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及教师素质

2014-09-02 21:39张涛石宏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创新能力

张涛+石宏飞

摘要:文章对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给出重新准确的定义,提出高校研究性教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及素质,教师的角色从学内容开题者、传递者、权威者和指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指出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科研需求和背景在教学相关环节中融会贯通,在学生教学中体现实践的意义,旨在建成一支训练有素、素质良好、方式灵活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校研究性教学;教师素质;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22-02

当今时代,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就是对这类教师的严峻挑战。目前,在我国开展研究性教学是当前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主要集中在对中小学的研究性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讨论上,针对本科生相关基础教育的研究性教学的文献是凤毛麟角,因此寻找一种针对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来指导高校教师日常的教学事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给出重新准确的定义,提出高校研究性教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及素质,教师的角色从学内容开题者、传递者、权威者和指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指出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科研需求和背景在教学相关环节中融会贯通,在学生教学中体现实践的意义,旨在建成一支训练有素、素质良好、方式灵活的教师队伍。

一、研究性教学内涵

关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有不少教师在文献中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体上都体现了将教学和研究并重的特点,这也从字面上得到了体现。本文的观点是研究性教学除了有教学和研究各自的特点以外,还包含着一些将两者结合后新生成的一些特点。在当今综合性较强的高校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与教师的科研是两个重点的部分,教书育人是大学最重要的功能体现,学习知识与技能也是大学生迈入校园后的主要任务和责任,除此之外,在教师的带领下基于相应课题所做的研究也是给学生一个检验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良好的平台,教师如果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结合自身的科研项目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比单纯依照教科书进行教学的效果会好很多。因此,研究性教学是一种突破传统书本的、更加灵活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高校研究性教学教师角色

大学中教学包含着教与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关系展开着讨论及辩论,大部分人认为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都是高高在上,处于一种绝对主动的地位,拥有的知识和想法都是不可撼动的。随着国内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改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理性和客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主要的关系体现[1]。

1.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引导者。教师应该一改以往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应该更多的是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当今的学生的自学能力都较强,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做书本知识的搬运工,而没有融入一些教学技巧和自己独有的教学方式的话那就违背了教学的意义,应该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引导的艺术在于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不是轻易地告诉学生正确的方向,而是一步步将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指引,通过相关不直接的方式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唤起他们内在求知的欲望和到达彼岸的动力,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塑造一种优秀良好的人格品质。

2.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裁者,而是合作者。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一人在上面讲多人在下面听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最大弊端在于教师扮演了操控一切的类似独裁者的身份,拥有所有的主动权,学生只是简单地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和学生间完全没有互动,而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找出正解并掌握相应的方法触类旁通,因此学生实时的反馈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应合理定位自身的位置,放低姿态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者的关系,携手共同探讨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2],制造良好轻松的课堂环境,从而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给你正确的反馈。

3.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课堂环境的设计者。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问题展开,这个问题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结合自身的科研项目进行确定,可以说是教师为研究性教学设计的一个环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确定一些任务,利用一些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性教学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配给每个小组目标及任务,靠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的合作学习来完成。

三、高校研究性教学的教师素质要求

根据高校研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课堂环境的设计者,在研究性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应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爱岗敬业和良好的师德是一名教师最起码应具备的[3],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前提条件。教师应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

2.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研究性教学的性质要求教师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应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发散性联想的思维方式,另外,文化素养的深浅、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高校研究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博览群书对各类知识都要有所了解,这样才可以触类旁通,灵活制定教学方案[4]。

3.教师应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思维局限,采用新型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转变思维方式,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班化分组讨论,学生独立或者合作演示等方式来达到让学生独立寻找问题、完成任务的目的[5]。

四、结论

本文从研究性教学的含义出发指出了研究性教学即是将发现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独立研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相结合、课内研究与课外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性教学的特点给了教师合适的角色定位,并且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骆谋萸.高校研究性教学的教师素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2]陈小鸿,黄亚平.关于高校研究性教学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01).

[3]郭晓云,夏丽萍.研究性教学对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J].甘肃高师学报,2010,(6).

[4]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 探讨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5]宋永涛.本科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

基金项目:此文受2013年东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资助;东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3-119。

作者简介:张涛(1980-),男,江苏南京人,博士后,东南大学仪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改革研究。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职业学校提升教师素质案例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