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作家的东南亚行记(一)高棉访棉

2014-09-16 10:31和田通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35期
关键词:棉纺织吴哥窟匠人

和田通(日本)

说到柬埔寨,人们会立即想到吴哥窟。听说吴哥窟以北有个日本人建设了一个村子,让高棉传统纺织得以复活。我觉得很新奇,便去了那里,并且见到了这位传奇人物。

由于连年战乱,到波尔布特时代,古老的高棉纺织技术已经基本失传。1995年,这位日本人只身进入柬埔寨,寻访尚能掌握传统高棉纺织技术的老年妇女。

那时柬埔寨的很多村落里埋着地雷,在其中穿行有很大风险,但他不管,仍然骑着摩托车奔走于村村寨寨,终于找到了这样一位妇女。又经过多次艰难的说服工作,终于动员她全家搬到了吴哥窟以北的这块地方。

那时的这里还是一块荒芜的土地,需要开垦、挖井、种桑养蚕,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几年以后,他们终于在这里纺织出了天然的高棉织品。10年后,村里已经有了200人,由于能够生产全天然的纺织品,声名远播。在络绎不绝的顾客中,不仅有日本人,还有远道而来的德国人、法国人等欧洲人,一些欧洲一流企业还专门来这里研修学习。

我进村看了一下,看见作坊里的纺织女工都十分勤奋专注,全心全意地工作着。每一件作品的后面,还会标上设计师和匠人的姓名,来购买的顾客会和设计师及匠人交谈,并拍照留念。她们能够得到的最好“奖赏”并非金钱,而是与客人直接的交流及获得的肯定。

我对这位日本男士来这里专攻高棉纺的最初动机十分好奇。

“第一次用手触摸古代高棉纺的那种感动,让我终生难忘”,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与周边的柬埔寨匠人一模一样。他年轻时在京都学习过手工纺织,因此一直想织出世界最好的作品。他说,他如此努力的目标不是赚钱,是做出历经百年之后依旧不会褪色的作品。

我在村里的作坊转了一圈,见有织工抱着婴儿,还有其他孩子在跑来跑去。如果是在日本的话,企业或者街道会办托儿所、幼儿园,让织工一心一意工作,但这里好像很不一样。

“孩子们还在母亲腿上玩耍的时候,已经开始亲近纺织,到了五六岁时,纺织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10岁的时候已经能上织机,15岁能织出一匹自己的作品来,20岁时该是非常成熟的织工了。”他如此描述这里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位来这里参观访问的日本妇女认为这里有“世界最好的职场环境”,我觉得所言极是。

到现在村里还没有通电,村里人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起床做饭,然后进入到一天不紧不慢的工作中,傍晚下工后开始挑水做饭,天黑入睡。我睡不着,拿着手电想到外面走走,第一次知道真正的天黑就是有手电光也会迅速被黑夜吸走,基本寸步难行。

我静静地躺在床上,心想,我们真的需要电和核电吗?现代工业给我们带来的到底是什么?(陈言译)endprint

猜你喜欢
棉纺织吴哥窟匠人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黄道婆
柬埔寨吴哥窟游进入小吴哥窟
中棉行协发布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
“卓郎”2018年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发布
2017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发布
青年匠人
“神级”匠人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匠人?
林中的俩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