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与引导

2014-09-16 01:46
山花 2014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大学生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32次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网民数为2.48亿,较2012年年底增长了1493万人,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学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而手机网络文学网民数为2.04亿,较2012年年底增长了2185万。手机的便携性,可以使阅读随时随地进行,更是满足了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需求。网络文学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为52.9%。可见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阅读和娱乐方式。因此,大学生网络文学的阅读现状、阅读心理及其对审美观念、价值意识等的影响,就不能不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现状及接受心理

与传统的纸质媒介不同,由于网络文学大量采用声音、图像、视频等材料,显得立体、直观、生动、多彩。可以在超文本的视觉、听觉、知觉、想象阅读中互动与体验,使阅读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根据问卷调查,有70%的大学生每天会花上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网络文学阅读。不少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的动因,一开始并非追求文学审美。而是因为课堂上有的教师上课或知识陈旧,或照本宣科,过于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严格的课堂纪律,又不能缺勤。于是,将网络小说下载在手机上,在无聊的课堂上阅读便成为了他们最佳的选择,阅读的方便快捷是大学生选择网络文学阅读的客观因素。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普及的今天,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进行网络阅读和下载,只要有空隙就可以阅读。因此,不管是在教室、宿舍、公共场所还是在私下独自的空间,想阅读就能阅读。此外,繁忙的大学生活需要放松,就业等潜在压力需要舒缓,阅读小说无疑是放松和舒缓压力的最佳方式。这种休闲式的阅读,使他们不会刻意去记住所看书的名字,而只是为了放松和休闲。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学生希望在网络文学阅读中获取有益信息,对自己的人生、事业、为人处世有一定的指导。

网络文学之所以吸引大学生,是因为它切合大学生的心理。由于网络写手大都为年轻非专业作者,他们笔下的世界反映了年轻人的真实世界,带有浓郁的平民意识。李寻欢在描述网络文学写作状态时就说:“自由,不仅是写作的自由,而且是自由地写作;平等,网络不相信权威,也没有权威。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权利;非功利,写作的目的是纯粹表达而没有经济或名利的目的;真实,没有特定目的的自由写作会更接近生活和情感的真实。”[1]表达了网络文学写作注重的是自由心态、自我表达和自在方式,无疑更能引起大学生共鸣,与青年大学生追求心灵的自由,放飞理想,让个性向世界敞开,以超越现实的苦闷和羁绊的追求一拍即合。根据问卷调查,在文学网站划分的十大类网络文学作品中,玄幻、奇幻、仙侠、都市、历史等类文学作品最受大学生们所喜爱。男同学比较喜爱玄幻、奇幻和仙侠类小说。在这些小说中,他们陪着主人公一步一步地变身,由社会的底层走向世界的巅峰,实现了“屌丝的逆袭”。并相信人生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经历磨难后一定能叱咤风云。越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学生,越会在这样的小说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在都市、职业小说的阅读中,除了佩服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精彩的文笔外,他们更会从中感受到自己身处的现实社会,反思现实与小说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玄幻、奇幻和仙侠小说实际上寄托了现代大学生对未来的幻想,都市、职业小说则弥补了人生经验的不足。而女生大部分偏向于都市、青春、言情类网络小说,因为这些小说迎合了大学生们的少女情怀以及她们对爱情的美好幻想及憧憬。爱情是一个古老而恒新的话题,也是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渴望爱情、憧憬美好的爱情不仅使他们情绪欢愉,也让他们生活充实。但多数大学生在看小说时都会有所感悟,但也有不少看完就忘。认为这类小说太过普遍,且幸福都是一致的,因此不屑于去品味这些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更不会深究小说的社会意义。也有部分学生喜欢阅读历史、军事类的网络作品,这是基于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资料尚未解密,教科书的内容过于干瘪,青年人固有的叛逆意识,以及对社会的怀疑及批判,野史和历史类趣评更能让他们接受。

面对网上海量的信息,大学生对文学阅读的选择并非漫无边际,首先是选择同龄人的推荐和畅销的作品。朱迪思·瑞奇·哈里斯在《教育设想: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做》中认为,同龄人的相互影响比父母的影响重要得多。的确,在学校、父母、教师影响越来越弱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对同龄人越来越信赖。当同龄人向同龄人推荐作品时,往往会得到大多数同龄人的热捧和追随,并在网络的交互中讨论感想、阅读评价、发帖赞同等。畅销,就意味着很多人都在看。他们看书的途径和寻找书籍的途径,主要来自起点中文网,一般在起点中文网上排名前一百的,阅读量都相对较大。好奇是人类的天性,从众是中国人固有的性格,至于看点是什么、是不是真的那么值得去看并不是他们过于深究的。其次,影响社会文化思潮或反映社会文化思潮的作品。“社会思潮是以一定的社会心理为意识基础,以相关社会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在一定历史阶段具有一定影响的社会意识的活动形态。”[2]社会思潮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某种意义上,网络阅读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当一种全新的媒体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以一种革命性的姿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时,作为趋新若骛的青年人,要想置身事外是不可想象的。最后,表现时尚的作品。追求 “时尚”是大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而网络文学这一时尚产品又是他们经济条件能够承受的,以客观的心态去了解时尚的网络文学,从而达到关注时尚、与时代同步的目的。

