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源:续写上海百年记忆

2014-09-10 09:13何尧
中国报道 2014年10期
关键词:徐家汇藏书楼景区

何尧

徐家汇源打破了过往“围起来的才叫景区”的传统观念,实现了存量型旅游资源的要素提升和集约型开发,为上海未来都市旅游发展树立了样板。

循着海派文化的根脉寻找一个“生活着的百年上海”形象,“徐家汇源”跃然纸上。

徐汇中学朗朗的书声、藏书楼的宁谧隽永、徐家汇天主堂的哥特风格、光启公园的鸟语花香、土山湾博物馆的古老遗迹……犹如一串珠链,编织起上海的优雅繁丽,沉淀着百年文化的风华精妙。

在这里,看得见历史,也看得见未来。

徐家汇源的百年印象

400年前,徐光启首先把眼光投向深邃的星空和外部辽阔的世界。几百年来,多元的文化在这里发生碰撞,徐家汇源成为闻名遐迩的海派文化发源地,犹如一本“上海的记忆相册”,将历史定格。

在上海徐家汇源少见高楼的逼迫,也没有高架桥的压抑。浓郁的树荫装点着宽阔的马路,时不时渗露出的红瓦白墙,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去追寻关于它们的故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1910年落成的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的徐家汇天主教堂就用它浑厚音调向人们演奏着特有的静谧和神圣。教堂采用典型哥特式双尖顶建筑,金山石为柱,可容3000余人。教堂作为中国近代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百年来即便现实的阳光抚摩,被历史的枝叶覆盖,也难掩教堂的恢宏气势。徐家汇源的性格、底蕴、喜悦和忧伤,都深深地烙印在这建筑的肌体之上,娓娓吟出让今人感动的曼妙旋律。

除了徐家汇天主教堂、光启公园、土山湾博物馆等地标式建筑,建于1847年的藏书楼也让人低回留恋。作为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这里典藏了许多珍贵的外文书籍,以收藏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外文图书、报刊而遐迩闻名。优雅的小白楼,外观尽显历史的沧桑。走进藏书楼阅览室,宁静的气氛伴着书香扑鼻而来。杯形的吊灯款款垂下,红褐色的木质书架和桌椅安静地伫立,珍贵的藏书整齐地排列在古老的书架上,怀旧的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吸引着人们去细细品读书中的文字,静心审读悠长流淌的文化脉动。

在徐家汇源,一切的一切仿佛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展示着昔日东西方文化交融下的别样风情,记述着来到徐家汇源的非凡意义。

美景不设“防”

2012年底,徐家汇源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由商圈到景区的华丽变身。“这些景点在一个都市社区内,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景区,这在沪上乃至全国都属首创。”徐家汇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景区的建成,打破了过往“围起来的才叫景区”的传统观念,实现了存量型旅游资源的要素提升和集约型开发,为上海未来都市旅游发展树立了样板。

打通徐汇公学旧址、徐家汇藏书楼、徐家汇天主堂、徐家汇观象台和徐光启墓等历史遗存间的通道,串联起一条“文物小径”,在凸显徐家汇源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形成了对多种旅游资源的积极整合。

为了更好地打造没有围墙隔离、“全民享有”的“公共园林”,徐汇区旅游局、徐家汇街道换位思考,努力处理好旅游开放、文物保护与日常管理的关系,并推出了“有约参观”模式。官方网站开通了4条参观游览线路,游客可在景区游客中心免费领取“徐家汇源景区旅游联票”,凭票至各参观点免费参观,或通过景区官方网站、手机客户端、电话等途径,选择不同日期和线路进行参观预约。

不仅如此,景区软体服务功能也十分完善。游客可在游客中心内租赁轮椅、拐杖、母婴设施,通过手机加油站为手机充电,并通过触摸屏、电脑查阅检索最新的旅游资讯。喜爱骑游的游客还可以骑着单车游览徐家汇源景区,体验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旅行方式,在细节中感受徐家汇源带给游人的文化魅力。

打造多元化国际核心区

很少有一个地域像徐家汇那样,能尽情呈现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魅力——中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一个“汇”字,注定了从古至今的多元化。

在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中,徐家汇努力转型、升级为商旅文互动繁荣的一流商贸、文化休闲区,实现把文化“圈”进商圈,大力改造城区形态、积极调整商圈产业结构,将景区内的九大历史人文遗存与时尚购物、休闲娱乐融为一体。未来,景区还将积极整合徐家汇商圈、南洋公学旧址、钱学森图书馆、交大校史博物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上海体育场等资源,开通旅游穿梭巴士,促进商旅文体自然融合发展。

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徐家汇正在为打造世界级多元化国际核心区做着坚实的努力:美罗娱乐城引进赖声川的话剧艺术并组建“星剧院”,建设气象博物馆,推进土山湾博物馆二期工程……

沪上旅游的“上海味”在景区的倾心打造下“咂”出了新旧海派文化的浓浓韵味来。

猜你喜欢
徐家汇藏书楼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徐家汇呀好地方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城南袁氏及其藏书楼
余秋雨11年投资获利26倍
明清藏书楼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