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荒原中的一角童心世界——论卡尔维诺小说的童话叙事

2014-09-16 01:46喻晓薇
山花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卡尔维诺童话儿童

喻晓薇 刘 剑

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蒸汽机咆哮着,喷出阵阵恐怖诡谲的白色烟雾;前所未见的机械在工厂里轰鸣,惊醒了婴儿们的甜梦;两次世界大战留下的硝烟,结成了漫天的乌云,狰狞地俯视着大地。在这片“荒原”之上,一切美的事物早已在苦难中凋谢,所有的信仰都被坦克履带碾碎。人们向天空召唤,他们需要一位“弥赛亚”①,来安抚他们惊恐的灵魂,领他们到达“锡安”②。

于是造物之主给世人派来了卡尔维诺——一个作家、吟游诗人、骑士、占星术士,一个为所有成人讲童话的人。

“童话是真实的。”这是卡尔维诺毕生坚持的创作理念,卡尔维诺对凝固僵化地认为文学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说法十分不以为然,甚至进一步宣称:“我认为,作家描写的一切都是童话,甚至最现实主义的作家所写的一切也是童话。”③综观其创作历程,从1947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到1983年写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帕洛马尔》,还有不得不提的由卡尔维诺搜集整理的《意大利童话》(1956年)一书。卡尔维诺的所有作品,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散发着童话般的独特魅力。

儿童视角

所谓“儿童视角”,即“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小说的叙述基调、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所选定的儿童视角”④。

儿童视角在《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卡尔维诺是通过这个叫皮恩的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的。小说一开始,皮恩就在街道上恶作剧,戏弄过往的行人,这无疑是一个孩子的行径,符合一个十三岁儿童的身份。随后,被他戏弄的人开始反击,骂他是“拉皮条的”,取笑他有一个“献床垫的姐姐”。但是皮恩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他不知道“拉皮条的”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白“献床垫”代表什么,他甚至在酒馆里公开讨论她的妓女姐姐,他不知道这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这正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儿童在面对成人社会时表现出的无力。街道上的孩子都不肯和皮恩一起玩,皮恩感到很失落,他会嫉妒地看着别的孩子做游戏,因为他到底是一个孩子,虽然他过早地卷入了成人的世界,但是心中的童真依然存在,渴望伙伴是一个儿童的基本需求。皮恩甚至偷看姐姐和嫖客的交易,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拥抱、厮打,弄得声嘶力竭。儿童不了解禁忌,也没有羞耻的观念,这样的描写将皮恩还原成了一个真实的儿童。

然后皮恩偷了德国人的手枪,因为一个孩子的好奇心与虚荣心。他不知道在成人的世界里失去枪是何等的大事,只是为了好玩,就去偷了。到以后的越狱、伏击、作战这些事情,皮恩也没有害怕过,他都是兴奋地参加甚至表现得比成年人还勇猛,原因在于他不用考虑这些事情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某种层面上,是因为儿童对死亡缺乏了解,所以才会毫无畏惧,这很符合儿童天不怕地不怕的特点,行事从不考虑后果。

儿童的注意力也是异于成人的,他们的目光往往聚焦在一些成人不会注意到的地方,他们的感觉对自然万物异常敏感,他们比成人更接近“神性”。例如,皮恩发现了一个没有大人知道的地方——蜘蛛筑巢的地方。他耐心地和蜘蛛一起玩耍,他能看清蜘蛛背上的花纹图案。在逃亡之时,他可以躲在康乃馨花丛中不被发现。最重要的是,他感觉到了游击队中弥漫的细微的动摇与骚乱,并敏锐地察觉了队长与厨师老婆之间不正当的关系。

儿童视角在叙事中的广泛应用,使卡尔维诺的小说散发出一股迷人的童话的香味。读者能在这种无处不在的童趣中会心一笑。

分离——对抗——回归:童话化情节模式

欧洲民间童话情节模式大多是以分离为起点,即主人公的离家;之后主人公会遇到一个二元对立的选择,也就是对抗模式;最后主人公会在神秘力量(一般为代表自然力量的动物、精灵、自然神)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并回家。以卡尔维诺编撰的《意大利童话》中的《无灵之体》为例,年幼的朱瓦宁离开了家乡,来到国王的宫廷;国王命令他去救出被巫师绑架的公主,不然就处死他;朱瓦宁得到了狮子、狗、鹰、蚂蚁的帮助,打败了巫师,救出了公主,带着公主回到了家。这就是一个标准的童话,包含了一个童话所应具有的基本要素。

