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职业院校教学中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2014-09-17 02:54李晓壮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李晓壮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普高热的持续升温,报考高职的学生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高职生源质量每况愈下。由于学生基础差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少教师因此而失去教学信心。由于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学习时间短,加之教材多年不变,以及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学生找工作难,受片面、浮浅、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影响,不仅成绩差的学生不想学,就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受到影响。同时部分教师也认为学生基础差,任教学科不受统考的约束,学生成绩由任课老师说了算,无升学压力,因而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得过且过。可以说这是当前许多高职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主动求知。因此,我在化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大胆改革教材、教法,结合专业特点,着眼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

充分运用实验及各种辅助

教学手段,调动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准确表达、全面分析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根据化学实验试剂取用的规定,要求学生看清试剂瓶上的标签是否与实验所需的试剂名称、规格相符,联系生活中的生病吃药、甚至买商品一定要看清标签的习惯,撒、溅在桌凳或者衣物上的化学试剂,不能用手触摸或者直接用鼻闻;联系社会上有人用农药杀灭头上的虱子,甚至治牙虫……这样,生活中大量的化学事故可以避免,对个人、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处。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确定的选题,由学生运用有关化学知识和技能,确定恰当的实验方案,学生根据方案成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从而得到成功后的喜悦感,尤其是设计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性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使用价值。如许多家庭使用石油液化气,存在燃烧不充分的问题,既容易产生毒气又容易熏黑灶具,并且浪费能源。因此在做石蜡的催化裂化的演示实验时,让学生设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一个特制的燃气灶的小装置,通过调节空气量,让学生认识不正常燃烧产生的飘火、回火现象及排除措施,并调至最佳状态。通过实验,既教会了学生合理使用石油液化气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开发新型燃气具的兴趣。

联系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引导学习兴趣

有些专业如纺织、针织等与化学关系不太大,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介绍一些化学实用知识及做些趣味化学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将平时从报纸上收集到的有关化学安全方面的报道介绍给学生。如南京一电焊工因切割柴油桶不当引发爆炸身受重伤;某厂工人做饭时食盐没有了,就用厂里的盐(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结果造成两人死亡,四人中毒住院;武汉市武昌区的杨某在氧割废旧汽油桶时,由于没有按照规定清洗油桶和打开油桶盖造成油桶爆炸;有人因为使用煤炉取暖不当而中毒身亡。这些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化学知识而造成的。在班上我给同学们出了十个问题进行测試:灭火有那些方法?水垢的成分是什么?馒头、饼干中的洞是怎么回事?补锡的脸盆为什么烂的快?苏打的成分是什么?酸雨是怎么形成的?煤气有味道没味道?铅笔芯是不是铅?为什么重要文件要用碳素墨水?我国四大发明与哪些化学知识有关。很多学生不知道原因,但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由此,我引导学生,作为一个非化学专业工作者也必须掌握一些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并能解释身边的一些化学现象,能够解决日常生活及工作上遇到的常见化学问题。特别是对爆炸、燃烧、中毒、腐蚀、氧化、老化、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等应有所了解。课堂演示“冰块着火”、“显示指纹”、“百变神壶”等趣味试验,同时引导学生用已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在学习溶液知识时尽可能让学生列举溶液的实例,并比较谁列举的实例多。学习结晶和晶体时联系冬季的冰晶、雪花以及咸菜的“挂霜”现象。在学习化学反应速度概念时,让学生列举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如火药爆炸、石头风化等化学反应快慢差别的实例;当讲到氮气的性质时,告诉学生可以用它来保存名贵书画。在讲过渡元素时,告诉学生油画及颜料中有过渡元素金属成分,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白色油画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变黑,又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其恢复白色。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很有用。

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兴趣上升为主动求知

首先让学生参与备课。我在讲授新课前,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学生初步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征求他们对教学的意见,让他们提出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然后我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补充。这样,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就会兴趣大增,积极主动挖掘疑点,在授课时也会认真听课。

其次让学生参与授课。每次教学我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的余地。讲授知识点后,我对本节内容提出一些较难的易出错的问题,让学生和我一起讨论。例如,在学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一般规律后,让学生回答Fe+CuCl2及K+CuCl2的反应现象,通过已学知识,他们知道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往往得出前对后错的结论,没有考虑到K+CuCl2反应时K首先要把水中的H+置换出来放出H2,同时水中的OH-与Cu2+结合形成蓝色沉淀。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课堂双边活动活跃,学生由此前的被动接受变为自己主动寻找答案,活跃了课堂气氛,训练了学生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同时同学们又能相互启发,养成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奇妙的化学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