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探究

2014-09-02 21:41高俊俊王君田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微格教学新课程改革

高俊俊++王君++田阳

摘要:当今世界,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不整齐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主体需求的现状解决关键问题,以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文以微格教学为例,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使用微格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微格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25-02

胡锦涛在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递者”转向“教学研究者”。因此,教师专业成长在当今社会变得愈发重要,亟需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途径来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师专业成长

1.教师专业成长。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有众多不同表述,国内学者吴颖民提出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内涵:更新专业知识、拓展专业技能、强化专业精神。也有人提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因此,教师专业化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的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

2.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意义。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意义吴颖民从整体上提出了四点主张:第一,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第二,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政治、经济地位;第四,有利于推动教师的自我实现和价值追求。从教师个体的角度,第四点是核心,自我实现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二、专业成熟的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思想和依据,专业成熟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需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2.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合理的认知结构。专业知识是中小学优秀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基础。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基础教育学科综合发展的态势,又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拓宽知识渠道,加快信息获取速度,以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

3.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中小学优秀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不仅表现为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及优良的教姿教态,更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善于不断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

4.独特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学的个性与风格是教师教学工作获得成功的根本条件。教师只有探索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风格与个性,才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动机与热情。

三、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但目前部分教师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知识面狭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能力不强等方面的不足,综合来说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

1.专业知识结构欠缺,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主要是广大教师缺乏终身学习观念,“自我更新”意识淡薄。新课程提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新课程还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因此教师还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2.专业技能基本过关,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实行。但是优化教学设计的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反思等方面的能力则明显不足。

四、微格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倡教师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探究学习和自主提高。现代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提高的场所,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针对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微格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该模式实施的一般程序是:开展理论学习→树立研究意识→组织观摩示范→实践微格教学→反馈评价→总结强化提高。

1.微格教学。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它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便很快引起教学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兴趣,并迅速运用到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上。国内较早开始这方面研究的是广州师大和华南师大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科研院校。1987—1990年间,北京地区一些师范院校在“中日教育工程”中进一步开发了这一课程。

2.微格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五步:

(1)开展理论学习,树立研究意识。在实施微格教学实践前,应先组织教师学习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或聘请相关专家对初学者进行相应指导。提高教师设计与开发技能,让教师逐步树立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的意识,并为教师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为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便利条件。

(2)组织观摩示范。组织观摩示范是微格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先组织教师在学校观看相关音像资料,然后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出去听各级赛课以及全国知名教师的课,再聘请全国知名教师来校讲课,从而让教师对微格教学实践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更加有利于教师质疑问难,不为既定的模式和成果所束缚,做到“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研”无止境。

(3)实践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实践是教师在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技能的要领和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并实践,用微格教学系统的设备,对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视、音频记录,及时、准确地获取反馈评价信息。

(4)反馈评价。反馈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提供了反馈信息,具有反馈、调节、动机等功能。评价是微格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微格教学实践中使用录像设备,能使授课者以“第三者”的身份观看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客观分析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和改善。因此,反馈评价的质量是影响微格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5)总结强化提高。微格教学的最大益处就是教师可以通过录像及时进行自我分析和相互分析,查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一些自己平时在课堂上不易察觉的行为,可以“第三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起到“自我教育”的效果。直接从录像中获得完整、真实的信息反馈,把接受间接主观的评价变为直接自我的客观评价,十分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完善和提高。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们充分肯定优点,恰当指出缺点,共同提出改进方案。被评价的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再训练、再反馈、再评价,使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地强化提高,专业化水平沿着螺旋式方式上升发展。

总之,通过微格教学,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总结经验的能力,构建起教师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学习的人文环境,形成团结、合作的群体关系,而且有助于教师学会在合作中工作,在工作中成长,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微格教学实现了教师的“拓展”和“提升”,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宽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并使教师不断地更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终成为专业成熟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向[J].教育探索,2003,(12).

[3]王鑫.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素养[J].科技信息,2012,(30).

[4]张爱玲.教师的发展阶段与专业成长[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5).

[5]饶慧媚.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6]孙卫国.微格教学——一种师资培训的新方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7]刘启艳.微格教学理论初探[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

作者简介:高俊俊(1989-),女,河南省信阳市人,在读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网络教育应用。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成长微格教学新课程改革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实效性研究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