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2014-09-18 01:54贺淑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6期
关键词:西藏毕业生职业

占 堆,贺淑红

(西藏大学 师范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提升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占 堆,贺淑红

(西藏大学 师范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度也在随之改革,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及特点,探析了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从全国来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质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边疆民族地区。近年来,西藏各个高校招生规模、生源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提升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含义及特点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的Beveridge于1909年首先提出,他以成熟劳动者的可利用率为依据,从而辨别出哪些劳动者是需要被替代的,哪些是正在寻找工作的人[1]。所谓“大学生就业能力”指实现大学生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就业能力的强弱是当代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就业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最主要的因素[2]。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特点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经验,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综合性、目的性、动态性、终身性等显著特征[3]。

1.综合性。从形式上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它是整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它既是全体大学生的普适性的素质能力要求,也是大学生个体在参与到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所需要具备的独特品质要求。从建构元素上看,就大学生就业能力可分为个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即智商与情商,二者相辅相成。

2.目的性。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就业,每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研究派别代表人物,其宗旨和指向都没有偏离就业这个核心和根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就是要把大学生的整体和个体作为研究对象,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研究方法,把学习和实践作为两大研究视域,把实现就业、维持就业、重新就业所具备的能力作为研究重点。其归根结底是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探索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路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终身性。就业能力首先是一种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大学生就业能力而言,“授人以鱼”就是指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而“授人以渔”则是指大学生获取学习的能力。

二、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更加理性、自主、务实和多元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传统就业观念陈旧,主动择业意识不强。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许多毕业生没有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就业期望值很高,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择业时缺乏长远目光,不愿去农牧区和海拔较高的地区。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等着老师、家人、朋友为自己传递信息,动用社会资源实现就业,很少有创业想法。

2.专业及相关知识学习、积累与西藏经济社会需求脱节。目前,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方面缺少民族地方特色,使用的教材相对滞后,专业知识更新缓慢,导致了学生所学的专业及相关知识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社会需求的高期望与毕业生的低能力之间的巨大落差。用人单位难以招揽到合适的毕业生,即使有人去应聘,也存在专业不对口,需要对他们花费大量精力培训上岗。

3.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不少学生当初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对于专业、职业没有清楚的认识,主要决定于家长的意愿和老师的建议,缺乏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到了大学,就是上课、完成作业,没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未对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导致职业方向不明、职业价值观模糊、职业选择走弯路。

4.自我认识不足,择业心态不正确。当前许多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不能全面认识自己,一心只想去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不愿去基层边远的农牧区。对大公司、好行业、外企狂追热捧,而对民营、私营企业不屑一顾,此外公务员热也还在持续升温等。

5.职业素养缺乏。职业素养包括很多方面,如诚信品质、团队精神、职业道德、事业心和责任心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等。部分大学生为了提高受聘机率,往往在求职简历上填写虚假个人信息以吸引企业对自己的关注,有的在应聘时一味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三、提升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如何更加行之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1.强化高校办学理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灵魂。然而,高校最根本的任务是“人才培养”,因此,“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当前而言,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认为:“就业已经成为测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晴雨表’,如果不把就业当作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一定办不好教育[4]。”因此,高校办学理念的变革势在必行,专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

2.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大学生尽早、有效地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活,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作为职业规划课程任课老师以及就业指导老师,应从大一起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5]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科学的定位,制订就业能力方案。如:职业定位,即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行动计划,即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对大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教育,在大三学生中进行就业观和就业能力教育,对大四毕业生加强求职技巧培训。

3.重视专业教育和实践,优化能力结构。高校应重视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培养具有全面发展潜质的毕业生。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需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合作,定期举办各种专业讲座,拓宽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环节,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毕业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将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有效转化成单位生产力。大学生还应努力优化自身的各种能力结构,主要包括:诚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4.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高学生求职技能。有些毕业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在求职过程中却四处碰壁。笔者根据自己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切身感受,认为在就业培训提高学生求职技能方面,一是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系列培训和讲座,丰富毕业生的求职知识。二是指导学生在面试前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通过上网查找应聘单位背景、职业环境、对应聘者的要求,归纳出自身与岗位所招聘人员相匹配的素养,制作出针对性强的简历,突出职业优势。三是建立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详细记录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特长、就业意向等,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态,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四是建立公共邮箱和就业博客,方便学生交流应聘体会和经验,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1]张迎春,赵建锋.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经济,2009,(6):126-127.

[2]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91-92.

[3]单鹏举,林伟英,王珊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12):102.

[4]解艳华.三大战略建言大学生就业 [N].人民政协报,2009-02-25.

[5]沈洁.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其应用述评[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G646

A

1674-9324(2014)36-0099-02

猜你喜欢
西藏毕业生职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都是西藏的“错”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