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奥斯汀文学作品之女性意识问题研究

2014-08-15 00:43闫晓云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父权制奥斯汀理智

王 坤 闫晓云

(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生活于十八世界末十九世纪初,当时英国正处于一个不断崛起和发展的时期,社会政治局面比较稳定,人们生活也比较安逸。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简·奥斯汀出生于一个很普通的家庭,身逢一个传统而封建的父权制社会中,在人们意识中,女性地位普遍低于男性地位,很多男性认为女性的天职就是成为一个“三从四德”的家庭主妇。很多女性缺乏自由权利,没有享有人生而平等的基本权益。简·奥斯汀作为一位仔细观察生活,并且有着敏锐感受力和洞察力的女作家,自己心中对父权制社会十分不满,认为人生就应该平等,希望通过小说号召社会女性为自身自由和权利而反抗。在简·奥斯汀文学作品中也深刻体现着一点,因此,研究和分析简·奥斯汀小说中女性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简·奥斯汀创作时代背景分析

简·奥斯汀出生的社会环境就是父权制社会,在当时社会形势下,人们对女性的看法非常不公平,普遍认为女性就应该生活在男性的背后,女性的天职就是做一个家庭主妇。但是当时英国正处于一个思想启蒙阶段,人们思想极度膨胀,尤其是对公平的呼唤,启蒙阶段“人生而平等”这种思想极为流传,被人们支持和拥护。在这种形式下,父权制男性的地位将会动摇。文学创作就是需要一定社会背景,思想上的解放和斗争就是最好的文学创作条件和基础,简·奥斯汀作为父权制社会下生存着的一位乡村中产阶级女性,是当时社会上一种典型淑女的代表,她深深的感受到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受到的思想上的压迫和行为上限制。面对女性这种现实和可悲的命运,简·奥斯汀十分感叹,进而激发了简·奥斯汀的创作激情,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基础。在当时父权制还没有被推翻的情况下,女性的生活仍然需要正常进行,作者对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深感不满,其作品中渗透自己的不满情绪,但是又必须要竭力遏制和隐藏自己心中的叛逆思想。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创作环境,简·奥斯汀的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透露着一种特殊的意识,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将自己对现实中的不满情绪直接渗透到小说中。

二、简·奥斯汀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分析

简·奥斯汀的文学作品与以往的庸俗无聊的“伤感小说”,或者是当时社会上盛行的“哥特小说”截然不同,她的文学作品坚持从女性角度出发,表现一种一反常规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给人们精神带来很大的冲击,针对当时的社会制度,给人们思想上带来冲击和解放,其作品通常以喜剧性的场面讽刺人类的愚昧、无知、势力以及自私的弱点。其代表作有《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以及《诺桑觉寺》,都是她留下的创作佳品,小说中透露着的女性意识十分浓厚,并且具有典型性。

(一)感性的女性意识

女性天生具有一种感性的思想情感,简·奥斯汀是生活在乡村中产阶级的女性,她不像激进女权主义者那样,为争取自由和独立而付出牺牲和努力,但是她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社会思想解放的渴望,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感染社会上的广大女性。如在其代表作《理智与情感》中主要围绕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开展,整个故事情节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冲突,其中以玛丽安为代表的人物属于理智不足,但是感情有余的女性形象。小说中还有另一个方面的引火线,以约翰·达什伍德夫人为代表的女性,这类女性就是典型的理智有余,而情感不足,与玛丽安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女性代表。在小说最后作者还是赞赏女主人公埃莉诺,女主人公埃莉诺是理智与情感的结合体,她敢于追求自己心中所爱,并且通过光明正大的手段,而不是展现一种十分虚伪的情感。作者针对两种相对比较极端的女性形象塑造,女主人公埃莉诺完美的女性形象,体现简·奥斯汀心中所向往的人类美好的一面,而鄙视和讽刺威洛比这类人物。

