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老师”引领同伴,培养自主—互助学习能力初探

2014-09-16 10:18潘良晓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小老师组员教案

潘良晓

当前教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教师教的艺术,缺乏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探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那么自主学习要到何种程度?学生是否有这样的能力?以什么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针对种种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自主—互助”学习的理解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互助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此过程并非脱离老师的辅助,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合作性活动,自主地进行交流、思考、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引领学生开展“自主—互助”学习的可行性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示,教他人和向他人解释材料的过程都是最好的用来促进认知精致的方式。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大部分孩子有较强的课堂自控能力、学习的欲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欲望强烈;部分孩子对计划性学习只有欲望没有行动力;个别孩子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及互助学习的意识还不够。以上情况说明了在实施自主—互助学习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在被动的情况下养成计划性学习的习惯及互助学习的意识,长期坚持下来便成为习惯。

三、开展“小老师”引领同伴“自主-互助”学习的探索

(一)教师与学生地位的思考

自主--互助学习根本特性就是一种学习活动,即在课堂内外让学生成为“教学指导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它仅作为教师教学的补充教学策略,不能取代教师教学,教师在开展这一特殊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组织和指导,教师角色转变为指导者,这一活动主要是基于“通过教来学习”这样的理念而开发的。

(二)组织形式

1、小老师组的形成。

笔者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把一个班级分成9个小组,每组4—5人,高年级科学一个单元8节课加上复习课1节,刚好每个小组分到一节课由成员分工合作完成。

2、小老师组的特点。

成员特点:1个语言表达优秀者+2个动手能力较强者+1或2个学困者。语言表达优秀者将培养成课堂上的讲师,动手能力较强者培养成课堂上实验指导师,学困者当助手,当这种模式坚持两轮后,小组成员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

3、师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具体分工如下:

(1)课前

小老师组:组员独立预习教材后一起讨论课,再集体备课,教案初步形成后经教师指导形成较为完整的教案,再制作课件和下水实验,接着由小讲师在教师和组员前面试课,最后经教师和组员反复检验后通过,形成完整的教案和课件。

学生组:组员每个组员先独立预习,再一起讨论对课的理解,找出理解不了的疑惑点。

教师:指导小老师组解读教材和实验操作,帮助其完善教案和课件。

(2)课堂

小老师组:小讲师上台授课,实验操作部分由实验指导师上台演示操作方法及实验过程中下位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助手跟在实验指导师旁边进行帮忙。

学生组:根据小老师的指示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做课堂记录,解决意外事件。课堂最后五分钟对个别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3)课后

小老师组:组员分工批改科学作业本,统计和分析错题,对写错题者进行一对一辅导。

学生组:由小组长负责抽查组员对课堂知识点及实验过程的掌握情况。

教师:对小老师进行评课并查阅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小老师篇

问题一:小老师要备怎样的课?

解决策略:孩子意识中的备课是记录教师课堂提问语,因此在孩子们简洁的“背课”基础上,我与小老师组们不断地互换角色,让小老师们意识到备课还要备回答预问、活动的开展过程及可能遇到的意外及其解决措施。基于孩子的能力基础,师生一致认为把课件做的更细并打印一份当教案,把课堂上的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过程写到相应的课件内容旁边便于小老师理解与记忆。

问题二:小老师的课堂上只专注自己的提问,不关注同学的疑问怎么办?

解决策略:让小讲师对着自己的组员不断练习,并利用课余时间对着同年级的同学就发问,小讲师从同学那里得到了更多的预设和锻炼了提问的水平,增加孩子对课堂的把握能力。

问题三:小老师的课堂缺失评价语怎么办?

解决策略:让孩子关注同学的优点并对其进行口头表扬,当夸奖别人成为了习惯,课堂评价语就由然而发。一节课堂上是一个人人互相欣赏与赞美的互动。

四、开展“自主—互助”学习的感悟

1、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教给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当老师,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之一。

2、创造一个有活力的课堂。不同的小老师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思维模式,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口味不一的课堂感受,这些都增添了课堂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们发散思维的训练。同时孩子们之间的沟通是零距离状态下的互动。

3、人人参与,唤醒孩子们沉睡中“求知欲”。我们的课堂不需要“旁观者”,不需要“看客”,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都是学习的参与者。

4、“差生”也自信。在我们的小老师组合中,“捣蛋鬼”成实验指导师;被人忽视的平庸者成得力助手;自我主义派成讲师。没有不好的学生,关键在是否找到开启他们智慧的钥匙,是否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是否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自信。

【作者单位:瑞安市塘下镇第二小学 浙江】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老师组员教案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小组落幕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