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70例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2014-09-11 05:37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有效率护理

厦门市中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护理干预在70例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张文美

厦门市中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与中医治疗相结合,可有效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提高。

护理干预;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因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腰痛”、“痹症”范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及下肢疼痛,病程较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80%以上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并得以痊愈。目前中医治疗是医学界所公认的治疗方法[1],可有效促进疾病恢复,帮助患者缓解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6例,女性64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5.2±2.4)岁,病程2月至15年。所有患者皆满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L3~4腰椎间盘突出14例,L4~5腰椎间盘突出72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54例。住院期间均接受手法推拿、牵引、中频脉冲治疗、中药内服、艾灸、针灸、拔火罐等中医治疗。随机将1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患者卧硬板床休息,急性发作期,应限制患者活动,卧床至症状改善为止。取仰卧位,睡硬板床,膝关节、髋关节应处于屈曲状态;国外研究证明,肝肾盛衰与强健的筋骨息息相关,食用滋补肝肾脏的营养食物,可有利于疾病恢复[2]。饮食应以高纤维、高蛋白为主,多饮水,避免出现便秘。适当按摩,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在卧床期间,应注意腰部取暖。

1.2.2 观察组

1.2.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腰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会造成焦虑、紧张、担忧等不良情绪,可使用言语开导法做好安慰工作,与患者多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多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介绍成功治愈病例,减少其顾虑和担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若患者因疼痛出现情绪烦躁,可使用安神静志法,指导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畅,神清气净、情绪平和。

1.2.2.2 卧位指导 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休息2~3周,并向患者详细解释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包括大小便、饮食均不能起床,指导患者进行轴线翻身,即翻身时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勿扭曲脊椎。患者翻身困难时要给予协助,同时做好生活护理,侧卧时要屈髋屈膝,两腿分开,上腿下垫枕,避免脊柱弯曲的“卷缩”姿势;仰卧位时可在膝、腿下垫枕,避免头前倾、胸部凹陷的不良姿势;俯卧位时可在腹部及踝部垫薄枕,以使脊柱肌肉放松。

1.2.2.3 饮食护理 急性期多给予清淡易消化及高纤维素的食物,白天可多饮水,防止因活动受限而发生便秘。康复期应多给予滋补肝肾之品,如甲鱼、猪肾、黑豆、核桃、枸杞等,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1.2.2.4 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及不易消化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脾胃功能较弱者可少量多次分服,同时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1.2.2.5 康复指导 患者疼痛缓解后应尽早为其实施腰背肌功能训练,避免长时间坐立,可采取“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进行锻炼;根据患者目前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合的训练方案,锻炼强度应当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每天2次,每次15min,1~2周后逐渐增加次数及时间。告知患者至少坚持康复锻炼1年以上。

医护人员应及时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习惯、起立坐卧姿势,从而减少损伤[3]。对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应做专业的讲解,如避免忽然用力、下蹲、弯腰等,忌久坐、久立及大幅度弯腰负重,避免腰椎再次受损。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围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风、寒、湿、冷的刺激,经常做腰部热敷、热浴、TDP灯照射等温热的物理治疗。

1.2.2.6 中医护理 ①针灸护理:多数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前,都会产生恐惧情绪,此时应及时予以心理辅导,对患者做耐心的解释,缓解患者不良情绪。②拔罐护理:拔罐时患者应取俯卧位,并注意保暖,使用酒精应适量,避免造成烫伤皮肤,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皮肤的情况。

1.2.2.7 个性化护理 气滞血瘀可取推拿、轻叩手法,适当为患者缓解疼痛,也可使用局部热敷方法,缓解血瘀症状;辅以汤药,也可提高活血化瘀的见效时间。恢复期鼓励患者应积极参与室外活动,适量运动可有助于患者祛湿,可辅以四物汤、三妙汤,多食用清热之物。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诊断标准分为:显效:腰椎已经痊愈,或症状有改善,腰椎不适症状已经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疲劳后症状加重,休息后有缓解;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情况。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12例,占总数的34.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6例,占总比例的17.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n=7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为腰腿疾病,因肾虚亏损所致,复发于外伤、劳损,血瘀内阻,则产生疼痛[5]。中医治疗配合护理干预,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有效措施,针灸、理疗、艾灸具有通经活络、解痉、止痛的作用,减轻受压神经根充血,消除水肿,腰背肌锻炼有解除腰背部肌肉痉挛、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促进神经根恢复等作用,同时通过饮食护理、正确指导体位、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教会患者各阶段各种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技巧,改善腰背部肌肉张力,促进腰背部功能恢复,提高腰椎间盘稳定性,同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病情反复的目的。

从本次研究的140例患者中,行护理干预与中医治疗相结合,可将治疗有效率提高至91.4%,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治疗有效率为71.4%,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1]戴椿,肖桂林.游走罐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症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1921.

[2]高晓玲,张建丽,张素馨,等.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2,34(8):1235-1236.

[3]时青军,王栋.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护理体会[J].河南中医,2013,33(10):1823-1824.

[4]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07-208.

[5]敬正英.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配合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7):362-362.

R473.6

A

1007-8517(2014)09-0116-02

2014.03.12)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有效率护理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