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14-09-10 07:22
莫愁·时代人物 2014年4期
关键词:果糖酒精志愿者

心理暗示堪比药物

德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药物会发生作用,那么即便在使用假药的情况下,也可以导致大脑释放止痛物质,达到跟使用真药一样的效果。

德国汉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19名健康的志愿者的大脑进行了扫描。研究人员利用激光针扎志愿者的手,并告诉志愿者,一种止痛药膏已经抹在了他们的一只手上,而另一只手抹的是用于参照的普通润手霜。但实际上,志愿者的两只手上涂的都是普通润手霜。当志愿者相信他们手上涂的是止痛药膏时,他们表示感到手被扎的过程没那么痛,而且大脑跟感觉疼痛有关的那部分区域也不活跃。

这一研究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即心理暗示对于病人的潜在积极影响。

选择越多越难选

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集体相亲会中,参加者面临的不同选择越多,最后独自离开的可能性越大。

对单身人士而言,评估众多异性中哪些人更适合自己不是难事。但如果参加集体相亲会的异性各有特色,参与者便不知如何取舍。一场大型的集体相亲活动结束后,若是参与者条件类似,通常会有123人次表示发现感兴趣的异性;不过,当参与者各不相同时,只有88人次表示觅到有兴趣的对象。研究人员表示,当人们面临截然不同的选择时,最终可能哪个都不选。

酒精或可护脑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许多事故中,酒精是造成人的脑部严重损伤的罪魁祸首,但它也有助于人们在受伤后存活下来。

研究人员查看了在加拿大多伦多数家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的数据后发现,那些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0.23%的人比入院时血液中不含酒精的病人受伤后的存活率高24%。

研究小组的霍默·蒂恩博士说:“血液中含有适度酒精可以避免继发性脑损伤。受损脑细胞始终缺氧时会使初次创伤恶化,从而导致继发性脑损伤,但不应该把这些发现理解为赞成酒后驾车等不负责任的行为。”

告密更健康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针对“亲社会性”的消息传播,做了几个有趣的实验。

第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邀请51名志愿者,让他们戴上心率监测装置,看两个人玩游戏。几个回合后,志愿者发现其中一个玩家没有遵守规则,利用作弊手段屡屡取胜。

研究人员发现,志愿者看到欺骗行为后心率加快,大部分会抓住机会提醒新加入的玩家要提防对手弄虚作假。传递警告信息后,志愿者的心率减缓。第二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征募111名志愿者,让他们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利他主义与合作程度傾向。接着,让志愿者观看显示器上三场比赛的分数,并特意让他们发现一名选手作弊。

实验结果显示,“亲社会性”越强的志愿者,看到作弊行为后越有挫折感,如果他们能得到机会提示下一名选手小心上当,就会感觉放松,同时血压下降,心率减缓。

记号码,分组最保险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别人告诉你一个新电话号码时,你通常要默记多次才能记下来?这是因为人每次只能回忆起一定数量的事情。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人一次最多只能记住四个信息。

研究人员将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组成阵列,让受试者进行记忆 ,并对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大脑的短时记忆大多为三个或四个信息单位。研究负责人纳尔逊·科万和杰夫·鲁特尔表示,传统观点认为短时记忆最多为七个信息,所以大部分电话号码设置为七位数。但最新研究发现,人在对数字等信息进行记忆时,通常是采用三个数字或四个数字一组的方式。

开车带孩子比打手机更危险

都说开车打手机容易让驾驶员分心,从而造成交通事故,但调查发现,如果车上有小孩,实际上更会造成打扰。

英国研究人员在三周内调查了12个家庭,分别在他们的汽车上安装了摄像头,拍摄了这些家庭带孩子开车的情况。三周后,研究人员收集到了92次出行录像。结果,其中有90次,开车的父母注意力会被孩子干扰,一般在16分钟的车程里,开车父母的眼睛离开车道转向孩子的平均时间为3分钟22秒。这一调查表明:开车带孩子,比开车打手机更危险。

挨冻能减肥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最新研究发现,人体在15℃以下的冷风中发抖10分钟~15分钟所消耗的热量,抵得上一小时温和运动如踩单车的减肥效果。

负责此项研究的卡特尔博士说:“人在感到寒冷时发抖是为了保护重要器官的正常运行,将肌肉抖动所产生的热量都集中到脑部、胸部等重要器官。经常受一些挨冻的训练不但可以锻炼人的体质,还能起到很好的减肥效果,不过挨冻训练应该循序渐进,如果突然受冻,人体的免疫力将会减弱,极易患病。”

蜂蜜水能解酒吗?

最近,网上很多人说蜂蜜对解酒具有极高的功效,这是真的吗?

科学家很早就发现蜂蜜里含有丰富的果糖,而果糖能够加快酒精的代谢,如果饮酒的同时食用果糖,有可能使机体内的酒精在更短的时间内消失。

不过,实际情况并没这么简单,果糖不能作为常规手段来治疗酒精中毒。因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果糖对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症状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更糟糕的是,它会导致血液中尿酸和乳酸的含量急剧上升。这些异常代谢的产物对人体是有害的。最新一项研究还发现,果糖参与的酒精代谢还会增加代谢型并发症,代谢型并发症会带来罹患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

酒精在人体中首先会被代谢产生乙醛,如果饮酒过量或者代谢受阻,乙醛会在体内堆积起来,导致种种醉酒症状——头痛、头晕、烦躁、心悸……在随后的分解过程中,乙醛会被进一步代谢为乙酸,上述症状就能得到缓解。如果摄入的酒精过量,来不及代谢,酒精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可能出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严重的时候往往需要送医处理。此外,酒精也会造成人体脱水。这会加剧醉酒带来的痛苦。所以,即使果糖真的降低了血液中酒精的浓度,也仅仅是缓解了酒精对中枢系统的急性伤害,对危害更大的乙酸则完全无能为力。

如果尝试用果糖来解酒,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一般成人醉酒的量大概是75毫升~80毫升酒精,按照这个酒精摄入量,需要服用60多克果糖才足以产生解酒效果。实际上,通过口服来摄入如此大剂量的果糖难度很大。为了解酒,强迫自己服用大量的果糖,也很难保证效果会理想。研究发现,健康的成年人一次能吸收果糖的量大约在5克~50克之间。过量的果糖不会被吸收,它们会聚积在大肠里供细菌代谢,而产生的气体则会造成腹胀、腹痛。对于部分有果糖吸收障碍综合征的人来说,能被吸收的果糖量更小,未被吸收的果糖造成的不适也就更加明显。

其实,很多民间用来解酒的方法并没有解酒的功效,只是针对部分症状,使用以后人觉得舒服了些,好像起到了解酒的作用。

结论:所谓的蜂蜜水解酒,其实并没有起到缓解醉酒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和不适的作用,喝酒的危害也并不会因此减轻。

编辑 钟健 12497681@163.com

猜你喜欢
果糖酒精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乳果糖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带您认识果糖
果糖摄入量与高尿酸血症有何关系
志愿者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跟踪导练(一)(2)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酒精脾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