(二)敢爱敢恨的女性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很多女性的婚姻都是没有自由,而是任由家庭的安排最终结合。而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女性却保持自己的爱情观念,坚持自己心中坚定的爱情标准,主张女性要有爱情观念,不能纯粹的为了财富和地位而活。在简·奥斯汀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贝内家庭几个女儿的婚姻大事开展讨论,二女儿由于听信谗言对达西产生偏见,导致达西的爱情路非常不顺利。《傲慢与偏见》一书开头就是“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里强调的便是这个单身汉要富有,只有财富才能带来幸福和美好生活。但是,在简·奥斯汀小说中这种开头说明,她认为爱情和婚姻必须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小说中伊丽莎白最终还是与达西破镜重圆,修成正果。在最后关头作者将两者之间的误会化解,这种结局说明作者总是向往美好的爱情,有情人最终还是能大团圆结局。女性只要敢于坚持自己心中所想,最终面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时,理智的考虑对男女双方都十分重要。敢爱敢恨的女性意识,说明简·奥斯汀向往独立自由的爱情,这种女性意识从骨子里渗透出来,在婚姻选择过程中,女性和男性地位以及身份要慎重考虑,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舅舅的儿子由于没有贵族封号,就算是家庭富有也不能被贝内家庭承认为非常友好的亲戚。这种情节设计说明简·奥斯汀仍然坚持和认同传统的婚姻思想,女性感情和婚后生活要幸福必须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交流中,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追求思想解放的女性意识

女性思想解放主要是由于当时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都不高,思想的解放者主要是指女性追求思想上的独立性,在她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这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其爱情之路最终圆满,主要是由于作者希望女性能够具有独立性的思想,坚持自己心中所想,不能轻信谗言,面对爱情时,一定要拿出自己的理智思想,只有坚持理智,才能最终坚守自己的幸福。伊丽莎白就是一位典型的思想独立,有主见、有思想,并且聪明伶俐的女性,虽然她不是最漂亮的,但是她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男性的女性代表。伊丽莎白这种女性意识体现当时社会上部分女性主义者的思想,反映着社会现实情况,尤其是能通过文字刺激有思想的人。简·奥斯汀一生希望女性能慎重自己的婚姻,面对爱情和婚姻时,一定要认真和谨慎,通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最终根据心中坚持的想法去处理,这样的爱情和婚姻才能最终走向幸福的道路。

三、简·奥斯汀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特点

简·奥斯汀创作手法改变传统的重男轻女写作立场,在社会启蒙阶段,人们思想得到极大地膨胀情况下,简·奥斯汀作为当时一名中产阶级女性,对父权制下的女性地位和女性生活感到极大地不满,心中存在一种叛逆心理,进而影响着作者一生的创作生涯。其小说中女性意识主要特点就是坚持自己的主观思想,并且敢于追求和坚持自己心中所想,其创作坚持从女性一种天生的细腻情感出发,利用矫揉造作的写作手段,生动形象的反映当时英国保守和封建的社会环境。但是,简·奥斯汀还是坚持热爱自己的生活,其小说体现一种女性的感性美,深刻的体现当时社会女性追求一种世态人情的美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简·奥斯汀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典型性代表的女性,天生喜欢观察生活,对女性在父权制社会制度中生存困境的切身体验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激发简·奥斯汀的文学创作灵感。小说中坚持从社会现实出发,以反映社会现实制度的黑暗,表达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贤德淑良,谈话间的优雅和谨慎,女性渴望得到平等和自由。简·奥斯汀一生的文学创作中体现的女性意识都是以积极向上、敢爱敢恨,并且十分机智聪明的女性形象,展现女性的一种强烈的自我找回感,女性意识和形象深入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心中永远不可超越的一种文学境界。

[1]罗艳霞,齐卫.从《成为简·奥斯汀》析作家简·奥斯汀[J].电影文学,2011,(03)

[2]陈彦华.奥斯汀文学作品的女性叙述剖析[J].学术交流,2013,(04).

[3]杨波,郭颖.浅析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滑稽人物的塑造[J].时代文学,2009,(14).

[4]张霞,周盛.女性意识的发展和超越——再读《傲慢与偏见》和《简·爱》[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5]仲昭奇.从《傲慢与偏见》重读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思想[J].华章,2009,(11).

[6]张霞.女性意识的萌芽——《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及其局限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

猜你喜欢
父权制奥斯汀理智
失眠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两百年后,依然奥斯汀
简·奥斯汀,为什么两百年后我们依然爱她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压迫、疯癫和“胜利”
浅析《梦回藻海》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试析《愤怒的葡萄》中的母亲形象
解读服装造型中蕴含的情感与理智
奥斯汀小说中的多角恋与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