在他的第一部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里,主人公皮恩就是一个年幼的孩子,他因为好奇与闲汉们的怂恿,偷了一个德国水兵的手枪,于是被投入监狱。这里,童话的第一个主题——分离——已经显现出来。

分离的原因可以归结两点:父亲(君权)的衰弱和物质的匮乏。

分离之后,主角们会迎来一场对抗。在对抗中,人会遇到各种阻碍。其中有非理性的恐惧、有对自然未知事物的恐惧、有敌对势力的威胁与扼杀,还有处于道德困境的内心挣扎对抗。具体归纳为“与天斗、与人斗、与自己斗”。

在童话中,主角们遇到的阻碍大多是“怪力乱神”一类。例如,《无灵之体》中的邪恶巫师;格林兄弟的童话《白雪公主》中,障碍是邪恶的巫婆兼继母皇后;而《小红帽》中,小红帽遇到的阻碍是凶残的大灰狼。而在卡尔维诺的作品中,为了使作品更加迷人,更加复杂,从而脱离简单幼稚的童话形式,卡尔维诺精心加工,让作品中的对抗模式若隐若现,并让其中的对抗错综复杂,小说中的人物遇到的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冲突模式,而是多种对抗冲突混杂纠葛,使情节更加扑朔迷离,故事更加迷人,从而达到源于童话,又超越童话的境界。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中,皮恩在逃亡之路上遇到的障碍可以归结为:法西斯敌对势力、游击队内部斗争、内心的道德对抗。首先是德军的追捕与围剿,威胁着皮恩;其次是游击队内的种种怪象与争斗,同样令皮恩迷惑不解、不知所措;最后还有皮恩以往的人生经验与道德遭遇全新的思想与道德体系的冲击,令他的内心陷入痛苦挣扎。《贝维拉河谷粮荒》中,一声不吭的比斯马面临的是德军无情的炮火与内心无比的恐惧。《糕饼店窃案》中,几位贼子一方面要应付警察的抓捕,还得应付腹中的饥饿,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阻碍者出现的警察,在到达糕饼店后,居然产生了异化,从而加入偷食糕饼的行列,警察们离开警局的原因是公民权利受损,在糕饼店同样也面临了饥饿与职责的双重对抗。再将目光转至《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一分为二的子爵》中,梅达尔多子爵面临的对抗十分直观,即自己左半身与右半身的对抗,实质还是善良与邪恶的对抗、欲望与道德的对抗。而可爱的居住在树上的小男爵,受到的是诱惑,诱惑他离开树木,走下地面。其中有亲情的诱惑:包括母亲与兄弟;爱情的诱惑:唯莪兰特以及他的其他一干情人;还有自己内心时而迸发的“下树去”的念头。除去诱惑,男爵也面临许多威胁:父权的威胁;情人的威胁;果农的威胁;大自然的威胁等,时刻想将他从树上赶下地。《不存在骑士》则简洁许多,骑士的障碍是对自身定位不明,他时刻在思考自己究竟为何人,自己将何去何从,以及自身存在的意义。

保尔·圣伊夫在《佩罗的童话及相应的故事》中提出,欧洲魔幻故事某些题材的基原为仪典(成年仪礼和狂欢仪典);普罗普也在《魔幻故事的历史根源》中提出“成年仪礼是魔幻故事结构的总的基原”⑤。而作为故事结构要素的分离与回归, 即在文化特性和功能上与成年仪式成长阶段存在一定的对应。卡尔维诺说过:“民间故事……尤其是那些即将决定人们命运的人生阶段的记录:例如年轻人的出生(本身就往往预示今后的命运),离开家乡,最后经过种种人生的磨难, 长大成人, 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员”⑥。所以分离——对抗——回归的故事其实也是成长的故事。

叙事的简单化、重复化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和其他叙事种类相比,童话具有独特的叙事形态,以迎合儿童的接受心理和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美国民俗文学研究学者斯蒂·汤普森将童话叙事特点归纳为九个方面:

