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抑制幼儿攻击性行为,优化托班班级管理

2014-09-16 02:05张小宇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托班攻击性矫正

张小宇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性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故意伤害他人且不被社会规范所允许的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他人欢迎,但却时常发生的一种不良行为。我在组织托班幼儿日常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托班幼儿间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且攻击性儿童中,男孩居多,其具体表现为抢人家的玩具或其它物品,争游戏角色,打人等等。幼儿攻击性行为给幼儿园的生活教育、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先天生理特征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有关,家长过分溺爱、要求、放任幼儿,对同伴、他人的模仿等都是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托班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很难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其行为就会向着与亲社会行为相反的攻击性行为方向发展。那么,如何有效的抑制托班幼儿反复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想,有利的教育及社会环境,无疑是帮助解决地可行途径。作为教育一线的我,应更好地从环境、教育中去认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从而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更好的优化班级管理。

一、创设环境、减少刺激,在规范中弱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们要针对幼儿的需要营造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减少刺激,规范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弱化幼儿攻击性行为创设条件。

首先,我们要给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而不是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阻止幼儿接触不良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幼儿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造成冲突和摩擦。托班的幼儿年龄小,我们在提供玩具时,要充分考虑孩子具有占有意识的特点,做到数量充足,提供的都是人手一份的平行玩具,以减少幼儿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

其次,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如果教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则幼儿必定对教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会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因此,尽量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减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采用说教的方式,以说教移情为主,使儿童感到内疚,有助于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

二、优化策略、寻求途径,在引导中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对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必须依托幼儿的年龄特征,必须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起因、发展,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进行矫正。如:托班幼儿缺乏知识经验,自控能力较弱,社交技能与说平也比较低,所以当同伴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经常会因为缺乏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策略,而采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

因此,当儿童遇到无法解决的社会性冲突与矛盾时,我们可以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矫正。在事后,我们还可以利用价值澄清、移情训练、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谈话活动、情景表演、故事讲述等,组织儿童参与讨论、学习、观察,为儿童树立正确的榜样,鼓励儿童使用非攻击性的方式,如等待、合作、谦让等,减少和避免攻击性行为。

当然,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板脸——隔离——再引导的教育策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对比较冲动、不冷静的幼儿,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做冷板凳”的惩罚,让其独自呆在单独的房间里或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等。这样即可以使孩子体会到是攻击性为发生后的不良反应,也可以有机会其平静,以便进一步与他交谈,但是,运用该法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让其“坐冷板凳”,在帮助其认识错误后要解除惩罚,而且要注意安全,时间不宜过长。

三、家园共育、创新平台,在合作中建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支持者与合作者,有的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放任都可能引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的家长采用惩罚和高压统治的方式来教管孩子的,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他也会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了侵犯、攻击他人的模式。所以,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教育,需要家园共同完成,所以家长一定要与教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要求上达成一致,在合作中建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首先,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转变其教育观念,对儿童不能过分宠爱,要培养他们责任感、同情心和自立意识。我从科学的角度向家长介绍了溺爱的弊端,并对如何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犯错,必须要求他道歉;还可以启发幼儿对攻击性的理解和思考,可设法让他明确打人、推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不喜欢,以便从动机上改正其攻击性倾向等。幼儿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们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他人对其攻击性行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人欢迎、有爱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建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其次,家长还可以运用大众传媒的力量,帮助幼儿选择正能量的影视作品。家长在为儿童选择动画片等影视作品时,一定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其选择能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关心、温暖、团结合作精神的作品,通过这样的形式减少和避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提高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总之,作为托班的成员,每个幼儿都有差异性,教师与家长要正确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应更多地强调爱和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运用有效的策略、家园合作,这才能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土壤,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转变为积极向上的亲社会行为,从而优化托班班级管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机关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托班攻击性矫正
南京江宁区开展送安全进“爱心暑托班”活动
办好“暑托班”是一项民心工程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