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育生活化

2014-09-17 02:54刘凯辉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生活化

刘凯辉

在当今社会,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要去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岀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就应该越来越紧密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数学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变得可亲可近,也让数学课堂沐浴在生活的阳光底下。

一、数学生活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数学的教学应当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让数学同生活相互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可见, 数学教育生活化对于实现数学学科的课程价值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数学教育的生活化,能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提高其数学学习的一种积极性。从人本主义出发,也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性特长,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數学教育生活化的开展可以督促教师更加专心的关心社会生活,研究教材和学生,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对学科教材的把握程度。

二、如何把生活化理念引入课堂,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在课堂中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中导入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在进行导入的过程之中,要有设计性和艺术性,以达到吸引学生,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例如在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多边形拼地板的课程之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同学们在电视上看到过蜜蜂吗?你注意过广场的形状吗?你注意过蜂窝的形状吗?同学们在家里铺设的地板是什么形状呢?在这些生活化的问题提出之后,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此时演示用瓷砖铺设的餐厅形状和拥有正六面体行政的马蜂窝。用这些生活化的例子,为学生讲解使用多边形铺设地板的数学原理。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之中的应用,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同样,随着教改的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当然,有些情景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所以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生活情景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能帮助学生搞清较难、易混的内容,使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 。

(二)引入生活实际 数学联系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三)在生活经验的运用中学习数学。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学习,能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数学教学贴近,清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设计如下情景:一块三角形玻璃,不少心打成两块(如图)要裁同样大小的玻璃,要不要把两块都带去?为什么? 如果带一块可以的话,应带去哪一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使学生在认识数学的同时,还能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生对知识不断的深入理解,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在于应用。通过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现实生活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应用意识和自觉意识。例如,在学习机会均等于不均等的课程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玩教材之中的游戏,通过学生进行投硬币和猜红白球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实践学习之中。通过对这些概率问题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之中的抽奖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可以多角度的认识商场的促销活动。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产生困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教师增加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比例,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之中他们存在疑问的问题,进而在这些研

(五)结合实际生活 提高探究能力。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我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从而自然地提出问题:“三条线段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欲望和强烈的探究意识。可见,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数学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乐趣,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初中的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们体验生活的乐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将生活引入数学课堂,教会学生去感受数学的美感。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思维,将数学的优势实践在生活之中。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三角形,不扭腰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