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舞动”现代农业

2014-08-22 04:35包尚友孙福有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26期
关键词:庄河市庄河舞动

包尚友++孙福有

近年来,庄河市紧紧围绕绿色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近日,围绕庄河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发展模式等相关问题,记者对庄河市副市长于德才进行了专访。

五彩农业绘就美丽庄河

记者:庄河作为大连现代农业重要承载区,近年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请问于市长,我们在这方面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于德才:庄河秀美的山川,蔚蓝的海洋引来了无数寻奇览胜的文人墨客;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生态,滋养了耕耘于此的先民今人。而这一切,成就了我们庄河农业的色彩斑斓。建设绿色庄河,打造特色品牌,一直是近几年来庄河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勤劳质朴的庄河人用彩色的画笔为4086平方公里的土地勾勒出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形成了以红、蓝、金、绿、黄五色为主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五彩”农业。

以草莓为代表的红色农业。庄河市地处北纬39度,自然条件优越。对于草莓而言,这个纬度十分有利于草莓糖分积累,形成独特风味,是世界公认的草莓种植优越区域。近年来,庄河市草莓产业发展迅猛,果品质量得到不断提升。2010年,庄河市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草莓之乡”称号。到“十二五”末,庄河市种植面积将发展到12万亩,产量达到12.5万吨,产值12.5亿元,重点在光明山、城山、长岭、蓉花山、太平岭、仙人洞等乡镇打造3个万亩草莓基地。

以蓝莓为代表的蓝色农业。2013年,庄河市蓝莓栽植面积发展到5.6万亩,年创造产值23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仅蓝莓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770元。庄河市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蓝莓之乡”称号,“庄河蓝莓”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被辽宁省省政府确定为“一县一业”示范县(市)。

以大骨鸡为代表的金色农业。大骨鸡在我市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我国优良的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种。正宗庄河大骨鸡身上的羽毛呈金红色,其以体大蛋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优点而闻名。2003、2004年,庄河大骨鸡和庄河大骨鸡蛋先后被认定为绿色食品。2006年,庄河大骨鸡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是东北地区首例通过该认定的动物性地理商标。目前,庄河地区大骨鸡的饲养量达到500多万只,年创产值近5亿元。

以水产品和蔬菜为代表的绿色农业。庄河市位于辽东半岛东侧中部、黄海北岸,海域面积290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线长达285公里,盛产文蛤、河豚、杂色蛤、梭子蟹及各种鱼类。这些年来,庄河市致力于做强水产品加工业,打造水产品绿色品牌。2013年,庄河市水产品加工产量57万吨,加工产值80亿元,出口产量35万吨,出口交货值9亿美元,水产品加工与出口连续12年创全省第一。庄河市水产品出口逆势上扬,得益于庄河市享誉国内外的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品牌。以蔬菜、水果等为主的设施农业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庄河市一直十分重视设施农业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实现了从蔬菜单一品种向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多元结构转变;在发展规模上实现了从“小打小闹”向规模化、标准化的转变;在经营方式上实现了从农民投资向社会资本经营转变。

以生姜、滑子蘑、水稻、杂粮等为代表的黄色农业。目前,庄河生姜种植面积约3万亩,年产生姜约12万吨,主要用于内销和出口,占到大连生姜产量的90%以上。其中,每年销往大连市场的生姜达到近万吨。庄河滑子蘑自1977年经外贸部门通过日本友人从日本引进滑菇品种进行栽培试种,到目前,已有37年的栽培历史。产量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几百万(帘)盘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万盘(帘),实现产值4亿多元。庄河滑子蘑、庄河山牛蒡同庄河草莓、庄河蓝莓一道都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庄河水稻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851年就开始在长岭地区种植。现在已经拥有稻田面积30多万亩,是大连市水稻生产主产区。庄河水稻种植基地三面环山,一面对海,水源清澈充足,盐地土壤肥沃,天蓝、地净、水清,是得天独厚的有机水稻种植区。

这些可喜的成绩并不能让庄河市发展的脚步停滞不前。目前,庄河市以“五彩”农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 “一县一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化格局。“一县一业”蓝莓产业栽植面积达到5.6万亩,光明山镇被评为草莓之乡,大营、桂云花乡被评为蓝莓之乡,青堆镇被评为生姜之乡,吴炉镇、鞍子山乡分别被评为苹果之乡和番茄特产之乡,大郑镇葛炉村被评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65个。

记者:什么因素的支撑使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能否简单概括一下庄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于德才:简要地说,就是以设施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循环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庄河都市农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体制机制的改革。一是成立了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乡镇也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共22家,按照农庄连农户共同发展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二是理顺乡镇农技推广站管理体制,将乡镇农技推广站管理体制,理顺为“三权”(人权、财权、事权)归县、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三是理顺检验监测体制。将庄河市农产品检测站、粮油检测站、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食品卫生检测站等检验机构整合,成立庄河市食品检验监测中心。这是全国第一家具备“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能力的县级综合性食品检验监测中心。四是拓展了农业融资渠道。由大连银行为主注资成立了面向“三农”的庄河市汇通村镇银行,2013年发放贷款15.8亿元,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金融难题提供了新的渠道。

