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应然与实然

2014-09-02 11:06钱甜甜张巍吴卓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3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钱甜甜+张巍+吴卓平

摘要: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是研究生学术能力在应然层面和实然层面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不完善、管理制度松弛、教学模式单一和科研训练流于形式这五个方面。因此,可以从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开放性等方面形成合力,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能力;理论把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01-02

一、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应然构想与实然考察

1.理论、科研与实践——政策文本中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应然要求。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第四条对硕士研究生能力要求的规定为“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博士研究生的能力要求为“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与此基本一致。通过国家相关政策中对研究生能力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我国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应是理论把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三种能力包含在学术能力的范围之内。研究生学术能力是指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期间,经培养而形成的包含理论把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三个基本要素以及融诚信、合作和人文精神于一体的综合素质。通过总结发现,在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要求中提到较多的也是理论、科研和实践这三种能力。此外,还包括创新、团队精神和学术道德等素质,这同当今的时代背景是紧密相连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各国都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也重视团队精神的训练。据此,可以概括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应然要求体现在基础理论把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四个方面。其中,科学研究能力包括问题意识、学术敏感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综合素质指人文精神、团队精神和学术道德。

2.听课、论文与实习——高校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实然考察。从国家和高校官方的文件中,总结概括出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应然要求是强调三大能力与一大素质,那么在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是否达到了这种效果?

总结发现,听课、讲课、论文、实习与兼职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学者研究指出,研究生在观念上,并不以“学术为志业”,而以文凭获得、助力就业为目标;态度上,盲崇技术者众,潜心理论者寡,轻视基础学术训练,热衷兼职与实习。研究生在学习中,形成的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并非是以科学研究能力为核心的学术能力,而是讲课能力、论文编造能力和交际能力。不少研究生课程是由研究生自己完成讲课的,在讲课的过程中确实可以锻炼研究生查阅文献、总结概括、展示自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把握,不利于学术研究的深度扩展。此外,在论文写作上,不少研究生是东拼西揍,抄袭现象严重。而且,部分研究生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实习或兼职,使得其交际能力得到发展,但这却偏离了研究生学术生活的轨道。

二、应然与实然的一致性拷问——学术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单一,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呆板有余、灵活不足。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侧重科研能力,缺乏对其他能力的重视,且实践中对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较为雷同,显得培养目标单一。我国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重视研究生教育的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在专业性课程设置的体系上,明显地突出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和专门化的特征。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基本分为三大模块:必修、专业与选修,并且比重固定。这种课程体系设置比较呆板,缺乏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必修课占主导地位,选修课不受重视,难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部分课程内容比较陈旧,与前沿脱节,不利于学术敏感性培养;课程繁重且安排集中,效果不佳。

2.研究生管理制度松弛、不尽如人意。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这种制度对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学分要求以及各种课程的安排等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而这种规定恰恰限制了课程选择的自由,不利于学生个人兴趣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尽管培养方案的变化使得跨专业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中有所体现,但往往是流于形式,学生更多的还是选择无风险的本专业课程。

导师负责制给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带来便利,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导师的课题,逐渐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在学术能力上得以提高。然而我国很多导师由于忙于申请课题的需要或是繁忙的行政工作而鲜有时间顾及硕士研究生。此外,单一的导师负责制并不能使研究生在专业视野上获得更广更深的发展。

学术能力评估制度给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提供方向,但我国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研究生学术能力评价体系,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评价多是基于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与学位论文的完成程度以及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这一表层,缺乏科学性。我国实行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考上研究生,只要没有原则性的过失一般都能顺利毕业,并没有淘汰机制,懒散的管理致使研究生并没有发展学术能力的迫切意识,养成学术能力就无从谈起。

3.研究生教学模式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在我国研究生教学中,主要有教师讲解式、轮流报告式、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交流结合这三种形式。但在实践中,或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或是学生轮流报告为主,前者学生被动掌握知识,难以调动学生自主研究的热情,理论把握能力得到发展,科学研究能力却止步不前;后者学生只限于掌握所负责专题,难以获得系统理论知识,科学研究能力有所进步但理论把握能力不足。

4.科研训练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科研训练是影响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研训练包括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启发、导师指导、学术活动和论文写作等方面。但诸如此类的活动往往是流于形式。由于课时的紧缺,教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启发学生思考;此外,某些研究生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只是作为一个“凑人数”的被动要求,其本身更是在听学术报告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拓宽视野无从谈起。肖川认为学术能力表现为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能力、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概念的生成与厘定的能力、做出学术命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以及对学术前沿的敏感这六个方面。论文写作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锻炼研究生这六种能力,但严格来说并不一定能促进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发展。

