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检测价值

2014-09-12 03:46林志健张秋元王乐华柯维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剪切应力多普勒颈动脉

林志健 张秋元 王乐华 柯维和

(农垦总医院超声医学科,海南 海口 570311)

高血压所引起的颈动脉病变既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又是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表现〔1〕,它对心、脑、肾等主要靶器官的损害是通过动脉系统粥样硬化等一系列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实现的〔2~4〕。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各大动脉主干拐弯、分叉处,特别是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高血压患者血管狭窄、引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其病变性质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加之超声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的内-中膜、斑块的形成以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均可清晰检测,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依据〔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检测,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声像图。因此,常常用颈动脉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的“窗口”〔6〕。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老年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检测,旨在探讨该检测方法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高血压组),其中男41例,女47例,年龄61~87〔平均(71.6±4.3)〕岁。参照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A)制定的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标准,将高血压组分为Ⅰ、Ⅱ、Ⅲ级3个亚组,Ⅰ级高血压37例,Ⅱ级31例,Ⅲ级20例。以上患者经过检查排除各种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影响动脉硬化的其他疾病。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的老年人42名作对照组,其中男20名,女22名,年龄60~88〔平均(70.5±4.1)〕岁。各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采用 MINDRAY DC-8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探头频率5~12 MHz)进行测定。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头后仰并偏向对侧,自颈动脉近心端开始,逐渐至远心端,依次扫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

1.3观察指标 (1)颈总动脉内径与动脉内中膜厚度(IMT)〔7〕:管壁内膜距颈总动脉分叉处 1.5 cm 处,测量远端血管壁颈动脉IMT 3次,取其平均值,颈动脉IMT正常值<1.0 mm,1.0 mm≤IMT≤1.5 mm视为内中膜增厚管壁不规则隆起,IMT> 1.5 mm且向管腔凸的局部结构变化,视为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2)斑块发生率:双侧颈总动脉均无斑块记为阴性,只要一侧颈总动脉有斑块记为颈总动脉斑块阳性,分别计算各组受检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3)血流动力学测定指标: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流速(Vmean)、血管阻力指数(RI),SR=峰值流速2/血管半径(D/2)计算血流最大剪切率(SR:剪切率的高低反映了剪切应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剪切应力取决于血管直径血液流速和管壁的顺应性,管径越大,流速越低,剪切应力越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血流剪切应力起到重要作用〔5〕。

2 结 果

2.1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的改变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内径增大(P<0.05),IMT厚度及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P<0.01)。见表1。

表1 两组间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内径、IMT 及斑块的检出情况比较±s,n(%)〕

2.2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收缩期PSV和SR下降,而RI增大(均P<0.01)。见表2。

2.3各级老年高血压之间颈总动脉的情况 随血压级数增加,颈动脉厚度IMT、斑块检出率及RI逐渐增加,而PSV和SR逐渐降低,高血压组各级别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间PSV、RI及SR比较±s)

表3 各级高血压之间颈总动脉各指标比较±s,n(%)〕

3 讨 论

老年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已成为老年人群高发病之一,并由此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多种并发症和较高的伤残率,现成为老年医学临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原发性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8,9〕,罗浩等〔10〕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患者,并且血压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明显。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筛查有利于高危患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

本研究说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正常生理结构有所改变。分析原因:邹中平的研究发现,高血压时颈动脉 IMT 增厚,斑块发生率增高,随着血压的增高,血流对血管冲击力增强从而损伤血管内膜,有利于脂质在管壁上沉积,促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降低;同时造成斑块的形成,使管腔变得狭窄,血管阻力变大,最后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血管并发症〔11~13〕。本研究又通过比较高血压不同级别的亚组,提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 增厚的程度、斑块发生率与血压呈正相关,袁慧娟等〔11〕的研究也证明了这点。同时颈总动脉PSV及SR显著降低,RI显著升高,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初步特征〔14〕。本研究结果表明了剪切应力的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与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相符〔15〕,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血流剪切应力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在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各种评价方法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动态测定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评价手段,能较为准确地检测颈动脉多项血流动力学的参数,在临床中对于预测脑卒中、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对健康老年人因年龄递增造成的老年性动脉硬化,定期观察、早期预防并发症发生,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检查应是常规检测手段之一。

4 参考文献

1周鹏飞.甲状腺病变30例CT诊断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0):56-7.

2陈燕铭,熊肇军,尹琼丽,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脂联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10):842-6.

3李建初,徐钟慧,袁 岩,等.动脉粥样硬化性与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差异〔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12):1054-8.

4侯佳宁,徐 敏,黄 韵,等.2型糖尿病患者趾臂指数(TBI)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3):195-8.

5吴杭娟,方 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及临床价值〔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16-7.

6邓连桂,王晓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的检查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11;20(2):155-7.

7Hu Z,Hou QZ,Zhao S,etal.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of the carotid arter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ubclinical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H-type hypertension〔J〕.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2012;32(8):1175-8.

8张自云.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3;3(3):31-3.

9杨春梅,袁志红,曹学萍.探讨彩超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5):67-8.

10罗 浩,韦 慧.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2):1685-7.

11袁慧娟,田 睿,朱好辉,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2;7(5):370-5.

12高明杰,华 扬,贾凌云.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颈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超声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10):1691-8.

13薛满忠,李永杰,高旭光,等.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1):762-5.

14赵文娟,安中平,王景华,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1;51(9):13-5.

15陈 今,李晓彦,杨显国.彩色超声观察低血压患者血流剪切应力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31-2.

猜你喜欢
剪切应力多普勒颈动脉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结构半主动控制磁流变阻尼器流变学模型研究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型钢推钢机导向杆断裂原因分析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