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生成“巧”预设,让课堂生机盎然

2014-09-16 07:26孙兴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王老师预设师生

孙兴华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认识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于是,倡导“以生为本”,注重课堂的生成与预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但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的教学,将会导致无视或忽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尽管这堂课多么的“环环相扣”,突出的是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无论怎样的生成,教师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引导作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呢?

一、精心构思“预设”,为“生成”铺路

课堂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基于充分的预设,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只有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让预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课堂中的生成才会因预设而更精彩。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离开学生的主题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

二、不断调整“预设”,为“生成”润色

【案例一】《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在学习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知识后,我与学生玩起了猜年龄的游戏。

师:猜猜看,王老师今年几岁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1:我猜王老师今年32岁。

师:(没想到学生第一个学生就猜得非常接近)你猜得小了些?

生2:我猜王老师今年34岁。

师:你猜得大了些?(此时学生兴趣空前,都举着手想答)

这不是太容易了吗?我只得顺水推舟——“一起猜吧!”“33岁!”孩子们齐声高喊,得意极了。而我,原本打算用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作提示,现在真是“枉费心机”了。我不甘心地追问:“你们怎么会猜得这么准?”

生3:“你的女儿年龄和我差不多,所以你的年龄与我妈妈的差不多”

多聪明的孩子!这既是对学生发现的肯定,又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看来课前的预设“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知识点的巩固在这里已纯属多余,根据课堂生成情况,我立刻调整教学环节和训练的侧重点,加入了师生、生生猜数游戏,通过抓不同的实物,如花生米、糖块,黄豆等来猜数量以及根据所抓物体的数量,猜可能抓到了什么的活动,进一步强化知识点,渗透估计策略,加强数感的培养。

三、即时准确“预设”,为“生成”助威

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源于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它存在着很大的变数,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预设,还得有根据学情而即时做出预设的本事。

【案例二】《认识角》

师:树叶面上有角吗?

生1:我感觉它是尖尖的,应该有角。

生2:它的两边弯弯曲曲,不是平的,所以不是角。

生3:(激动地说)老师,虽然树叶上没有角,但我能将他变出来。

这不正是我的意图吗?于是,我即兴预设:“什么,你能变角?变一个让大家看看。”只见这位学生拿剪刀剪了几下,真的“变”出一个角来,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我适时鼓励:“你真棒!”接下来第二个学生拿出一根铅丝,说:“我也能把它变成角。”只见他把铅丝折过来,捏了捏,又是一个漂亮的“角”。同学们十分兴奋!“感谢两位同学带给我们的精彩,同学们,你们能创造一个角吗?试试看!”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快乐地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角。这一即时预设决不是通过教师精心的阐述和强制的灌输就能奏效的,是针对课堂生成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就有了促进生成的极佳效果。由此看来在生成过程中的即时预设可以最有效地达到预设与生成的零距离、全融合。

综上所述,教学中只有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的火花,在预设和生成中找寻平衡,我们才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乐园。

【作者单位:灌南县北陈集镇中心小学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老师预设师生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我们班有多少人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