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4-08-15 00:43王康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校园文化高职

王康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形势逐步好转,在校学生人数激增,高职校园文化随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存在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地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最大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

一、校园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1、承载、传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功能

现代企业除了要求员工具有深厚的专业技能知识外,还要有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及企业对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实际出发,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为内容的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着力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遵纪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品质,敬业精神,大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然而,这些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自动生成,是主体与客体间的情感交流互动、自然生成的过程,是教育主体主动建构思想情感的过程,并非生硬地被动灌输,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有有效的物质载体充当媒介、桥梁、纽带作用,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完成情感传输、交流任务。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天然地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输的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物质载体,能够高效地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享受了高雅、健康、充满乐趣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人文素质,加强了人际沟通交流,强化了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意识。校园文化活动能把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化、信息网络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抽象、枯燥的道德理论灌输教育形式,学生难以接受,无法体验,不能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自然就无法激发学生兴趣,而校园文化能够以它不断创新的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娱乐氛围中受教育,在教育中娱乐,成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平台,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

2、约束、规范道德行为的功能

思想道德面貌的好坏最终要以道德行为来表达和说明,这是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制约、主宰道德行为的是思想道德意识。高职校园各种文化活动是文化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形式,尤其制度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制度化、规范化的表现形式,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意义,具有约束、规范学生思想行为的功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

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的暗示、从众、舆论、期望等会潜在地使学生产生道德行为动力和压力,无形地指引学生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以及怎样做,使学生自觉规范、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使自己行为与学校规章制度、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保持和谐一致,因此,建立完善校园各种管理制度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进行科研及管理学生的有力保障。实践也表明,制度完善、纪律严明、管理科学的学校,就会大大减少学生迟到、旷课、考试作弊及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有利于增强学生纪律意识、制度意识,有利于激发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工作热情,有利于形成教风、学风的良性互动。从更深远意义上来看,学校制度文化,通过学生在活动中践履、感知、记忆、思考、感悟,在情感上得到了认同,并潜在地内化成思想道德情感的有机部分,从而由他律变为自律,培养了学生养成教育的习惯。

3、提升、强化思想道德素质的功能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归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抽象的思想理论知识是实践的结晶,这些理论知识得到学生深刻理解,又必须回归实践中去,尤其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强化也要回归实践,不能空对空、理论对理论,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感悟,才能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心理认可,才能真正地把知、情、意、行有机统一,学生的道德素质才能得到强化、提升,道德素质才能成为一种思想境界,自觉化为外在的道德行为。

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道德情感体验创设了很好的情景平台,是提升、强化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是文化活动形式创新的大舞台,既有形式多样的校内文化活动创新形式,也有走进社会的创新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充实了学生课余生活,满足了学生相互学习、交往的心理需求,培养了兴趣,发展了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人、学会合作、学会了自律,尤其是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体验搭建了平台,如走进福利院,感受孤儿的可怜与不幸,感受老人的艰难与无奈;走进企业,感受技能的魅力与效益;走进农村,感受农村剧变和农民的不易,这些延伸到社会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提升、强化了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熏陶人格、凝聚人气的功能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使他们自觉形成。思想性强、文化底蕴深厚、形式高雅的校园文化,能够营造文化艺术氛围,散发着思想教育气息,悄无声息地塑造着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正如柏拉图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充满活力、创造力的校园文化,营造出了健康、活泼生动的思想氛围,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觉感悟,久而久之,就会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一种思想境界,一种自在的道德行为。

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受教育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大学校园优美的绿化环境、建筑艺术环境、人文文化环境来暗示、熏陶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高职学生既是活动的发起者、设计者、参与者,也是活动的受益者、受教育者,学生身临其中,感受最深,其影响最持久,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而且通过活动强化了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大学文化自身的人文思想性、学术科技理论前沿性、时代流行性、艺术形式创新性等特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及生命力,熏陶着人格,凝聚着人气,它以极强的渗透力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信念等意识形态领域,使学生内心深处生产生归属感、自豪感及自我感,也正是这种大学精神文化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天之骄子们自强不息、开拓创新,憧憬着美好未来。

二、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进入了深层次调整阶段,引发了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使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与之相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认知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多元化、多层次性。大学是思维最活跃、思想最敏感的地带,也是各种思想观点汇集交流、碰撞的地方,社会意识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自然会冲击到高职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会影响到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是目前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方向,以“共同理想”为动力,以“荣辱观”为行为导向,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主旋律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校园文化表现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融入到静态与动态的校园文化之中,确保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要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自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又经历了学业失败,来到高职院校,是无奈的选择,理想与现实落差较大,心理不免产生自卑,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存在焦虑,自我控制力差,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要把培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完善人格作为重要的内容。二要把企业文化元素与高职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元素进校园,能够把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技能课程实行有效对接,使高职院校更加明晰人才培养的目标,改进人在培养方式,同时在企业文化熏陶下,让学生更早地了解、熟悉企业,有利于学生尽快成长、成才和创业。三要以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为内容建设高职校园文化。专业知识学习、操作技能提升,是高职学生学习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找准文化活动与专业课程、实践技能提升的结合点,让学生在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时,课程专业知识得到运用巩固,实践操作技能得到提升,让学生在活动中长才干、长技能、提素质。四要把职业素养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开展校园活动中把职业道德、职业认知、职业规划、职业理想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活动中培育学生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及劳动纪律、吃苦精神、抗挫折能力等职业素养。

3、释放网络“正能量”,引领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具有快捷、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及虚拟性等特征,备受高职学生青睐,它以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判断及学习生活行为方式。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方便了学生查阅资料,获取书本、课堂中没有的新知识和信息,拓宽了知识面,拓展了思维,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思想情感交流沟通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和情绪,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西方一些信息大国通过互联网倾销自己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文化道德,由于高职学生阅历不足,明辨是非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西方思想腐蚀,加之网络色、暴力、欺诈等不良信息泛滥,毒害着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最大“释放”网络“正能量”,将网络的负面作用降到最小。首先把好“入口”关。要加强网络“入口”关的监管力度,实行专人负责,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根据高职院校特点,对内容进行加工取舍,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有利于专业技能素质提升,要有利于规范思想道德行为,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其次开辟校园“红色”网站。开辟中国革命历程、改革开放成就再现、时事评论、德育天地、红色影院等栏目,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弘扬时代精神,传播先进文化,报道社会热点、难点及敏感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党政方针,培育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最后要注重网络吸引力的建设。根据高职学生思想、兴趣爱好、职业特点,来设置网页、内容,并及时更新,提高网速,增强校园网络吸引力。

4、把思想性、艺术性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审视当前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五花八门”,但缺乏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没有起到塑造人格,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为此,学校在开展活动时,一是要思考开展活动的意义,即通过此项活动要培养或锻炼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就需要学校团委、相关教师给予精心指导,把好活动审查关,对于形式优美、思想意义深刻、能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对毫无意义、哗众取宠甚至带有负面影响的活动要坚决予以抵制。二是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融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导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技能、文化娱乐、才艺展现、强身健体和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为内容,以校园文化艺术节、感恩节(清明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思想健康、内容高雅、形式生动、艺术性强的文化活动占领高职校园文化阵地,把马克思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到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使学生的课余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彰显了大学人文精神风貌,使学生在文化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社会经验,健全了人格,突出了个性发展,提高人文素质。

[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62.

[2]潘力.高职学院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浅析[J].高等教育,2012,(7).

[3]]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J].[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201—2).

[4]靳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求是,2004,(9)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校园文化高职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