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2014-08-16 20:23刘高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

刘高鹏

摘 要:以计算机网络通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网络银行、虚拟货币等新型经济产物不断出现,企业经营模式和人们的消费习惯也相继发生了改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者——“会计”,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高职会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着重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应该如何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培养符合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质量的需求、懂得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块化实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26-02

1 研究的意义

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大量普及,作为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会计信息化”,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充分发挥会计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的职能,在财务处理与业务核算方面突破原有资源和地域限制,实现资源集中利用、合理调配,体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她的兴起将对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产生着巨大的变革和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增效创收的一大助力。高职院校作为会计技能人才培养的前哨基地,学生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好坏已是衡量合格毕业生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如何建立新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应当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2 研究的现状

近几年,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涌现许多值得借鉴与思考的观点和措施,如吕宏、冯华所著《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模式的研究》、华耀军所著《试论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等文章所提到的观点都很有实践价值。同时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与改革上实施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如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在第一学期开设了一门《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将从前多门单一的教学课程进行整合,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于专业技能。我们会发现所有研究的目的均针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能力,以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化业务核算要求?”这一问题而展开的。

3 存在的问题

随着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相继以会计专业教学为依托,独立建设了一系列实验室,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增加技能的训练,以满足学生会计信息化实践技能的训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院系的独立教学。然而很多学校的实验课主要以分散的专业训练为主,实训内容彼此衔接不够紧密,教学资源利用率较低,形式单一,教学实施过于分散,学生的培养与职业岗位的要求脱节,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具体分析,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目前各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训主要针对单一的职业能力,通过财务软件或者在手工模式下进行,实训资料、环境和方式都已明确,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内容很少。

(2)课程实训内容固定,缺乏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实训内容都亊先设定好,教师演示步骤并讲解,学生按部就班完成练习,实训过程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结果将导致培养的只是熟练的操作工,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和团体协作能力的培养。

(3)课程教学设计不合理,不符合职业岗位素质要求。专业技能的培养应以满足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目标,与岗位、角色任务紧密联系。如现金业务对应出纳、成本核算对应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对应业务经理等岗位,任务目标明确。而很大部分院校会计专业技能实训均采用标准化的实训资料,未能将岗位、角色、任务等企业信息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学生普遍缺乏具体岗位工作任务的认知和执行能力。

4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了解财务会计之基本理论、财务信息资源的处理流程及相关的会计准则基础上,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运用专业会计技能手段加工、处理企业财务资源信息的能力,着重培养高潜质、有全局观,懂业务、会管理的实务型岗位人员,提高学生工作胜任能力与就业水平,培养企业合格人才。

合格的岗位管理人员的职责培养理念:通过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融合现场环境、实物教具、训练软件、实训平台、教学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多种教学工具以及团队训练、场景教学、自主学习、网上开放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整合下,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崭新教学模式。

能力目标:对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应用能力,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能力一般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环节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其奠定一定的基础。

素质目标:创造、创新能力,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这类能力具有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为了提高和培养学生这两类能力,特别是后一种能力,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至关重要。

5 构建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信息化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开设几门课程来完成,如Excel财务应用、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知识结构零乱,专业能力的培养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已形成一套较成熟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即基于企业会计信息化账务处理流程,通过模拟会计职业岗位实际任务进行角色扮演,分模块、分层次展开实践教学,从而促使学生信息化能力训练实现分阶段递进式提升。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阶段示意图如图2。

图2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阶段示意图基础技能训练阶段:旨在通过开设出纳实务、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核算等基础理论课程,辅以相关财务核算软件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从而掌握企业财务业务处理的单项应用技能,养成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一般在第二学期开始实施。

专业技能训练阶段:旨在通过建设企业模拟仿真实训环境,运用如网中网财务实训教学平台、用友ERP-U8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实践教学平台,模拟企业实际业务分角色、分岗位展开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在不断巩固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沟通及团体协作的能力。一般在第三学期开始实施。

综合技能训练阶段:旨在通过创设虚拟的企业经营环境,模拟真实的市场条件、商业资源、公共服务机构等现实环境,设定工作业务、管理流程、单据及业务规则,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多人协作模拟经营进行对抗,体验不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着重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培养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一般在第四学期开始实施。

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已成为各类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论在实践环境和还是师资培养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投入。然而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上述之观点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充实。

参考文献

[1]熊细根,李峻峰.会计电算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10-15.

[2]李梁.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7:156-175.

[3]于凌云.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探折[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77).

[4]华耀军.试论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2,(01).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