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2014-09-02 01:38师秀英
河北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护士静脉因素

师秀英

·护理研究·

急诊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师秀英

目的研究急诊静脉输注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急诊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发生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86例,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在静脉输注药物各种类别的不良反应中,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药物副反应、药物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最高,占45.3%(39/86),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静脉输注速度过快、空腹静脉输注、药物过敏、药物自身副作用;其次为晕针,占24.4%(21/86),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抵抗力低下、心理紧张焦虑、过度疲劳、饥饿、痛阈较低、体位因素、室内温度过高;第三为静脉炎,占12.8%(11/86),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浓度过高、穿刺操作不当、静脉输注器具微生物污染、操作不当细菌污染;第四为发热反应,占9.3%(8/86),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是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第五为急性肺水肿,占8.2%(7/86),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静脉输注药物过快、静脉输注药物量过大。结论在众多诱因中,药物因素与护士人为操作不当因素所占比例最高,因此,在急诊静脉输注药物过程中,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避免相关因素的发生、提高静脉输注药物效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急诊;静脉输注;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护理

急诊静脉输注药物是常用的门诊治疗途径,也是主要的途径,是医院服务质量的首要体现,在静脉输注药物的过程中,部分患者会伴有各种静脉输注反应,轻者可引起发热、皮疹、静脉炎、寒战等,重者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昏迷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因此,细致化、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在急诊静脉输注药物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急诊静脉输注药物患者人数多,流量大,病种复杂,个体差异大,而护理工作人员有限,往往容易重疾病治疗措施的操作实行,轻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导致门诊静脉输注药物各种不良反应未能及时发现或及时处理,因此引起的医疗、护患纠纷发生率增高[2]。对此,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发生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案例,总结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发生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86例,其中男49例,女37岁;年龄6~56岁,平均年龄(38.5±1.9)岁;其中静脉输注药物种类为抗生素类药物31例,中成药注射液25例,抗病毒类药物20例,解热镇痛药物6例,心脑血管系统药物4例。对该86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

1.2 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

1.2.1 药物不良反应:①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为主要临床表现有10例,包括科室、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喉头水肿;以心血管系统为主要临床表现有6例,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悸;以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表现有4例,包括烦躁、头晕、头痛;以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有1例,出现血压下降、面色青紫或苍白;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有9例,包括恶心、呕吐、肠痉挛、腹泻、腹痛;以皮肤为主要临床表现有9例,包括面色潮红、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散发性皮疹。②护理干预:静脉输注前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原则,对药物的保管及配伍静脉输注药物前进行规范检查,并由下一环节护士对上一环节护士的检查结果进行再次核对,对存在副反应的药物做好标记,注意加强间隔性巡视;针对各系统反应为临床表现的,轻者可将静脉输注药物的速度减慢,观察患者症状有无缓解,反应较重者应立即停止静脉输注,并上报医生紧急处理;针对皮肤过敏反应的患者,给予肌内注射苯海拉明或静脉推注地塞米松,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应立即停止输注,嘱咐患者卧床,采取足高头低的休克体位,同时立即上报医生紧急处理。

1.2.2 晕针:①临床表现:静脉输注药物后患者出现手足冰冷、冒冷汗、面色苍白、晕眩、眼花、心率加快等,严重患者还会出现意识模糊。②护理干预:静脉输注药物前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进行短暂、高效的健康教育,以愉悦的交流方式灌注静脉输注药物反应相关知识及处理、应对策略,增强护患间的信任感,缓和患者各种消极心理;给患者静脉输注药物之前,仔细检查病历资料,排查患者药物过敏史,患者有无进食、身体状态、睡眠状况、家族病史等,若发现不适合静脉输注药物的条件,应及时告知患者,并建议请示医生或延迟静脉输注药物。

1.2.3 静脉炎:①临床表现:静脉局部出现炎性改变,表现出局部红肿热痛。②护理干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操作中针头污染或局部消毒不严密导致的污染;在输注非生理pH值药物时,给予加入适量的缓冲剂,使pH接近7.4,在输注氨基酸或高渗性液体时,注意控制静脉输注药物速度,尽量放慢,使其能充分稀释;注意禁止在瘫痪的肢体进行穿刺与静脉输注药物;注意输注刺激性强的液体时,尽量选较粗的静脉。

1.2.4 发热:①临床表现:高热、心悸、寒战。②护理干预:静脉输注药物过程中,责任护士将巡视工作进行严格分工,对患者静脉输注药物中病情变化、精神状态、静脉输注药物液面下降速度等均进行记录和交接,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针对儿童、老年人,还有心脏功能低下的患者,均需要注意控制静脉输注药物速度,适当放缓,在30~40滴/min[3];针对已经发热的患者,应密切留意其面色、心率、表情、温度等变化,注意减慢滴速,以防发生其他不良反应;温度较高者,可给予酒精擦浴辅助降温,或遵医嘱加入退热药物。

