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敬爱的邓六金奶奶

2014-09-15 06:08黄硕忠
百年潮 2014年7期
关键词:保育院革命奶奶

黄硕忠

1997年7月,出于对革命老前辈的敬仰和爱戴,我和女儿带着家人的期望,从家乡广东陆丰县的一个小渔村来到首都北京,拜望敬爱的老红军邓六金奶奶。

邓六金奶奶1929年参加革命,成为一名女红军战士。作为我党红军时期最早的妇女干部之一,她历经艰难险阻,凭借坚强的革命意志克服重重险境,参加了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后,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妇女部部长。此前我们从未见过她老人家,父亲当年东江纵队的战友和邓六金奶奶很熟悉,经其安排,我们一路辗转到了北京。

我和女儿到北京后,按照父亲战友提供的地址,来到红霞公寓大门口。旅途疲倦加上中午天气炎热,女儿一到门口就中暑晕倒了,双眼紧闭,脸色苍白,额头不断冒出汗珠,我慌得不知所措。就在这时,从楼上下来几位老奶奶,她们赶紧抱起我的女儿,一边掐住人中穴位,一边按摩她双手的关节并推拿全身。不一会儿,女儿就醒过来了。几位老奶奶中,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一直期待见到的邓六金奶奶。她老人家得知我们是远道而来拜访她时,便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家里。我问邓奶奶:“我女儿还要不要去看看医生?”邓奶奶说:“不要紧,我们都是孩子们的医生。”她还略带幽默地说:“你看这就是雷洁琼‘大夫(雷洁琼在广州从事地下工作时与父亲共过事)、王定国‘大夫(谢觉哉夫人),你女儿在我家休息几天就会好的。”我很不好意思地说:“这怎么行呢?”邓奶奶说:“这有什么要紧,过去你们家不是也接待过很多的同志嘛!”就这样,我们在邓奶奶家住了下来。邓奶奶用民间传统疗法刮痧,为我女儿治疗中暑。几天后,女儿的身体便完全康复。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几年,女儿也已长大成人,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1938年春,邓六金奶奶在中央党校遇到了曾山。不久,他们喜结连理。爱情犹如甘露,滋润着他们的生活。1939年7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取名小丁。当时,由于革命生活异常艰苦,她只好将儿子送到瑞金老家由婆婆抚养。1950年,曾山任上海市副市长,她将大女儿和二女儿从乡下接到上海,安排在纺织厂当工人,平时都住在工厂。大女儿和女婿后来又从上海调到湖南省常德纺织机械厂工作。邓奶奶夫妻二人不但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对子女、亲属更是言传身教、严格要求。

邓奶奶既是母亲,更是一名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人,当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一大批革命者的后代需要抚养时,她毫不犹豫地接过了组织赋予的重任,和战友们一道白手起家创办了华东保育院。邓奶奶不仅对工作尽职尽责,对革命后代更是无微不至地关怀。华东保育院有100多名革命烈士的遗孤,她都能一一叫出名字。华东解放区刚刚建立时,保育院粮食紧缺,她四处求援,不仅为孩子们争取到了大米、猪肉,还争取来了五头奶牛和四只奶羊,使孩子们能喝上牛奶、羊奶。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养,面黄肌瘦的孩子们脸色都红润了。

战争年代缺医少药,一次,保育院的一个女孩得了肺炎,华东局医院系统找不到一支青霉素。她立刻找了两匹马,带着一位护士来到济南,在一所教会医院买到了青霉素,来回300里的路程,两人马不停蹄,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这件事体现了她慈母般的伟大人格,也体现了她对儿童护理工作的精心和热爱,更体现了她对革命后代的一片深情。

母爱无私,大爱无边。她把毕生精力和心血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后代。对这些革命遗孤,她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亲切关怀,悉心照顾。她被后辈们尊敬地称为“红色妈妈”。在他们的心目中,邓奶奶的确就是他们最亲、最慈爱的妈妈。

今年是邓六金奶奶逝世11周年,邓奶奶的乐观、开朗、宽容,以及对生命和革命事业热爱的品格深深地影响着下一代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编辑 韩冬梅)

(作者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猜你喜欢
保育院革命奶奶
给奶奶按摩
国共合作对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的影响
奶奶喊你吃饭啦
抗战时期儿童保育会儿童保育工作浅探
奶奶驾到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我记忆中的保育院妈妈
粉红革命
我家也有奶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