养他们技能创新的能力;三是管理型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负责企业的管理,保证企业业绩的提升,应从管理知识和能力入手,提升其管理水平。多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能够更加有效的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的发展不断努力。

2、实施弹性化的薪酬机制

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社会群体,员工通过自身劳动换取相应的报酬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然而,薪酬不仅是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更是员工衡量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依据。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弹性化的薪酬机制,从经济收入的角度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弹性化的薪酬机制也能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促进企业的人才培养。企业以员工的技能水平、管理水平、专业知识等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薪酬等级,对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薪酬标准,这也有利于激励员工自觉参加人才培训,主动提高自身水平。

3、完善人才培训标准

企业进行人才培训时要考虑到员工的主体需求。而企业人才培养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培养、相关岗位的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技能人才的培养”②。对待不同类型的员工要有不同的培训标准。如对新进员工可以从岗位基本技能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来进行培训,而对具有发展潜能的员工则可以从新技能、新兴管理模式的引进等方面进行培训。这样既满足了员工的需求,又保障了企业的利益。

结语

企业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做好企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清楚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制定多方位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弹性化的薪酬机制,完善人才培训标准等途径来加快企业人才培养的进程,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的繁荣发展而不断努力。

注释:

①徐超.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3,(17):129.

②贾琳.我国国有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特区经济,2013,(8):219.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孙锐.变革环境下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组织学习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者薪酬人才
企业管理者纵论品牌建设
人才云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
企业管理者要为社会奉献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