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走进课堂 兴趣成就化学
——初探“巧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

2014-09-18 01:54谢玉忠孙光延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6期
关键词:创设化学情境

韩 利,王 婷,谢玉忠,孙光延

(1.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黑龙江 友谊 155811;2.吉林省延吉市第六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1;3.延边大学 理学院化学系,吉林 延吉 133002)

生活走进课堂 兴趣成就化学
——初探“巧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

韩 利1,王 婷2,谢玉忠3,孙光延3

(1.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黑龙江 友谊 155811;2.吉林省延吉市第六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1;3.延边大学 理学院化学系,吉林 延吉 133002)

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课堂情境,让化学教学精彩纷呈。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巧设教学情境的几则精彩案例,老师巧用生活常识、化学故事、电视广告、实验中的突发事件等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情境教学将会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不难,教师只要把握好创设情境的时机,选用恰当趣例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设置疑问,借学生急于解惑的心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巧设问题,形成不同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或事物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能创造生活。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奥秘也逐渐被揭示。化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这些会对学生产生诱惑,会成为学生想要揭开的谜,这些“谜”对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会激励他们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引导学生回忆一种熟悉的现象:香蕉在剥了皮过不了多久就会变黑,马铃薯和苹果在削了皮后一会儿也会变黄,变黑。这都是为什么呢?在历史书中或者影视剧中我们发现在古代的皇帝都梦想着长生不老,这是不可能的,可是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找到延缓衰老的“灵丹妙药”,你知道是什么吗?学校组织的下乡活动中有部分学生”水土不服”,原因是什么呢?水是生命之源,水的硬度高低跟人体健康关系极大。高硬度水中的Ca2+、Mg2+能跟SO42-结合,使水产生苦涩味,还会使人的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暂时性的腰胀、排气多、腹泻等现象,这就是“水土不服”的秘密。像这样的问题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因而我们要充分加以利用。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情境的创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成为一剂很好的课堂教学润滑油、催化剂。

二、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多数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阿那吉纳”号的沉没的故事导入新课。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在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船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暗礁?都不是,是钢质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讲完故事后,教师提出了为什么装载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会沉没?与我们接下来学习的内容又怎样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又如,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曾获得诺贝尔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即将被德国占领,他被迫要离开祖国。临走前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中,装在玻璃容器里,然后将它放在柜子上。不久丹麦被德国攻陷,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家,到处乱翻也没有找到那枚奖章。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伟大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呢?原来他用的溶液叫王水。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和溶液。由于王水中含有硝酸、氯气和氯化亚硝酰等一系列强氧化剂,同时还有高浓度的氯离子。因此,王水的氧化能力比硝酸强,不溶于硝酸的金却可以溶解在王水中。这是因为高浓度的氯离子与金离子形成稳定的络离子[AuCl4]-,从而使金的标准电极电位减少,有利于反应向金溶解的方向进行,而使金溶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启动思维,带着好奇去探究问题,而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三、通过电视广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巧妙地把能激发学生极大兴趣的电视广告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兴奋中迅速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知识,而且会记忆深刻,长久不忘。例如,教师播放实际工业生产的葡萄糖酸钙的原理视频,证实学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学生的成就感顿时产生。利用电视广告成功地创设了教学情境,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了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都积极快乐的学习,从而很轻松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从开始到结束,整节课的课堂气氛都很活跃,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同学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快乐。

四、通过设计演示实验形成问题情境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往往带给学生的是惊奇、不解和矛盾,促使学生迅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结合现象进行思考。实践证明,演示实验的素材十分丰富,极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是设计问题的最佳情境。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学生不小心将双氧水溶液滴到红砖上,发现也能看见产生大量的气泡?对此学生提出:是否红砖也能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到催化作用?那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呢?这些意外的发现,有着特别的印象,当他们完成实验后自然就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利用实验设计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得到启发,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台上台下焦点聚集在一起,认真观察,情绪高涨,参与实验,积极思考。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考。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1]。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选择一些内容,创设化学课堂精彩情境,对教与学都有益处。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教师并不需要急于传授知识,而是等学生有了欢欣鼓舞的心情后再切入教学内容[2]。从我们熟悉的生活中汲取养分来滋润我们的教学。只有我们真心热爱化学教学、热爱生活,才能从熟悉的环境中源源不断地提取有效而精彩的教学资源,让我们的教学更有实效性。

[1]魏东.化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新亮点—电视广告[J].化学教学,2013,(2).

[2]杨小样.化学课堂个性化环节的设计与思考 [J].化学教学,2012,(6).

G633.8

A

1674-9324(2014)36-0204-02

孙光延(1972-),女,吉林敦化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量子化学。

猜你喜欢
创设化学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