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 美丽绽放的生态之花

2014-09-10 02:36王建平
绿色中国 2014年3期
关键词:开化县植树绿化

王建平

在浙江省开化县城关镇青联村至今保存着一块石碑,那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设立的风景林保护石碑。这块石碑充分说明了开化人民很早就崇尚绿色,保护风景和树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和深刻论述,为林业建设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林业新内涵和新使命。开化县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美丽开化、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推动林业产业转型,丰富林业文化内涵,全面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3年来,全县共完成造林更新11.2万亩,主要通道沿线景观林建设1.4万亩,完成重点防护林建设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4%,林木绿化率达81.1%。

为生态家园增绿添彩

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家园的基础,是衡量民生福址的重要指标。开化作为浙江省重点林区和全国重点林业县,一直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森林生态建设,使绿色成为了开化的主色调和“名片”。近年来,围绕彩化美化开化,提升城市品位,坚持山上造林与平原绿化同步,绿化与彩化并举,加快了对县域内十条主干道两侧和县城、主要集镇、重要景区周边山体的林相改造和景观林建设,着力打造五条休闲走廊,促进全域景区化、景观公园化。同时,结合“四边三化”、义务植树、森林系列创建等项目,加快森林开化和美丽乡村建设。

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是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的重要战场,也是建设生态家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化县把“四边三化”工作与森林城市创建、美丽开化建设相结合,把绿化提升与“造景”相结合,采取“新造、补植、改造、封育”等措施,对县域通道两侧可视100米范围内的闲置林地、疏林地、裸露山体等实施山体林相改造和景观林建设,逐步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结构,达到优化、美化、彩化的森林景观效果。同时,加强河边、公路边、村旁及违拆地带的绿化提升和露采废弃矿山的复垦、复绿工作。

义务植树活动作为提高生态意识,促进绿化造林,优化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宣传手段,在开化得到了充分的诠释。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县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开化已持续了33年。其活动内涵也不断丰富,在内容上从消灭荒山向“生态立县”跨越,由绿化向彩化延伸;在形式上由“植树节”向“植树周”拓展,并延伸为“植树月”,从县绿化委牵头组织植树发展为全县各机关部门、社会团体自觉发动营造“先锋林”、“模范林”、“青年林”、“巾帼林”、“教师林”、“记者林”和认捐认养纪念树等活动;在规模上由县委领导率先垂范带领机关干部植树走向全民同共参与;在范围上由山上植树向平原绿化推进,由环县城向乡镇、社区、村庄延伸,促进了城乡绿化彩化一体化。33年来,全县共有逾百万人次以各种形式参与义务植树和绿化美化活动,累计植树2300多万株。为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家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质量,构建生态文明,增强县域特色竞争力。开化县坚持城乡同步,点、线、面相结合,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绿化示范村和森林生态示范村等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以城为核心,一轴串三区,三带联多脉,百村隐林间”的森林城市总体格局,彰显“半城青山半城楼,芹江绿水绕城流”开化城市个性的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于2011年启动。围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目标,相继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县的决定》、《关于创建森林城市的实施意见》、《开化县创建森林城市职责分工》;结合森林生态网络建设、森林生态保护、森林文化发展和森林产业建设,确定了八大任务十大工程38个子项目。

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共建”凝聚合力,采取“财政资金为主、部门资金补充、主体资金参与”多元化投入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浓厚氛围全力抓好创森工作。以南湖公园、玉屏公园、黄衢南高速开化出入口、根宫佛国景区等公园化建设为主要节点,以江东南路景观带,芹北路园艺化改造,解放路绿化提升、城白线银杏大道,205国道景观林建设,芹江两岸绿化景观带建设、西渠景观提升和芹江流域亮化为主线,形成林网、路网、水网“三网融合”,各景观点既彰显特色,又相互贯通;通过地面造景,空中挂景,屋项增绿,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山水相依、自然和谐、生态休闲、宜居宜游的立体化森林景观城市。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开化县位于钱塘江源头,是我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生态、建设生态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还关系着整个钱塘江流域乃至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开化县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坚持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理念,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严控森林资源过量消耗,促进林业“双增”。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和《开化县限伐区林木采伐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从严控制限伐区的林木采伐,禁止限伐区山林流转;主动削减林木采伐量,目标到2015年将全县采伐限额削减至省政府批准采伐限额的60%。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提升林分质量,促进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

强化林地资源保护,坚守土地红线。严格执行林地征占用定额管理制度,加强林地合理规划利用,修订完善了《开化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为开化经济发展提供林地要素保障。

加强森林灾害防控,确保森林生态安全。完善森林灾害防控体系,落实责任制,加强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森林灾害防控能力。严格执行《开化县森林消防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加大森林火灾查处力度。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切实保障森林生态安全。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强对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个自然保护小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湿地公园等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稳定受保护地面积。谋划建设南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助站等项目,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古树名木、极小种群珍贵种质资源等实施特别保护。

加大林业执法力度,确保林区和谐平安。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提高案件查处能力,严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林区生活、生产、生态安全。

深化改革以转型惠民生

守着金山过穷日子不是群众的想法和要求,以牺牲环境换发展同样不可取,生态与经济“双赢”才是开化的追求。开化县结合“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县情,以林业“双增”和林农增收根本出发,创新发展理念,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兴林

富民。

围绕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目标,以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和省“特扶”资金项目实施为契机,全面提升苗木花卉、森林食品、用材林、林产化工、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大力发展高效油茶示范基地,加快低产林改造步伐,鼓励茶油精深加工和市场拓展,油茶产业已成为开化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大力发展珍贵树种用材林战略储备基地,增加绿化财富储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竹木制品加工业、林产化工业的发展规划,提高涉林企业的行业准入标准,促进企业绿色发展。以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湿地公园、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宫佛国5A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示范带动,提升县区景观品质,加快钱江源花卉主题公园、林业观光园区、十条美丽主干道和风景林等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全域景区化、景观公园化建设。

开化县作为全国林改典型县,继续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规范、加快山林流转,扩大林权抵押贷款,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释放林权的潜力、农民绿化造林的积极性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工商资本融入林业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家庭林场和“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实现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提高林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与此同时,全面完成了开化县国有林场改革,国有林场由靠砍木头养人的生产型体制转为财政补钱养林的公益型体制,由传统单一的林业经营向森林旅游业、林下经济、良种培育等多元经济发展,国有林场再次焕发生机,林场职工也成了维护森林安全和建设美丽开化的大军。

让生态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开化县把繁荣和发展林业文化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强力推进。大力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森林系列创建工作,建设了一批“森林村庄”、“绿化示范村”、“森林生态示范村”。

充分挖掘开化森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农耕文化以及茶、竹、根雕、民俗文化等发展潜力,增强生态文化产业的活力,把森林文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举办油茶开榨节,挖掘传统山茶油制作工艺,结合森林生态旅游,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以开展古树传说故事及图片征集活动,增强群众对名木古树的保护意识。

现在开化县正在举全县之力开展主体功能区试点,实施“生态立县”转型升级。开化林业部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让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生态文明之风在几十万开化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责编:耿国彪)

猜你喜欢
开化县植树绿化
“同题赛场”走进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去植树
植树真快乐
开化县土地整治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我爱绿化
沙湖立交绿化
植树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局举办《作文新天地》“同题赛场”活动
小猴栽树
春天到了,植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