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的班级管理

2014-09-18 01:54耿瑞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6期
关键词:习惯班级作业

耿瑞霞

(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学区北圣板小学,河北 正定 050800)

谈低年级的班级管理

耿瑞霞

(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学区北圣板小学,河北 正定 050800)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年级的班级管理,特别要求必须细致、合理。良好的班级管理,是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及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种动力,是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有力保证。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总结了几点,如下。

良好习惯;家校联系;民主管理;身体力行;形式多变

“育人要从小抓起”,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再加上天真活泼好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小学生的管理必须从头做起,从细节做起!

一、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

一年级是一个过渡期,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就利用早读课、晨会课甚至专门抽出时间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例如上课对于坐姿的要求,我编成顺口溜“双手趴,身要挺,三是双脚要放平”。每节课前都大声齐念,长此以往,良好的坐姿就成为了同学们的习惯。

二、注重家校的联系,双管齐下,齐抓共管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一年级前两个月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段时期我就经常和家长联系,以便掌握学生在家的表现,同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引起他们的重视,齐抓共管。另外我们还通过校讯通将作业和重要通知都告知家长。有的老师头疼学生的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有很多是低年级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为防患于未然,每天作业的布置除了让学生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同时把作业发给家长,以方便他们协助我们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的作业完成率明显提高。

三、实施民主管理,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意识,具有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1.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优等生和学困生一样,教师子女、干部子女、普通家庭子女和特殊家庭子女一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该表扬就表扬,该说服就说服。教师应该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能有一丝偏见。

2.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教师应把学生看作可以相互交流的好朋友,无条件地接纳与理解学生。如小学生好动,对新事物好奇,应在课外多与学生沟通,与他们讲故事,唠家常,参与他们的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接纳信任老师,乐于表露内心感受。

四、从小事抓起,身体力行

班主任工作包括方方面面,尤其一年级,细致到孩子的衣食住行。所以,老师首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班级管理的策略要心中有数,然后在教学方面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如果你连上课都吸引不了孩子,这班就更没法带了。班级管理的问题太多了,针对具体事例具体分析策略更有实效性,在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孩子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不管是什么习惯的培养,都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重视“第一次”。你第一次教孩子坐,第一次教孩子走,第一次教他整理书包,第一次教他怎样举手,第一次教他摆放文具,第一次教他怎么回答问题,第一次教他上课间操怎么站队,甚至于第一次教他在学校怎么上卫生间……太烦琐了,但每个第一次之前你是否提过清楚做这件事的要求?是否监督孩子能不能够按要求做?是否在做完这件事情之后及时总结并加以评价奖励?如果你第一次能打好基础,言而有信,你自然就在孩子心中有了威信,你再说什么指令孩子自然就能听。这之后所有的措施都要像这样,要求在前,总结在后,落实到位。

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因势利导

1.小故事情境感染法。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感染他们的言行,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一次,我给学生提醒每天要削好两枝铅笔带来,大部分学生做得很好,没有带来的学生却坐在位子上东看看,西看看,抠抠铅笔头。我就奇怪了,为什么不向同学借呢?接着我走向他们,鼓励他们向同学借,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不借给我的。”“为什么呢?”“他向我借东西时,我也没有借给他。”

2.身边事例引导法。在学生身边常会发生一些小事,这些小事也是很好的教育例子。一次,一个学生写字时,发现同桌占了他的桌子好大一块面积,他就拿起手中的笔向同桌刺去。结果同桌的手就给他刺出了血。面对全班学生,我有意夸大了事情的结果,让学生引以为戒,不能用尖利的东西刺他人,那是会发生严重后果的。同时教育学生要学会原谅他人无意的过失,同学间还应该做到团结友爱。

3.根据情况自创情境引导法。有时候学生的一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可又没有马上发生问题。如果直接跟他们说不能怎样做,学生听了后印象也是不深刻的。我就会自己编创情境来引导学生。比如,学生爱买小摊上的零食吃,特别是天气暖起来的时候,小店里的食物的质量也难以保证。为此,我就说某一天某某班的一位同学吃了小店里不卫生的食物,肚子痛得满头是汗,送到医院后,医生还要他住院呢!你们说惨不惨?接着再说说路边小摊上的食物有多不卫生,路边来来往往的汽车带起了浓浓的灰尘细沙,那些食物太不卫生,大家还是少吃为妙,能不吃最好。我们小朋友间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是懂事的好孩子。就这样,学生上了心,他们还会相互监督呢。

总之,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年级的班级管理,特别要求必须细致、合理。良好的班级管理,是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及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种动力,是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有力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摸索和学习,勤思考多总结,以便加强我的班级管理能力。相信我将与孩子们共成长!

G627

A

1674-9324(2014)36-0017-02

猜你喜欢
习惯班级作业
班级“四小怪”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