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之司马相如赋的写作视野

2014-08-15 00:43刘璐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汉赋司马相如

刘璐瑶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说:“《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也就是说,赋的最鲜明的两大特征: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作为文体的赋是形成于我国战国末期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在骚体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班固《两都赋序》称:“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最早以“赋”名篇的要追溯到战国时代那位提出“性本恶”的著名思想家荀卿,他的《赋篇》今存《礼赋》、《知赋》等五篇。但这种形式的出现并不为那个时候的人所注意,直到汉代,赋才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制,尤其是汉武帝时候,称为汉赋。虽然荀卿《赋篇》第一次以“赋”名之,但到汉代才特别盛行,并且影响到其他文体。后人因此将赋与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并论。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古往今来,写赋者甚多,无论是被称作:“两汉骚赋作家之首”的贾谊,还是其后的枚乘,他们仍停留在骚体赋阶段,而真正大刀阔斧向新体赋前进的却是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这位生活在西汉最鼎盛时代的大家,体验了国力强大、社会繁荣昌茂,也由此丰富其赋的题材,不仅物化到山川河流,鸟树鱼花,更有其声势浩大到岌岌将动,炜炜欲燃。体制宏大,语词富赡,结构完整,使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绚丽夺目,超凡脱俗。

一、超然脱俗的审美艺术视野

“知人论世”在了解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内涵时显得尤为重要。司马相如,字长卿,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司马相如赋一共有二十九篇。但对今人来说,我们只能遗憾地欣赏到《天子游猎赋》《大人赋》《哀二世赋》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这三篇,和《长门赋》、《美人赋》,二者分别记录于《文选》、《古文苑》中。在这些赋中,充分体现了司马相如深层次的美学思想——审美视野的扩大和深化。在司马相如的赋中,这种审美对象的主体化被置于审美观察的中心。。正如肖统所说:“自兹以降,撅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政游则有《长扬》《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t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文选序》)在他的笔下,赋等同于富。丰富琳琅的意象,以小见大,以个别体现一般。尤其是在《子虚赋》和《上林赋》中,这种奇景异象,鸟兽珍奇、鳞次栉比,皆见诸于笔端。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审美意识的对象化也不失为是体现人主观支配欲和自信心的一种方式。万事万物都受我支配和占有,这也是以强盛国力和雄霸内心为支撑的一种豪气和浩然。对于他视野中的一切,无论遥远的山川怎样雄奇,河流怎样湍急、虎兽怎样凶猛、草林多么茂密。亦或是天上神秘魔变的诸神,也都为我所任意驱遣。这是何等的自信和何等潇洒的情怀。而恰恰是这种情怀也正好体现了司马汉赋一个突出的特点——整体观和大气为美的审美特色。

司马相如就是用这种大而和的宏观整体,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视野支配自然于笔端,一反以往写景只为烘托主人公情感的细腻逶迤的抒情方式,大开大合挥斥高山大河于文中,体现一个艺术家在盛世中所能抒发出的万丈豪气和支配自然地信心和造化。所以说,作为辞赋大家,司马相如不仅在数量上力压群雄,而且审美意象和审美视角上也有着非常独特见解,也提出了自己比较完整的文学主张。因此,韩昌黎在《答刘正夫》这一文中称“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构之最”。