网络文学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网络文学的存在形态对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据中国互联网中心报告,对网络文学,初中生阅读较多,高中生阅读较少,然后在大学阶段阅读者增多。在高中阶段,学生全力以赴应对高考。而高考的标准答案体制,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束缚,一切为了考分,形成了线性思维模式。大学以后,弹性的学习时间,网络的方便快捷,媒体兼容平和的机制,非中心性的特征,自由开放的形式,匿名的见解表达,对权威的消解,无疑切合了青年学生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希望在平等交流中追求真理,喜欢在对社会现实思考中选择真知的特点。激活了大学生多角度审视生活的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了多向度思维。个体意识也得以发展,批判意识得以增强。

其次,网络文学的平民化视角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更新:

网络文学抛弃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平等的互动,消解了精英意识的傲慢,脱下了社会人的面具,用真实的心态来面对网络,自由情感和生命力在此任意地挥洒,成为了真正的平民文学。对文学创作功利性的缓解,充分发挥了其愉悦功能。赏心悦目的游戏性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学生年轻的心理需求及感官快感。同时,网络文学批评的互动,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意志劝服企图,而是平实、朴素和直接的大众化和平民性的评论方式,由此,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平等沟通等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便渐次深入人心。

最后,网络文学的内容对大学生人性复归的呼唤和生活阅历的开拓:

传统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典型化书写模式,使作品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网络文学平视现实,原生态再现生活的平民化书写,表达的无所顾忌,真情实感的肆意宣泄,使人真正还原为人,完成了人性的复归。琐碎的语言描写琐碎的生活,还原了生活的真相,也加深了大学生对生活的真实体悟和了解。而网络的互动性特点,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自由、平等的直接对话,不仅可以了解作者的想法及作者赋予作品的内涵,还可以与众多的读者讨论作品,丰富的意见,独特的观点,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行万里路,交千般友,开阔了眼界,获得了看问题的多元视角取向。

当然,网络是把双刃剑,其消极影响也不言而喻。如“以游戏冲动代替审美动机”,“读书”转为 “读屏”的消遣式阅读随意性,深层阅读意义递减,低俗、暴力作品的影响,等等,已多有论述,兹不赘述。正如张抗抗在担任网易中国网络文学奖评委后就深深感叹:“上网为人排遣孤独同时也能够使人更加孤独;网络给人一个虚拟的广阔天地却同时也会使人与实在的生活隔绝;网络给予人们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与享受,却同时疏离了绿地和自然;网络使人成为世界上知道信息最多却同时又是思考最少的人——当我们被笼罩于那覆盖全球的巨网之下,狂热迷乱之中,还有没有透气的网眼让我们呼吸?”[3]

网络文学导读策略

首先,从网络技术的层面对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进行引导。丹尼斯·麦奎尔曾说,“假如我们的经验世界是以技术为中介的,那么技术本身应该存在相关性”。[4]网络的产生,为人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标志着以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为物质载体的网络文化渗透到现代生活之中,虚拟的网络空间,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去中心化”的双向交流等,成为新的文明时代的技术前提。科学在社会化的同时,社会也在科学化,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人在正常使用技术的情况下,总是永远不断受到技术的修改。反过来,人又不断寻找新的方式去修改自己的技术。”[5]技术只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因此,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强化信息导航,强化社区阅读指导,打造阅读中的意见领袖,是引导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的必要手段,同时利用网络阅读评论、网络阅读统计数据、网站推荐等方式进行引导,以达到运用技术手段来建构价值理性的目的。

其次,从文学“阅读本体”的角度进行阅读引导。阅读是将文学作品与作者、读者联系起来的行为方式,在阅读中,构成了读者与作品、作者间的相互对话、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网络文学的繁荣,必然与文学现代性及审美现代性的进程相伴随。因此,不管是传统的文艺理论,还是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理论,对网络文学阅读、审美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正如“五四”时期的文白之争,白话文最终在新的理论的导引下走向成熟。

网络文学的阅读主要是消遣阅读、解构式阅读、“浅”阅读,那是因为读者在阅读欣赏这些作品时,将之定位于消遣,而作品本身的浅层次,也无须理性思考。因此,通过阅读与评论催动网络文学的精品,鼓动大学生创作精品、发现精品,是网络文学创作与阅读的重要任务。即便今天的网络文学没有精品,学生的阅读也仅止于宣泄,那么,文学阅读的指导也应该是让“阅读本体”在恐惧和欲望转化为社会、历史、文化等层面的艺术形式中,让低层次的、无意识的欲望和恐惧得到满足和宣泄。同时,通过互动式的对话批评,将丑陋的、不容于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东西引导转化为富有快感和美感内容。让“阅读本体”在富有意味的形式中构筑自己的审美对象。

最后,强化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其阅读的自我效能。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文素养的问题。欧阳友权在《网络文学的人文底色与价值承担》中说,“人类把文学送进网络,不是要在此演绎工具理性,而是在一个新的场域里寻求‘诗意地栖居’方式”。[6]不管是网络文学阅读,还是传统的经典阅读和诗意阅读,没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就无法“诗意地栖居”。因此,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是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引导的基础。强化大学生的“本体”意识,培养其自主、独立、批判精神,增强其人文素养,引导其对阅读规律的认识,是网络文学阅读导引的必要手段。而作为网络文学阅读群体的大学生,虽然生活阅历有限,但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会使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阅读。

[1] 李寻欢.我的网络文学观.http: //www3.rongshu. com/poblish/ readArticle.asp? id=4581.

[2]王炳权.深入理解社会思潮的基本内涵[J].北京:高校理论战线,2010:11.

[3]张抗抗.网络文学杂感.新语丝电子文库. http: / /www. xys. org.

[4] [荷兰]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崔保国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0.

[5]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79.

[6]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人文底色与价值承担[J]求是学刊,2005(1).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大学生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大学生之歌
网络文学的诞生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