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问题分析

2014-08-16 20:23卢蓉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问题

卢蓉

摘 要:当前形势下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成为制约我国会计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对我国会计教学的基本现状和总体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22-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在竞争力提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最终还应当依赖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工作和核心问题便是专业课程的设计工作。教育会计专业虽然在我国经历的长期发展之后积累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这方面教育我国起步较晚,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为此专业课程改革无论是对于教育还是对社会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1 当前我国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当前我国会计教学工作中教育观念落后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仍然以理论的灌输为主。当然理论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加强理论教学这一原则是任何时候都应当遵循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忽视。随着社会对人才实践素质要求俄不断提升,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工作中的首要目标。为此我们应当在人才培养工作中通过实践课程的优化与充实满足这一需求。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应当成为教学工作中首先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

(2)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不足。一个科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要为充分结合学生的纵向发展,同时还应当更加系统考虑学生横向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会计教学既有明显的阶段的性特征,例如中职阶段的会计教学与高职阶段的就存在明显的差异,而高职会计教学又与普通高校的会计教学存在很大不同。每个阶段也有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课程内容设置的阶段特征也不是很明显。例如高职会计教学与普通高校会计教学工作基本如出一辙,特色不明显。众所周知,我国的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功能、性质、目标上存在很大差别,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为此其教育目标也更加偏向于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虽然在教学和课程中也有一些实践部分的存在,但也都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我国高职会计教学开展的历程不是很长,在课程设置上也大都借鉴了本科模式。因此这种简单的照搬在课程设置中也表现的十分不明显,但这并不适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特色。

(3)会计教材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不足。当前我国仅高职阶段的会计教学中就有上百种教材的使用,有些高职院校使用的是国家统一开发出版的教材,有些高职沿袭地方本科院校教材,而有的则使用自己开发的会计教材。而且这些教材的质量和规范性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教材的开发与出版并没有完全遵循程序,造成一些教材质量不高。教材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不足使得我们培养的人才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而且很难形成统一的衡量标准。

2 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新会计准则的内在要求。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需要。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对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而这些准则的实施有要求人才进行相关的知识更新。为此在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体现这一内容也就成为必然之举。

(2)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过去一段时间社会产生了对会计人才的强大需求,这使得我国一些高校个职业院校纷纷加强了这方面人才培养的力度。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和以往发生重大变化。但是最明显的变化还在于数量,会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升并不完全同步。这造成人才竞争力的缺乏和竞争环境的恶化。因此通过专业课程优化提升人才就业竞争力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3)生源质量偏低需要课程体系的调整。我国高校扩招力度不断加大,由此造成了生源紧张状况,为此,高职、本科院校、中职一再降低标准保证自己的生源数量。但也由此造成生源质量下降的状况。因此,新生在适应课程方面表现吃力。同时会计教学开展也受阻。为此应当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来破解这种现象。

3 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对策

(1)以转变教育理念为统揽全局的根本。教育理念的相对滞后是造成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性因素。目前我国会计教学工作中课程改革的动力不足,方式方法不先进等问题的存在最终都是教育理念的落后造成的。为此转变教学理念应当成为开展教学工作中首先应当开展的。转变教学理念学校层面首先应当加强社会现实需求的调研,认清需求与现状之间的差距。进而对当前的教育理念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找到导致各种问题产生的最终原因以此作为转变教育理念的最终动力。

(2)定期开展对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教师队伍素质对专业课程改革的进行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学校应当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及时对各种前沿理论和知识补充升级。开展培训提升工作应当常态化,为此学校应当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教师能够有充足的培训时间。

(3)突出会计专业的特点。课程改革中应当突出会计专业的特点,这些专业性的特点应当在实践教学中给予重点设计。通过增加实践实训内容锻炼学生的会计技能,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引入不但加大会计教学与经济环境之间的联系。同时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也应当更加注重会计专业与企业财务部门之间的联系。以此了解企业需求作为完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方飞虎.试论高职院校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十大工程[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1,(10).

[2]李国伟.我国会计行业发展与高职会计教育[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问题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