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厚 读透 厚重 厚实

2014-09-16 16:06顾文雄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谈迁富兰克林诺贝尔

顾文雄

任何艺术总在追求完美,但总难免留存缺憾。教学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总是有遗憾的,最大的遗憾是它的单薄。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文本读厚,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给阅读留下更为广阔的空间,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读厚”。

教学励志故事类课文,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空白”,感悟人物情感,在学生心中激起更为广泛和强烈的阅读期待,有效地补充课外阅读,读厚文本。

一、寻找故事里的“故事”

作为小学教材的课文,篇幅不长,难以把故事的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于是,故事发生的源头在哪里?故事的发展中有什么样的值得关注的细节?故事还会发展到哪里?……这些都会成为阅读期待,因为这些题材本身就很吸引学生,天然的具备了期待的要素。

有一名学生在学完《诺贝尔》后,问:前面说“诺贝尔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后面说“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上文讲到的哥哥呢?他的弟弟也在研究炸药?还有学生问:诺贝尔为什么不设立数学奖?等等,这些有答案吗?

我对学生说:有,这需要你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二、感悟故事里的“信念”

感悟故事中人物的信念,是这类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他们的信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谜”。这个“谜”便是很好的阅读期待。

学习《天火之谜》,学生想弄个明白:为什么富兰克林要顶着人们的不信任和冷嘲热讽通过危险的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为什么成功之后,“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我引导学生先到课文中寻找。学生找到第一自然段:“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和学生一起讨论。有的说:对科学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吸引,是伟大科学家的天性;有的说:因为雷暴对人的伤害、对树木建筑物的破坏很大,富兰克林为了避免这种伤害,才下决心揭开这个谜。

《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李时珍的信念“从小立志学医”,爱迪生竟然是“迷恋电学实验研究”,齐白石的信念也许是“不教一日闲过”。

学生感悟伟人的信念,才能树立自己的理想。

三、特写主人公的“表情”

表情,表达的是他们的内心。特写主人公的表情,就是走近他们的内心。引导学生触摸他们的肢体,感觉他们的心跳,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的表情特写。

富兰克林的“表情”有哪些?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回答“取笑”最好的办法就是事实。这个“决定”足以看出富兰克林的冷静、聪明,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一个科学家如此“疯狂”,因为“成功了!”。多么不容易的成功啊!是冷嘲热讽中的“成功”,是“雷电交加”、有着生命危险的“成功”,更是解决了千百年来人们误解的成功!那是对人类负责的成功,那是回答了全人类的成功!原来,富兰克林的心里装着许许多多的人,过去的,现在的,以及未来的。

同时,还应特写主人公的其他生动有趣的“表情”。教到《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正好《时代学习报》上有一段谈迁拒绝为别人写“假信”的故事。谈迁,虽然家境贫困,尽管可以靠手中的笔为他人服务增加些贴补;但谈迁不道德的事绝不做。小故事,“表情”丰富,原来谈迁还是这么个有骨气的人——骨气,不正是真正的史学家的品质吗?富兰克林,不仅仅在科学上成就卓越,在其他方面也享有声誉。非常有趣,一个发明炸药的科学家设立和平奖,学生发现为什么没有数学奖?这些答案都能够找到。我在给学生讲爱迪生关于“绅士演讲”的趣闻时,学生笑了——一个多么可爱的大发明家……

四、走近相伴主人公的“人”

故事,不能没有人;故事,因为人而精彩。

读故事,不仅要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还要走近和主人公相伴的人。

《天火之谜》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这个“人们”是哪些人们?“一般人”是谁,能不能举例说明?“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哪些人?不要小看那些无名无姓的“广大群众”,他们都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他们的力量大着呢——每个人都有故事、也都在编写故事。众多的不理解、不相信,孤单的、极少数的坚定者,一起书写了一段回肠荡气的科学史。

谈迁由于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是谁把书借给了谈迁?一百多里路才抄到的是谁家的书中的史料?后来他“四处寻访”,寻访的又是哪些人?谈迁,没有说到亲人。他的父母、孩子、妻子呢?他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日常中的谈迁过着怎样的生活?李时珍“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本草纲目》;其间,他的家人又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他们背后的那些不可或缺的人在哪里?

这些都为读厚文本埋下了伏笔。

阅读期待,就是要老师指引学生把文本读厚、读透。当然,读厚、读透不一定在当下,还可以在未来。有个词叫“厚重”,文本因为“读厚”才显示出它作为教科书的重要;还有个词叫“厚实”,文本因为“读厚”才能让阅读教学的目标得到落实。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镇湖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谈迁富兰克林诺贝尔
阿克苏诺贝尔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019年诺贝尔颁奖
灵魂歌后艾瑞莎·富兰克林离世
吾手尚在
吾手尚在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印刷工富兰克林
百年诺贝尔
诺贝尔的防爆包装——纪念诺贝尔诞辰180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