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素质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影响

2014-09-02 15:22李玉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3期
关键词: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生产力

摘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客观要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关键词:劳动者素质;生产力;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C9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41-02

社会主义价值观如下:

一、劳动者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素中的关键因素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它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地说生产力就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结合起来,从而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也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当中,进而引起各个要素的变化,产生出巨大的物质力量,使潜在的生产力(智力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并且被称为是第一生产力。但,任何科学技术都是高素质的劳动者的智慧结晶,而它的应用与能量的发挥是离不开劳动者的。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来讲,劳动者在生产力要素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对于生产关系的理解,我们都知道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反映的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一定的交换关系、一定的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拥有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虽然生产关系最终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在先进生产力的作用下,必然要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以,在这里劳动者素质高低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所具有的能动的反作用,也主要取决于生产关系中劳动者的地位问题,也就是对生产资料的拥有程度。简言之,一个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者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首要因素

当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提出的时候,我们不能把作为生产力起主导作用的劳动者(人)这样一个最重要、最活跃的构成要素忽略在一边,单纯地去强调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忘记了劳动者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史,不难看出,劳动者的整个生产过程构成了人类史,所以,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构成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任何科技的进步都不可能离开人的自觉能动性,任何科学技术也都是靠人们去掌握和应用的。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排斥“劳动者的因素第一”。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实质就是强调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劳动者是第一生产力,这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统一的。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尊重科学技术,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走向繁荣富强。让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成为生产资料的拥有者,才能真正意义上调动劳动者的自觉能动性,认识到了这一点,一个社会它的科学技术就会取得迅速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才能提高。

因此,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一个社会向前发展的首要因素。先进的生产力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而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更需要有掌握了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在我们的国度中,尊重知识、尊重劳动者体现在国家制度与宪法中,作为劳动者的我们有责任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的长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高素质劳动者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

从劳动者的现代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劳动主体的现代化素质能力方面去揭示先进生产力的内涵,树立包括劳动者的现代化素质能力与物质生产力、人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技术等多种现代化生产力要素相结合的先进生产力理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产力概念的创新,也进一步深化了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内在矛盾和规律的原理的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变化过程,是伴随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过程。在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生产力发展史,而生产力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劳动者智慧的延伸史。人类社会的进步只能靠劳动者去实现,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既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我们劳动者的己任。

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人民群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取决于自身素质的高低,这是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既然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劳动者的权利地位也是取决于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哪怕是把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归劳动者所有,也不可能使劳动者真正意义上获得幸福与自由。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把先进的生产关系套用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制度,最终成为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桎梏。在超前生产关系下,也曾经体现了劳动者自觉能动性与创造性所带来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体现出劳动者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决定作用,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了,最终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人民群众才能从根本上获得幸福生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也是要靠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来实现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必然会成为这个社会进步的助推力。

四、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社会主义价值观分为两类,一是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社会的意义。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提高生产战斗力,可以极大地调动劳动者的自觉能动性,激发劳动者的生产潜能而成为强大的生产力要素能力,成为征服自然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源泉。改革三十多年的历史,充分说明了,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下的劳动者,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速度是其他社会制度之下难以想象的。而且,也是人们生活水平、综合国力、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最快的历史见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为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实现社会共同理想的同时,也是劳动者自身价值得以体现的过程。把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只有在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过程才能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是为人民服务,国家服务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而人民的利益不只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基本人权、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平等为核心,逐步实现城乡平等、官民平等、教育平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更有利于培养和教育劳动者,进而真正提高劳动者素质。当然,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劳动者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也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经历了一些苦难之后的部分劳动者,对物质生活的渴望和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望也是空前的强烈,一时间,为了满足物质欲望,道德的缺失,理想的迷失,使得人们往往忘记了一些基本的要素。但是,劳动者最终是要回归到历史前进的队伍中,去寻找真正使大家能获得长久幸福生活的轨迹,那就是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自身素质,提高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在这个意义上,别的社会制度下的价值观都是无法真正让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赖关系。俗话说的好,“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国兴,家才兴,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的就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因此,社会主义价值观更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詹万生.生产力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02).

作者简介:李玉清(1961-),女,甘肃酒泉人,本科,高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生产力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