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管理中的会计政策分析

2014-09-03 01:59孙志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6期
关键词:国有资本会计政策管理

孙志梅

摘要:国有企业是指政府参与投资和控制的企业,在实际资产管理工作中国有企业需注重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和优势,从科学、长远角度选择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使国有资产得到良好维护,并在保值基础上实现资产增值。为此,首先分析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重点探讨会计政策内涵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国有资本;管理;会计政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06—01

国有资本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国有企业的资产,防止资产流失、被挪用,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态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会计管理工作对于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与增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种能够合理配置使用资产和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会计政策是企业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的会计准则、方法以及程序,符合国有企业资本管理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国企资产的保值增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

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出于利益共享性,企业的会计人员需向相关利益集体和个人充分传达会计信息,但由于不同利益方和企业间都存在各自的利益打算,而且利益不相同且可能存在冲突,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利益联系最小。为平衡分配各方利益,使各项规章制度、政策规定能够被接受,政府就会放松相关准则中的处理经济业务的会计限定,从而为各方利益群体提供可供选择的会计工作处理方法。(2)

出于会计业务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不同企业的经营规模、运营状况等存在差异,为确保披露会计信息能够结合具体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反映企业的各项经营情况和经济活动,其制定的制度和准则就应保留弹性空间,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同意企业在处理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时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而能为会计工作者保留职业判断的空间和余地。(3)出于会计计量和报告主观性,会计计量和报告过程是指主观期望采取货币计量和特点方法等手段,反映会计对象提供可靠、准确会计信息的全过程。在该过程中掺杂了诸多主观判断因素,使不同参与方对经济业务存在不同观点和想法,提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在此情况下产生了会计政策。

2国有资本管理中的会计政策内涵分析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编制报表时采取的原则、方法及程序,具体情况如下。

2.1会计准则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若干与企业资产保值相关的规定,具体分析如下:权责发生制是指明确收支入账的原则,要求依据收款权利和承担付款责任登记收支,登记收入表示资产增加,登记支出则表示资产缩减。如已承担付款责任但未付款时,企业不登记支出利润将高计则无法实现保值,如在未收到实际款项时就登记收入则容易使国企资产受到腐蚀。配比原则是指收入和成本、费用需匹配,因为收入的获得需要一定支出发生,并且两者间还存在时间关系,所以配比原则能够确定资产消耗额度,实现及时补偿与资产保值。

谨慎性原则是指为适应经济环境中的风险、不确定性建立的原则,能够避免过高评估企业资产。会计工作者在面对业务中存在多种选择处理方法而难以确定时,可借助该原则避免资产损失,实现资产的足额补偿,进而维护各方经济利益。实际成本原则是指取得资产需按实际成本计价,此原则能够为计算企业资产耗费和补偿提供良好依据,在物价稳定时运用此原因能够保值资产资产,但通货膨胀时则难以补偿,因此需在坚持此原则基础上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或应用新的会计模式。

2.2会计方法

一是短期投资计算方法,此方法共分为成本法和市价法以及两者孰低法,在有价证券波动情况下采用成本法较僵化,如市价降至成本下则严重损失资产。运用市价法可随时按照期末市价调整记账,但当市价比成本低时其损失可视为收益抵减项目,可维护企业资产,但当市价比成本高时,由于入账和分配未实现的收益将出现资产流失的局面。而成本和市价孰低法则能将跌价的损失记录入账,又不纳入未实现收益,因而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最能保证资产的保值。

应收账款计价方法主要有净额法与总额法两种,前者是指平时预提坏账损失,补偿各期的收益。总额法则是指平时不预计损失,在确认坏账时注销账款。前者对于保护净资产具有重要意义,后者容易起到反效果。长期投资计较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和权益法,成本法指的是在账面上以投资的成本计价,权益法是指跟随企业的权益变化及时调整账面记录,并可将其视作投资收益。一般权益法下高计投资的收益,但在未获取实际增值资产时就进行分配将导致资产的流失,因此成本法更有益于维护企业资本。

2.3通货膨胀会计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货膨胀现象难以避免,从而影响到企业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在物价较稳定时期,选择以上会计方法可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适用所有问题。如果物价上升时期,继续采取这些方法效果不明显,资产补偿或资本保值仅体现于名义上,而实际上投资方的资本流失现象严重,长而久之则会导致国有企业资本的不断流失,带来恶劣后果和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采取通货膨胀时期新的会计方法,选择物价水平、现时成本以及变现价值三种会计模式。

3国有资本管理中的完善会计政策的分析

要实现国有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提高经济效益,需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具体情况如下。

3.1健全完善会计政策体系

会计政策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要在企业中履行资本管理工作职能,需积极构建完善会计政策体系。第一,要协调处理好运营部门和国有企业资本管理部门间的会计政策,考虑如何将管理部门的收支在国有资本预算中列收支,从而使政府和国有资本的经济职能被分离。但国有企业资本的经营运算通常应用的是政府部门的预算会计方法,通过预算会计报表来反映经济情况。而有关管理部门采取企业财务的会计模式,通常采取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表现财务情况,所以在协调处理两者间的会计政策时需关注衔接事项。

第二,要协调好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间财务的会计政策,因为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如没有投入国有资本就无法形成国企资产,也就不存在国有企业财务。同时,国企财务是运营部门的财务基础,其有效运行能够带来国有资本的收益和增值。所以这一层次的会计政策需体现国有资本的投资和收益分配。第三,应协调好运营部门于国企内部的会计政策,因为两者内部都采取企业财务模式的会计政策,在新的体制背景下应包含资产、负债和损益项目等会计算政策。

3.2扩展稳健原则范围

稳健原则主要是指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以稳健态度从低计算对资产、权益,而从高计算负债与费用,并且还要及时确认费用,尽量较晚确认收益。在确定相关会计政策时应充分纳入考虑短期、长期投资计价法和应收账款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计价法等,从而避免国有资产的损失,实现资本保值和升值。在经济平稳时期可采用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但在通货膨胀时期需结合上文中提及的会计程序内容,选择实施通货膨胀会计政策,其中现行成本会计模式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将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采取此模式不仅能够开展日常性会计处理,还能一次性编制会计报表,且能够根据个别的物价水平确定成本,因此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缺点是主观性过强。

3.3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在健全完善会计政策体系和扩展稳健原则范围同时,还应结合系统论理论构构建完善相关保障系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适应国有资本管理的客观需要。该保障系统需包含系统目标,宏观和微观保障系统等方面。系统目标是指会计信息能使会计使用者等满意,宏观层面的保障系统所形成的会计信息能够令企业外部的使用者满意,微观层面保障系统形成的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宏观层面的质量保障体系由会计管理、法规和社会监督等多个体系组成,而微观层面信息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含国有企业负责人、内控监督以及加工等系统,旨在使企业加工的相关会计信息能够实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一致性。

4结语

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对于国有资本的管理具有显著影响,文中分析了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并从会计准则、方法和程序等方面阐释了国有资本管理的会计政策,最后重点提出要通过健全完善会计政策体系,扩展稳健原则范围,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等措施,实现国企资产保值、增值和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王淑萍.对于公司治理中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07):5051.

[2]梁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与对策研[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2(02):130131.

[3]陈庆,安林.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1(01):3440.

[4]蒋格格,张复生.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4,1(03):4446.

[5]王国明.我国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探讨[J].中国商贸,2013,7(34):127130.

猜你喜欢
国有资本会计政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新准则下境外子公司合并报表编制的研究
美国、法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实践及其启示
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关于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研究
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
发展混合所有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对策及探究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的比较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