第二,得益于各级政府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为加快示范区建设,大连、庄河两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13年,大连市投入6亿元用于示范区建设,庄河市投入3.5亿元,对农业产业培育、市场开拓、农田基本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另外得益于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8亿元,增长9.4%。农业总产值207.5亿元,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14685元,增长10%。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0位。是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产业化富裕一方百姓

记者: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是农业产业化,其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您是如何看待庄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

于德才:庄河市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大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是辽宁省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最多的县级市,其中水产品加工出口量占辽宁省的半壁江山,滑子蘑加工出口量占全国的20%,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庄河市已基本形成了水产品加工、绿色果菜菌加工、禽畜加工和优质大米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体系,成为我市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的重要支撑。

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优势产业基地发展。积极推进优势与特色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出蓝莓、草莓、大米、滑子蘑、肉鸡等一批专业乡镇,引导龙头企业在产地集中聚集。通过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使生产基地成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第一车间”。

第二,积极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增加品种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引导龙头企业规范化、公司化经营,自建生产基地,通过标准化生产,生产加工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组织开展银企业合作,解决融资难题。

第三,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大连仁禾集团生姜深加工、大连富谷河豚产业链两个10亿元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第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组织协调庄河市优质农产品参加各种博览会,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不断开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形成“两条腿”走路良好局面。

十大工程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今年,庄河市为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深入实施了农业“十大工程”,现在进展情况如何?又有哪些实质性收效呢?

于德才:今年,庄河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深入实施了农业“十大工程”,以加快推进庄河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十大工程”包括智慧农业工程:完成庄河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发展定位、目标和措施;设施农业工程:新发展设施农业3.1万亩,新建标准设施农业小区350个;精品农业工程:新建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5个,新植果树2.8万株,创建精品果园15个,新建果蔬标准园两个,创建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5个;农业科技工程:完成培训农民13.5万人次,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5项;农产品市场工程:新建农产品出口基地13个,着力打造一批有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名优品牌;农产品质量工程:完成种植产品5000个样品定性检测和农业投入品定量检测1300个,力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业机械化工程:新增农业机械2100台,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6%;农业产业化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新建大型农产品储藏库10座,规范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新培育家庭农场20家;农场改革工程:完善农场土地承包关系,确保土地流转规范运行,完成土地流转3万亩;新农村建设工程:在50个村中实施“六化”工程,对7个低收入村实施整村扶贫开发。

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其中,设施农业达到29万亩,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达到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65个,三品一标认证181个,大连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4个,大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7个,实施新农村硬化面积618万平方米,菜篮子得到极大丰富,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打造蓝莓产业的庄河样本

记者:庄河是闻名全国的“中国蓝莓之乡”,您到市政府分管农业后,同样非常重视蓝莓产业的发展,请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来推动蓝莓产业发展?

于德才: 2013年,市县两级共列支近2000万元用于推动蓝莓产业发展。2014年,又出台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其中对新发展集中连片蓝莓园,在大连市每亩补贴800元基础上,新发展蓝莓20-100亩(不含100亩),一次性补贴800元/亩;新发展蓝莓100-500亩(不含500亩),一次性补贴1000元/亩,同时给予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补贴5万元/果园;新发展蓝莓500-1000亩(不含1000亩),一次性补贴1200元/亩,同时给予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补贴10万元/果园;新发展蓝莓1000亩以上的,一次性补贴1500元/亩,同时给予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补贴20万元/果园。

在精品果园建设方面,精品果园的建设、申报、评估、评审、验收等须按照《庄河市精品果园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符合基本条件的精品果园,每园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在设施蓝莓方面,设施小区,按净面积每亩沿海补贴1万元,水源地乡镇补贴1.1万元。设施大区,按净面积每亩沿海补贴1.5万元,水源地乡镇补贴1.6万元。对水源地乡镇无法得到大连市扶持政策补助的零散日光温室,按净面积每亩补助0.5万元。

梦想照进现实

记者:规划,对于都市农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于德才:庄河市出台了一乡一业发展指导性目标和三年发展规划,聘请了辽宁省农科院编制了《庄河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为引领,着力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提上新水平,在基本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新农村建设上跃上新台阶,在倾力民生上得到新改善,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的“五新”目标,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猜你喜欢
庄河市庄河舞动
指尖上舞动的“根”
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福利问题研究
辽宁省庄河市河长制管理制度问题探析
西安至南阳段增建二线的古庄河大桥初步设计
用智慧舞动光能
舞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