1.2.5 急性肺水肿:①临床表现:剧烈咳嗽、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②护理干预:注意静脉输注不可滴速调节过快,静脉输注药物量一次性过多时,尤其针对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患者,有多系统合并症的患者等,均需要额外留心巡视患者静脉输注过程中各种生理反应及液体下降情况,一旦发现,轻者应马上放缓液速,并给予吸氧缓解;重者应立即停止静脉输注,给予吸氧,并及时上报医生紧急救治。

1.3 观察项目 分别观察静脉输注药物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记录。对其发生的相关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在各种静脉输注不良反应中,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药物副反应、药物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最高,占45.3%(39/86),发生相关因素主要包括静脉输注速度过快、患者空腹、药物过敏、药物自身不良反应;其次为晕针,占24.4%(21/86),发生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抵抗力低下、心理紧张焦虑、过度疲劳、饥饿、痛阈较低、体位因素、室内温度过高;静脉炎,占12.8%(11/86)。见表1。

2.2 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 主要包括药物浓度过高、穿刺操作不当、静脉输注器具微生物污染、操作不当细菌污染;发热,占9.3%(8/86),发生相关因素主要是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急性肺水肿,占8.2%(7/86),发生相关因素主要包括静脉输注速度过快、静脉输注药物量过大。见表1。

2.3 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归类 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护士操作因素占48.8%(42/86),药物因素占16.3%(14/86),患者自身影响因素占33.7%(29/86),客观因素仅有1.2%(1/86),护士操作因素影响最显著,与其他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69、4.05和51.96,P<0.05);患者自身因素影响次之,除护士因素外,与其他因素比较(χ2值分别为6.94、31.53,P<0.01)。见表1。

表1 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及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急诊药物静脉滴注,是常用和有效的门诊治疗手段,急诊静脉输注的人流量很大,静脉输注药物量也很大,静脉输注药物品种类亦繁多,因此,其出现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以药物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包括药物自身的不良反应,也包括护理工作中人为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导致,严重时可导致静脉输注药物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急诊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干预,一直是急诊科的工作重点与难点[4]。

对于急诊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首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根据高危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分析在各种因素发生前应如何杜绝,在发生后应如何应对,均需要急诊护士进行思考和改良[5]。本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发生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案例86起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护士操作因素占48.8%,药物因素占16.3%,患者自身影响因素占33.7%,客观因素仅有1.2%,护士操作因素影响最显著,患者自身因素影响次之,显示出护士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会很大程度影响着急诊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高低,包括日常“三查七对”工作是否流程化实施、提前对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预警及应对进行学习培训、提前对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对各种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进行预防性健康宣教、对各种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的紧急处理预案规范化管理等[6]。

由上相关因素发生情况的统计结果提示,这就需要急诊护士要不断自我提高专业护理知识,包括药物配伍及禁忌、特殊药物静脉输注药物的注意事项、药物管理规范、严格把握药物静脉输注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掌握各种给药方式和穿刺技术等,另外,也要求急诊护士要树立“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理念[7,8],准确掌握患者的个体差异,时刻保持清醒和创新的头脑,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排查患者病史,聆听患者的心声、疾苦,及时沟通交流,以及时发现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9]。

对急诊静脉输注药物护理的服务理念今后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逐渐将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预防干预工作提前,摒弃传统的待结果发生再处理的护理模式,秉承“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同时,结合“优质服务工程”,将以人为本的宗旨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始终,最大限度地在患者角度为其着想,获得患者的信任感及配合,全面推进门急诊静脉输注药物护理工作的改革与进步,减少医疗、护患纠纷发生[10]。

1 陈芳,米志玲.42例老年人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全科护理,2010,8:2650-2651.

2 陈巧玲,全晓明.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43-144.

3 黄立敏.76例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中国药业,2013,22:113.

4 王爱丽.178例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海南医学,2011,22:138-139.

5 王海峰,高艳,卞来兄,等.在门诊输液中的查对方法的改进.护理研究,2012,26:557-558.

6 唐莹,姚传玲.门诊输液室人性化护理服务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866.

7 吴历.护患双向查对法对减少护理缺陷的影响研究.河北医学,2012,18:1632-1634.

8 杨丽萍,车灵惠.精细化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中国医药科学,2012,2:153-155.

9 杨冬梅,吴碧清,龙坚,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输液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9-100.

10 曹青,焦薇.急诊输液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10,3:138-139.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5.066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R 472

A

1002-7386(2014)15-2388-03

2014-01-09)

猜你喜欢
护士静脉因素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解石三大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