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绘画教学中个性的培养

2014-09-16 02:52包玉红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绘画幼儿孩子

包玉红

“儿童画”是指儿童自发的无规范的没有任何限定的能表现孩子观感、思想、感情和想象的创造图像。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十分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往往比较奇特或不合常理,创造出了属于幼儿绘画的独特个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尽全力去维护孩子的这份童心,给孩子提供一片个性培养的广阔的天空。然而,目前的幼儿绘画教学工作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之处。本文就幼儿绘画教学中个性培养的意义、及目前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教学中个性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幼儿绘画教学中个性培养的意义

美术教育是人类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培养孩子从小建立良好价值观、发展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幼儿绘画活动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锻炼他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的统一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 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可以依靠观察、记忆,自己创造视觉符号,自己构成画面空间去表现生活感受、抒发情感、张扬个性,从而获得成就感,促进全面发展。幼儿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许多绘画大师之所以非常看重儿童画,就在于从画面上那些纯真烂漫的构想、有趣的造型、大胆随意的配色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灵感。

二、幼儿绘画教学个性培养方面的欠缺

1、绘画形式方面

目前的幼儿接触到的绘画以临摹为主,想象画、写生画偏少。部分家长及老师习惯用一些简笔画材料,让孩子涂色、临摹;而较少让孩子画一画身边的事物。久而久之,孩子们心中的大千万物有了固定的形象。从而会导致孩子绘画千篇一律,不利于幼儿绘画的个性发展。

2、教学模式方面

“重范画,轻欣赏”。 美术欣赏是丰富儿童绘画语言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观察、欣赏,幼儿可以提高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 ,还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更有助于幼儿的绘画表达。而部分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范画”较多,欣赏内容较少,这就有碍于幼儿丰富的绘画语言的习得,使幼儿的绘画水平提高缓慢。

3、评价标准方面

部分教师认为一幅好画要色彩鲜艳、明亮,要造型“大、多”,要布局“满”有些评价的标准甚至简单到“像不像”。评价面的狭窄,往往让人忽视了孩子的潜力和个性。忽视了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与情绪流露。让幼儿照搬照抄成人的想法和画法,长此下去,孩子对绘画只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创作,造成表达的画面也就越来越刻板。

三、如何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实现个性培养

1、创造良好的审美氛围

一切想象都源于生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新《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要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造欲望。首先,应多引导孩子感受周围环境。带他们欣赏蓝天白云,晴霜雨雪,观察一望无际的草地和五颜六色的套娃。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其次,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学会从过生日,帮妈妈洗碗等生活中的有趣细节中产生创作的欲望。另外,也可以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不断丰富幼儿感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作欲。

2、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儿童画表现的是儿童的思维方式,成人认识世界是凭着理性,而孩子则凭着想象。新《纲要》提出,“我们应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方式。”评价幼儿绘画作品首先要肯定和鼓励,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中点点滴滴的创造,不追求画面的完美,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给孩子前进的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幼儿绘画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我们要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让幼儿为他们敢想、敢画的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得不好也没关系,扫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地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次,我们还要为孩子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共同提高提供平台和机会,从而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绘画活动中应强调拓展思维,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突破单一、僵化的定向思维模式。例如:孩子们在画太阳时总是画一个圆和几条射线,教师可针对这一情况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太阳在想些什么?”“太阳会不会被云遮住?”此时,孩子们笔下的太阳就千姿百态、活灵活现了。在此期间,教师在指导中还要注重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在家园沟通上,教师要积极指导家长转变对幼儿绘画的理解,转变家庭绘画指导中的思维方式和做法。在自我学习上,一个称职的儿童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及审美能力。懂得心理、生理教育,喜欢孩子,热爱儿童美术教育事业。

总之,绘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而绘画教学中的个性培养是发展孩子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创造意识的重要手段,它的意义远比创造出好的作品要大得多。因此,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教师都要认清这一点,才能真正为幼儿提供张扬个性的舞台,才能在幼儿教育中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满洲里市幼儿园 内蒙古】

猜你喜欢
绘画幼儿孩子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