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电视节目剪辑技术的分析

2014-08-15 00:43白如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节奏艺术

白如冰

(辽宁广播电视台技术发展管理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作为影视艺术有机组成部分的后期编辑,是随着电视电影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随着剪辑艺术的不断发展,影视艺术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及推动。

一、确立剪辑风格

节目的剪辑风格指的是对节目后期编辑的整体构思。剪辑风格完全体现出了后期编辑对编导创作含义的理解,对节目内容及结构的控制。剪辑提纲是后期编辑具体的表现。因为现在的电视节目种类多、形式多样,并且编导的风格也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了对于不同种类的电视节目应使用不同的剪辑方式。

后期编辑在着手对一部片子进行剪辑前,首先要了解节目,将内容了解透彻,掌握好编导的创作内涵及艺术追求,遵循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内涵来选择剪辑方法,创立影片的剪辑风格。一旦确认剪辑风格,整部片子就应该保持一致,使之统一贯穿于整个剪辑的过程中。

二、控制剪辑节奏

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片子中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是影响片子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前期拍摄时,摄像师应根据编导的意图及节目的形式、风格,控制摄像机的运动速度(例如轻松、欢快的节目,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可稍快一些;庄重、抒情的节目运动速度可缓慢一些),从而形成节目的节奏基调。

在后期剪辑的操作过程中,总的来说编辑一定要遵守这一节奏基调,针对节目的内容及结构做出相应的安排,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要做到有起有落、收放自如的剪辑节奏。剪辑时,特别要注意的,一方面是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总体节奏相互呼应,相互匹配;另一方面是各个段落间的节奏变化要得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三、掌握整体结构

总体布局和段落构造两部分被称为电视的主要结构。好的影片结构一定要完好整齐,流利大方,新奇严密。

1.完好整齐

电视节目的结构应当头尾相呼应,比例分配的要均衡,不同的段落要显得充实,整体感觉要协调,要做到整体风格一致、天衣无缝。倘若结构零零散散,描述不清晰,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达不完整,开头与结尾风格不符,会让观众觉得看不懂在表现什么和要表达的意思.

2.流利大方

电视节目的结构要井井有条、过渡自然,尽可能不体现出人工修饰的痕迹,更不能显得牵强附会、东拼西凑。段落间的衔接工作一定要做好,要做到流畅、朴实而不雕琢,自然而不做作。

3.条理清晰

电视节目首先应结构严谨而有条理,符合逻辑。节目的剪辑切忌杂乱无章、漏洞百出,层次分明且条理清晰的节目内容才容易让观众看明白,对于传达的意义也更易被理解,这样才会成为观众乐见的优秀节目。另外,在电视节目的结构严谨有条理的同时,应注意准确拿捏严谨的程度,避免过度严谨造成内容的过于严肃和乏味。在如今丰富且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下,电视节目也应不断创新,吸收正面新鲜的素材,突破传统模式从节目内容、结构等多方面为观众呈现出新颖独特、充满活力的电视节目。

四、镜头组接

电视虽然在艺术领域年纪最小,但是其发展的速度却不容小觑。电视艺术能够通过立体、感官等多方面形式为观众展现社会、文学等艺术信息,不同于文字叙述,电视艺术要通过画面语言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因此在剪辑中,画面的连贯性尤其重要。画面的连贯性主要可以从画面之间的承接与延续上表现出来。因此,无论是作为节目的编辑还是编导,都应该遵循在对节目剪辑中的画面基本组接逻辑与“动接动”、“静接静”这一原则与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在剪辑中确定好剪接点之后,应保持剪接点前后的运动状态一致,从而达到画面的简洁与顺畅;同理,“静接静”即是剪接点前后画面的静止状态保持一致。虽然在一些特殊的表现效果中也有动静相接的手法,但是一般电视节目的剪辑中应注意避免造成画面跳跃,让观众应接不暇的画面视觉效果。

所谓“动接动”规律是指在运动中的人物形态或镜头的画面切换。在进行镜头切换时,应注意镜头前后的速度和方向接近,使得衔接处的效果看起来自然而流场,让观众自然地接受场景的变换而不觉突兀。在镜头的摇摄、推拉、移、跟等运动镜头转换中都是相同的原理。

“静接静”则是指在静止的场景中,或者当一个动作停止后进行的镜头切换技术,从静止的画面再切换到另一个静止的画面。静接静既是衔接和谐的需要,又能够带给观众思考的余地。省略实际过程,就是通常所谓的紧凑剪辑,即同一动作内容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而仍然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有的对人物意向表白、间接暗示行动过程的省略,有的省略动向动势,压缩实际过程。

五、后期剪辑的主要技巧分析

1.叠化

在视频画面切换的几秒瞬间,上下两组镜头画面稍有重叠的技巧性转场特技即叠化。在使用叠化技巧时应注意避免在人物画面之间使用,因为不同于物体,人物尤其是脸部之间叠化很容易造成画面的僵硬质感以及视觉上的混乱。

2.场景加速

在处理场景加速时应注意掌握调节的速度,避免出现画面跳帧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场景的节奏越慢,加速时的画面越协调,连贯性越强。

3.扣像技术

画面背景在调整色彩之后使之与要扣像的物体存在色差,在运用扣像技术时,多采用蓝色为背景,效果更佳。

4.合成技术

视频画面的合成处理中应重视起光线的协调作用。在同一个合成镜头的素材中,光线条件应保持一致,同时根据画面的气氛,注意光线的强度和方向、对比度、色温感觉等。

5.大场景制作

对于气势磅礴、场面大气的大场景制作,可以把需要的场景素材进行画面截取,经多次复制后,移动到适合的位置上。另外,在制作大场景画面的同时,对于画面更清晰、更容易穿帮的前景可以安插实际拍摄的内容,而远景则可以通过抠像,跟踪和适当的扭曲的模型和绘景两者结合等方式进行选择制作。在现代3D技术日趋成熟的条件下,虽然3D效果能够塑造出很生动的画面形象,但笔者认为将实拍镜头与3D技术镜头有效结合起来将会对画面质感形成更完美的效果。

剪辑技术可以与创意结合,形成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在正确认识剪辑工作的作用前提下,通过技术与创意相结合的剪辑手段有助于制作出理想的节目效果,反之两者缺其一则容易使最终内容偏离轨道,无法表达出节目想传达的想法。创意是表现一部作品特色的主要形式,因此,一部成功的作品不仅应该具备绚丽的剪辑技术,还应添加符合其内容的新颖元素。电视剪辑属于实践性的工作,因此对于各类剪辑手法的掌握已经成为剪辑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在剪辑中对于节奏以及整体结构的控制与把握更是能够凸显后期编辑的能力。对于剪辑工作技巧只要用心反复实践,培养艺术情操和较高的悟性,方能制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电视节目。

[1]傅正义.实用影视剪辉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2]段晓明.影视编择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李停战,周炜.数字影视剪挥艺术与实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4]王俊.小议访谈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对节目风格的影响[J].辽宁高职学报,2009,(01).

[5]安鸿雁.浅谈电视新闻中的画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4).

[6]徐成芝,卢峰.浅论电视节目整体节奏的把握[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1).

[7]张明.谈电视画面编辑的几点心得[J].纪实,2008,(08).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节奏艺术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纸的艺术
YOUNG·节奏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