三、“小试牛刀”——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建议

1.培养目标合理定位,突出强调包含人文精神、学术诚信和团队精神在内的综合素质,打破单一培养目标定位,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尽管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在本质的要求上体现了对学术能力的重视,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中缺乏对人文精神、学术诚信以及团队精神的要求。各大学的培养方案亦较为雷同,缺乏根据本校特色制定的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国家层面可以修改《学位条例》、《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以法的形式将综合素质的培养固定下来,并且提倡各大高校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其次,高校层面应根据对学术本质的追求,结合市场的需求,依据本校的办学历史与特色制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学术型与应用型的区别应加以明确区分。再次,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高校以及社会都要力争营造健康、有序、合理和生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提倡人文精神、团队精神与学术诚信。最后,对于研究生而言,应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职业理想选择专业。

2.课程设置灵活处理,加强基础性、交叉性和前沿性的课程内容,打破课程设置的呆板僵化,实现课程设置的灵活多样。首先,重视选修课程,将选修课的考核纳入评奖评优的体系。必修课的设置保留对基础知识把握的要求,选修课的设置既要体现课程的基础性更要强调对知识的整合,体现交叉性与前沿性的特征。对于选修课的考核同必修课一样实行等级制,并严格执行淘汰制。其次,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奠定广博学术基础。再次,将定期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纳入选修课体系,利用大师专家的影响锻炼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减少课程总量,合理分配每学期课程。对于课程的设计遵循精、简、新的原则,浓缩选择课程精华,减少课程总量。此外,合理分配每学期的课程,以3~5门为佳,加大对课程的考核力度,平时表现、课程论文都严格要求。

3.管理制度创新,落实弹性学制,实行完整意义上的学分制,加强导师制的改革,打破学年学分制的局限。(1)落实弹性学制,实行完整意义上的学分制。实行完整意义上的学分制即规定某类型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所应修习的学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课程,只要修完所有学分并通过学位授予考核就授予学位。(2)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或双导师制。导师小组负责制即研究生除接受导师的指导外,还有一个导师小组对研究生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进行指导,研究生可以博采众长,拓宽视野。另外,近年来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改革,强调双导师制,即学术导师与实践导师并举,这是比较合适的做法,学术能力不光强调科学研究能力,还强调实践能力,针对工程这一类专业,实践能力就更为重要。因此,双导师的实行既有其必然性,更有其合理性。(3)实行学术能力评估制度,严格执行淘汰制。对于学术能力的评估着眼于重在学术能力的发展上,具体的内容可以从基础理论把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上予以考核。基础理论把握能力可以以所学课程为基础,对于科学研究能力的考核可以结合导师及导师小组的意见,并通过参与学术研讨的表现以及论文的撰写质量,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以是以实习单位的评价为标准,对于综合素质的考察则以导师及导师小组以及学生的评价为参考,结合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予以评分。此外,“严进宽出”的政策应予以调整,为保证教育质量,必须实行严格的淘汰机制,即只要不符合要求,一律不授予学位。只有这样,才能招到真正致力于学术的学生,并激励学生有紧迫感地从事学术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4.教学模式选择多样,凸显开放性、灵活性、互动性,摒弃单一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丰富多彩。教学模式上可以灵活多样,结合课程性质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每堂课依据内容的特征亦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在法律相关内容的学习中,美国研究生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就值得借鉴,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案例研究和参与角色使得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此外,教师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既给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亦启发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寓科研训练于课堂之中。当然,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学生轮流报告式也可以运用,但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应能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听取他人的汇报并展开讨论才能达到效果。最后,整个课堂教学应是开放的,任何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同学之间亦可以唇枪舌剑,智慧的火花只有在激辩中才能绽放得格外精彩。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

[2]钱甜甜,吴卓平.美国高校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模式探析[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1.

[3]朱志勇,崔雪娟.研究生学术能力:一个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6):92-99.

[4]周叶中.目标转换与模式重构: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57-60.

[5]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9):68-72.

[6]肖川.何谓“学术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8):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专项课题“辽宁省全日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编号:lnxwb12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钱甜甜(1989-),女,安徽宣城人,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硕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张巍(1972-),男,辽宁营口人,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吴卓平(1987-),女,安徽安庆人,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博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