1.一个童话不能以最重要的活动部分作为开端,也不能突然就结束,它需要一个从容的介绍。故事要超过高潮向轻松、安定的方面变动。

2.重复是普遍存在的,这不仅使故事有了悬念之觉,而且也使故事展开得更充分,由此构成了故事的骨架。这种重复大多是三叠式。在一些国家,由于其宗教传统的象征性,这种重复也可能是四叠式。

3.一般地说,只能两个人同一时间出现在一个场景里。如果有更多的人,他们中只有两个人是同时行动的。

4.对立的角色互相发生冲突,即英雄和反派人物,好人和坏人。

5.当两个人以同样角色出场时,他们往往十分弱小且为双胞胎。但是当他们变得强大时,他们可能成为敌对的双方。

6.在一个群体中,最弱小或最差的一方转变为最占优势的一方。最小的弟弟或姐姐常常是胜利者。

7.性格是单纯的,正是这种特点的直接影响,人们注意到,故事里的人物没有任何生活以外的暗示。

8.情节简单而从不复杂化。一个故事一次能讲完。如故事情节有两个或更多的枝节,这必定是填充了的文学迹象。

9.每件事情都尽可能简单地处理,同类事件尽可能描述得接近相同,不要试图使事件复杂化。

可以总结出童话叙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简单化、重复法、二元对立性。

真善美等普世价值观的传达

童话在娱乐孩子们的同时,承担着一个意义重大的任务,就是将代表普遍价值观念的包含人性善美的因子,传递给孩子们,像小小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间,以期日后开出真善美的花朵。童话还能通过天马行空、荒诞不经的想象,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美人鱼》中对公主忠贞爱情的赞颂、对王子移情别恋的无声的谴责;《小羊倌》中教育儿童不要调皮捣蛋,并向顽童们宣扬知错能改的救赎之路;《银鼻子》里强调智慧才能战胜邪恶;《无畏的小乔万尼》教给孩子们勇气与智慧等。

卡尔维诺的大多数作品并不涉及重大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只是默默地在作品中传递着一个个简单浅显而富有教育意义的道理。在《迷人的花园》里,通过两个平民儿童与贵族儿童的比较,强调了自然对于儿童的重要性,儿童应当在自然界成长,而不是与自然界隔绝,在温室中成长。在《午后·亚当》中,进一步强调科学教育与自然教育对于儿童来说缺一不可。《一分为二的子爵》里,表现善恶虽是二元对立的,但并存才能和谐。《裸泳》对儿童美好的天性与品格进行了礼赞;《诗人出海》则把目光转向下层贫苦渔民,向他们表达了深深的同情。《不存在的骑士》警示读者,必须不懈地追寻真理与自我。

这些简单的精神内核,与民间童话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同样都是为了教化,为了向下一代传达人性中的真善美等普世价值观。

结 语

卡尔维诺曾经忧心忡忡地说:“有时候我觉得世界正在变成石头。”⑦因为机械化的工业文明带来的僵死正在人类社会中蔓延,甚至连文学也不能幸免。“……我们越来越关心文学与图书在科技与后工业时代的命运如何。”⑧这种担忧源自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的使命感。卡尔维诺通过对最原始的文学类型——童话的模仿,让文学回复到初始阶段的灵性与魅力,从而起到了“碎石”的作用。在他的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即《美国讲稿》)中,卡尔维诺重申了他的文学创作观,提出了“轻逸、迅速、确切、易见、繁复”五个要点。每一个要点都与童话(神话)密不可分,都是为了挑战日趋呆板的文学现状。

孩子们需要童话,来安放他们飞翔的童年,来实现他们不羁的梦想。大人们需要卡尔维诺,在冰冷的工业文明荒原上,像孩子一样静静地做一个梦。

注释:

①《圣经·旧约》中的救世主。

②《圣经·旧约》中犹太民族的“圣山”。

③崔道怡:《“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下册)》,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844页。

④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1期,第78页。

⑤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魏庆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5页。

⑥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文铮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

⑦⑧卡尔维诺:《美国讲稿》(萧天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29、31页。

猜你喜欢
卡尔维诺童话儿童
卡尔维诺的月球计划
卡尔维诺(素描)
卡尔维诺名言五则
小说终须是『寓言』——合说汪曾祺与卡尔维诺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