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低年级识字难的教学尝试

2014-09-17 02:54李海珺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声旁形旁形声字

李海珺

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今天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了识字教学的尝试。

一、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因文施教,因字施教

提高学生的识字爱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开放,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灵活,所以决定了老师传授的知识也不能是死板、教条的。课堂教学要还学生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量很大,每课都有十个左右的生字要求会写,还有五、六个甚至更多的字要求会认。假如单纯靠老师一个一个的教,不但学生没有兴趣学,而且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汉字是以象形为本源的文字,是音、形、义三维合一的“图画”文字。所谓识字是“见形而知声、义,闻声而知义、形也”。儿童识字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即声音、图象、语义和符号。由于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能力和对于与所识的字相匹配的具体事物的认知经验。在四要素中,只要建立起声音、图象、语义和符号之间的联系,学生就可建立丰富的识字积累。当学生把握了一些基本字和简单的识字方法后,我就引导学生尝试分组讨论自主识字。有的字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后会呈现出不同的方法来识记。如:同中求异巧识字、编顺口溜识字、猜字谜识字、做动作表演识字、变魔术识字等等。专心致志的“志”今天我坐巴士真开心;“戏”戈字又来唱戏了;游戏的“游”右边的撇、横下面的“子”学生轻易写成反文旁,于是编了一句顺口溜:游子戴着帽子游四方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是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营造这种氛围,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识字,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二、感受识字的乐趣,解决识字难的捷径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中,我试着引导孩子们主动观察字形,想办法记住这些字,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识字的兴趣,让他们一开始就能主动地认识汉字,是我们必须探索的课题。孩子们好观察、爱表达,我就引导他们从“看字”和“说字”做起。在学习“人、大、个”这三个字时,我用红粉笔写这三个字中的“人”字,不等我提问,已有小朋友高高地举起了手要求发言。他们的发现让我欣喜万分: “这三个字里都有‘人。” “‘大和‘个的‘人不一样,‘大‘的撇变长了,‘个的撇变短了。” “老师,‘个的‘人跑到上半格去了。” “‘大的撇变成了竖撇。”

真没想到一年级的孩子会观察得这么细致,我决心要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学习“多”这个字时,我问:“你有什么新发现?” “‘多是由两个一样的字拼起来的。” “那个字是‘夕阳红的‘夕。” 这时,我一边小结一边提问:“这两个‘夕组成‘多,有点像双胞胎。再看看这一对双胞胎就是长得一模一样呢?” “不,下面一个‘夕第二条腿横撇长一点。”“对呀,不然它怎么有力气顶着头顶上的兄弟呢?” 孩子们听了都会心地笑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又认识了“朋、双、比、回”,还发现了双胞胎之间的差别。课间,有些孩子说还有三胞胎,我请他们说一说,黑板上一下子出现 了“品、晶、森、鑫、磊”等字。我趁机请认识这些字的学生教大家认识了这些新朋友。这一天的学习使大家都很快乐。孩子们的扩散思维这么快,看来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把握好机会,就能引导他们在“看字”和“说字”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发现规律,舉一反三。

一个复杂汉字中往往包含着好几个汉字。教材把“树”和“对”安排在同一课,确是别有一番用心。初学课文时,就有孩子发现“树”中有个“对”,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重点识字时,个别孩子又发现树”里有个“又”,“树”中有个“寸”,“树”中还有“村”,竟然有孩子发现“树”去掉“寸”后剩下的“权”也是一个字……最后,我们集体认读了这七个字;木、又、寸、权、对、村。树,还结合口头组词帮助孩子理解了字、词的意思。这样的学习既轻松又充实,何乐而不为呢?

二年级是识字量最多的年段,其中形声字较多。我首先鼓励孩子们结合字的意思认识字的形旁,读准字的读音再读声旁,形象地了解什么是“形旁”和“声旁”,逐步渗透“声旁表音”和“形旁表义”的功能。这样的字很多,如:园(四周都有栅栏的花园)、披(用手披)等。 第四册教材都安排了两个单元的集中识字,其中有形声字归类。例如,辩、辨、辫、瓣是一组形声字。我首先请小朋友观察并朗读,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孩子们大致能归纳出这样几点:(1)都是左中右结构;(2)前三个字读音完全一样,字形相近;(3)声旁相同,形旁不同。识字时,我们结合词语“辩论、分辨、辫子、花瓣”的认读,帮助小朋友理解字义。其中“辩”“辨”和“辫”这几个字,通过朗读儿歌结合形旁来区别和理解它们的字义一辩:辩论、争论;辨:区别、判断;辫:头发交织。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区别许多形声字组:挺(手插腰,挺直腰)艇(超级大船就是艇)蜓(蜻蜒是昆虫),优(这个人很优秀),忧(心中忧伤);跟(脚后跟,足后跟),很(这两个人很要好),狠(像狼一样狠),恨(心中悔恨);转(车轮转转转),砖(石头也可以当砖用),传(动人的传说),炮(炮火冲天),泡(在水中泡一泡),跑(足球运动员积极跑动)抱(用手抱),饱(饱食一顿)等等。 编个口诀记住它!

孩子们不仅喜欢这些“口诀”,轻松地记住了这些生字,而且对编口诀也产生了兴趣。只要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尊重他们的劳动,他们就会给你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爬:用爪子巴着墙往上爬。

努:奴隶必须努力地干活。

翩:孔雀展开扁扁的尾羽翩翩起舞。

梦:夕阳在林中落下,一切进入梦乡。

这样,在孩子的眼中,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里边还有各不相同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情趣的游戏。

总之,我们要让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要努力贯彻体现“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识字爱好。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

猜你喜欢
声旁形旁形声字
形声字太调皮
画说汉字——摆(bai)
“贷”与“货”
声旁类推法在平翘舌声母方言辨正中的应用分析
“一丝不苟”的糗事
略论古文字义近形旁的通转
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灵活性
我们的新发现
桥头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