二、气象恢弘的铺排艺术

提到汉赋,就不得不说起赋的主要特点之一;铺采摛文。司马相如之所以称之为汉赋大家,也正是因为其在铺陈排比艺术上的无可比拟的艺术功底。所谓:“赋莫如司马相如”,长卿最主要的是以气制胜。这种气势,不单单是指虚伐的句式,而是从精神上的大气磅礴。刘熙载曾在《艺概·赋概》中提到,“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迭出者,吐也不畅,畅无或竭。”铺排就其本身来说,是要求押韵对称美的,而美不单单在于整齐,也在于有序。在司马的《子虚赋》、《上林赋》之中,这一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在文中努力营造出一个时空交叉的整体感,使文章既有空间顺序,又不乏时间规律。例如司马相如在《子虚上林赋》写到美不胜收的云梦之山时,先以“方九百里”总概述云梦山的方圆寸领,然后再分别以质地分言山、土、石,以方位来区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而且南北两处又加以微妙区分高燥与埤湿环境、上下共有四层,一番描述下来对云梦的地理环境作了全角度、多方位的概述。文中的“其东……。其南……,案衍坛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其西则有涌泉清池,……钜石白沙。……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橘柚芬芬。”,这些句式呈现一种完整无缺的立体空间思维,将所要表达的客观物象一览无余。既明白又对称,这也与古代四方、六合等特殊的思维观念有莫大的关系。不光如此,作者叙述段与段之间的结构铺陈时,也要以排比的形式增加气韵,增强气势。其中不乏有万千生灵在此繁育生命,自然一派安定祥和,景色大不同。时间空间仿佛对称般的存在。例如《子虚上林赋》描写司马铺陈上林苑囿的盛世豪华,天子畋猎的声势浩大,离宫别馆的金碧辉煌,一口气接连十个排比段,皆以“于是乎”开头。

当写到上林河里的鱼鸟玉石:于是蛟龙赤螭,……当又描述山川巍峨之雄大时:于是乎崇山矗矗,,南山峨峨。当宫殿见诸笔端时隐时现:于是乎离宫别馆,高廊四注,重坐曲阁;长途中宿。……赋中的铺排要明显地表现出来,需要超高的驾驭语言的本领,必然要语言丰富,辞藻华丽。我们再观赏歌舞的声色犬马:“于是乎游戏懈怠,……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司马大家用一连串对偶句加上气势磅礴的排比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充满了壮志豪情。“这种胜利使文学和艺术也不断要求全面地肯定、对自己生存的山川江河种满了信心和希望、这些种种栩栩如生的意象,都生动的存在在自然和人们心中,此时此刻,人这时不是在其自身的精神世界中,而完全溶化在外在生活和环境世界中,在这种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中.”

在大多数司马相如的赋中,有很多词语都描写了声势浩大的游猎场景。文中充斥了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以动宾短语结构为主,句式不等,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如描写天子的游猎场面:“生貔豹,搏豺狼,…………,弓不虚发,应声而倒。”作者有能力一次铺陈出形态各异的不同意象和人物形象,十八种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都发挥其不同特色的魅力.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上林赋》中,时空变换、动静结合兼有虚实相生、变幻莫测的同时而又详略得当,把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罗诸笔端,跃然纸上。以事物的强大的逻辑顺序构成事物发展顺序。纵横捭阖,有详有略而不失丰富描写和铺排,为文章增添强烈的气势和韵律,使司马相如的赋读起来朗朗上口。除此之外,对于具体意象来说,虚实结合而又详略得当,为汉大赋的创作《子虚赋》《上林赋》又增添的一抹新的亮色。可以说是既有条不紊的进行意境创作,又不缺少应景而生的各种描写,可谓双管齐下,收获颇丰。

最后,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中如他写各国的狩猎情况,使楚国、齐国和天子都各有各的艺术形象特色。南国风情在楚王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北国的剽悍粗犷之风又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了齐王的身上,而其中最高贵、最不可亵渎的当是悠悠然然的天之骄子,其高贵、和无限风姿,非其他诸侯小国所能比拟的。天子狩猎本来就该是有天之骄子的伟大风范,而对其他诸侯的寥寥数笔,则是和天子威严形成了强烈对比和差距。由此可见,司马相如在其《子虚赋》《上林赋》中的铺陈手法和排比手段在当时不可谓不登峰造极,司马相如以其超凡脱俗的大幅度对偶和排比,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视觉冲击。他这种独具匠心的表达方式,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朱玲.汉字“赋”的语义系统和赋体语言的美学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2]王思豪.论司马相如赋层进式的创作方式——兼谈西汉人“不可加”之心态追求[J].滁州学院学报,2006,(2).

猜你喜欢
汉赋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犬子”的来历
从司马相如的病说起
“壮夫不为”与“不讽则劝”——扬雄对汉赋理论的改造与两汉之际文学批评思想的定型
20世纪汉赋研究中的道德批评综述
钓得「金龟女」
一篇汉赋一座城
汉赋对水象的诠释
李善《文选注》基于经史的汉赋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