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

2014-08-31 06:46陈令建
江苏水利 2014年1期
关键词:贾汪区风景区经济社会

陈令建

(贾汪区水利局,江苏徐州 22101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长期以来,素有“百年煤城”之称的贾汪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导致个别地方出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等问题。水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贾汪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只有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把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贾汪区才能顺利实现转型升级,才能完成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

(1)水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水生态文明理念提倡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解决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出现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问题,使人和水的关系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久远的支撑。我们倡导的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和谐。

(2)节约水资源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水资源节约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之举,是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局面的重要措施。十八大报告提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可以看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是厉行水资源节约,构建一个节水型社会。

(3)水生态保护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十八大报告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直接目标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与环境。因此,大力开展水生态保护工作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

(4)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组成“五位一体”。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他文明就会失去载体。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宝贵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水生态系统是水资源形成、转化的主要载体。因此,保护好水生态系统,建设水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贾汪区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2.1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

预计到“十二五”末,贾汪中心城区面积达到24 km2、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城市化水平突破60%。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水资源供给能力、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贾汪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紧紧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目标,从改造老城、开发新城、建设基础设施着手,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无论是在建设新城还是在改造老城,都在规划实施中融入水生态理念,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血脉,有水则有灵气。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老城改造在2013年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玉龙湾北延6000 m,形成水域面积达9万m2的循环水体,昔日的“龙须沟”成为环绕老城的“金腰带”,真正做到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潘安湖湿地生态区、凤鸣漙湿地风景区、小南湖生态区、督公湖风景区、玉龙湾公园、夏桥公园等一批生态景观工程的相继建成,增加有效需水体466.67 hm2,使全区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8.3%和43%,城乡环境由灰变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比例达85%以上,实现了从一般宜居城市到山水园林城市的重大转变。

2.2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转型发展的需要

根据相关资料,任何部门在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都直接或者间接消耗水资源和水环境。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使用和水环境排名前5位的国民经济部门见表 1、表 2[1]。

表1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使用排名前5位的国民经济部门

表2 江苏省2002年水环境消耗排名前5位的国民经济部门

从表1可以看出,水资源使用排名第一、第二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部门及非金属矿采业;从表2可以看出水环境消耗排名的企业均为重点控制的排污行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除外)。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后排放的废污水严重影响着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循环再生系统,造成了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极大地消耗和破坏了原本良好的水环境。根据《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2009年全区水资源拥有量为2.45亿m3,允许利用量为1.397亿m3,实际上工农业、生活及生态总用水量为1.41亿m3,水资源缺口为0.02亿m3。当前贾汪区的工业生产仍然具有明显的高消耗、高排放特征,技术的常规性、积累性改进无法适应人口和消费对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大幅增长。如果生产技术不及时地向环境无害化的方向转化,那么高消耗的技术效率也将给环境带来叠加的压力,因此,必须实施转型发展。

2.3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城市副中心的需要

贾汪区紧紧围绕“山水生态城、休闲度假区、徐州后花园、城市副中心”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有山有水、山水相依的“中国休闲小城”。作为徐州副中心,就要主动接受中心的辐射,保持和中心协调统一的发展速度。贾汪区提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强调工程造型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加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化水害为水利,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有利于营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景更美”、人水更和谐的良好城市生态环境;有利于建立以城市水系为骨架、与水资源相匹配的城市产业布局。只有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亲水、近水、滨水而居的需要,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3 贾汪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

3.1 景区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水利风景区以“山青、岸绿、水美”为基本要求,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开发与保护并举、资源与生态齐抓,统筹协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力求使每一项水利工程成为水生态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环境美化工程,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贾汪区水利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在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思路和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单一水利工程类型向涉及水域、水体综合类型转变,从单一注重景观建设、注重工程效益向追求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综合统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发生转变。水利风景区也由偏远乡村扩展到人民群众比较集中的城区,其功能也逐渐向改善民众生活环境、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转变,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截至目前,贾汪区共进行了潘安湖、督公湖、玉龙湾、凤鸣漙等一批水利风景区建设,其中,潘安湖已经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督公湖、玉龙湾被省水利厅批准为省级水利风景区。通过水利风景区建设,城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高。

3.2 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水生态文明建设合力

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城市防洪、排涝、供水、水资源配置与节水用水、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整治,还涉及河湖岸线绿化、美化、亮化与水景观营造等,关系城市功能的发挥、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以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水利部门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承办者,一定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协作配合,发挥各个部门的资源优势与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创的工作格局和建设合力。

3.3 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促进水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水环境、保障河湖健康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责。抓好水生态环境保护,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资源与景观条件,有利于水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工作,反过来又有利于促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实践效果来看,水利风景区建设最直接、最根本也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切切实实地改善水生态环境。水生态文明建设要统筹城市水利和农村水利,要结合城市防洪和水源工程建设,修复河湖水系,绿化、美化河岸,改善景区及城市整体环境,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正服务人类文明建设与发展。贾汪区因汪而生,因泉而名,由于这几年的水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水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多年干涸的多处泉眼重新焕发盎然生机,泉水汩汩不断。

4 结束语

随着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的主要目标更加明确,河湖治理工程、农村水利工程等在改善防洪、排涝、抗旱功效的同时必将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功效,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改善生活方面的更高期待。一场水生态文明建设热潮正迅速在贾汪区大地掀起,山青、水净、河畅、岸绿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扮靓“美丽贾汪”。

[1] 方国华,钟淋涓.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1).

[2]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猜你喜欢
贾汪区风景区经济社会
徐州贾汪区开展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业务培训
徐州贾汪区走出“院子”多跑“厂子” 用“辛苦指数”换“安全指数”
徐州贾汪区 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立体矩阵”
徐州贾汪区 动真格 实打实 开展专项整治三年攻坚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