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何?

2014-09-18 14:13贾可葛帮宁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心智动脑外界

贾可+葛帮宁

汽车是个伟大的行业,同样是个需要思想的行业。但就中国而言,这个领域的草莽英雄多,无畏的无知者多,真正的文化气息少。从这一期开始,《汽车商业评论》将不定期推出中国汽车意见领袖的读书心得分享专题。

不知道你是不是会觉得这个会有点意思?我们认为,除了努力做报道,帮大家交流一下读书经验,也是受人欢迎的事情。毕竟,我们这本杂志的读者都还是有能力、有文化、有品位、有思想的向上人群。

美国人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上一个世纪很流行的测验,如果你被警告将在一个无人荒岛度过余生,或至少很长一段时间,断绝与外交流,但可以带十本书去,你会选哪十本?

这个测试的目的不只是因为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最想一读再读的书,而是想让你通过这十本书让自己对自己更了解一些,从而提升自己的心智。以下五段是这本书的作者关于为什么读书的原文摘录:

我们的身体是有限制的,心智却没有限制。其中一个迹象是,在力量与技巧上,身体不能无限的成长。人们到了30岁左右,身体状况就达到了巅峰,随着时间的变化,身体的状况只有越来越恶化,而我们的大脑却能无限的成长与发展下去。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纪就停止成长,只有当大脑失去活力,僵化了,才会失去了增加技巧与理解力的力量。

这是人类最明显的特质,也是万物之灵与其他动物最主要不同之处。其他的动物似乎发展到某个层次之后,便不再有心智上的发展。但是人类独有的特质,却也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动就会萎缩。心智的萎缩就是在惩罚我们不经常动脑。

这是个可怕的惩罚,因为证据显示,心智的萎缩也可能要人的命。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法说明为什么许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后就会立刻死亡。他们活着是因为工作对他们心智上有所要求,那是一种人为的支撑力量,也就是外界的力量。一旦外界要求的力量消失之后,他们又没有内在的心智活动,他们便停止了思考,死亡也跟着来了。

电视、收音机及其他天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娱乐或资讯,也都是些人为的支撑物。他们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动脑,因为我们要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但是这些外界刺激我们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像药品一样,一旦习惯了之后,需要的量就会越来越大。到最后,这些力量就只剩下一点点,甚至或毫无作用了。这时,如果我们没有内在的生命力量,我们的智力、品德与心灵就会停止成长。当我们停止成长时,也就迈向了死亡。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它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摘录结束,再回到我们为什么要做汽车牛人的读书心得分享。如同大家都喜欢看离自己比较近或关系紧的新闻报道一样,听自己熟悉或同行业的人交流思想会引发我们更大的兴趣,更符合人类的目的性追求,这甚至比原书作者或者其他知名人士导读更有效果。

为此,我们请北汽国际总裁董海洋和比亚迪前销售总经理夏治冰上场开个头。他们都是中国汽车界著名的营销人,都是喜欢挑战自己的人,也都是喜欢读书的人,让他们谈谈读书心得,不会有太多困难。

董海洋说:“我们其实都是俗人,读书也一知半解,我不想把自己当作一个文化人,恰恰相反,我们是一群在文化大门之外的人。但中国企业确实需要一些思想家,任正非就是这样一位企业思想家。华为的成功不是来自于任何卓越的商业思想,而是来自于他的哲学思想。”

夏治冰说:“有句话叫‘百战归来再读书。我虽然没有百战,但经历过一战后,再去找一些标杆,找一些参考,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照一下自己。”

他们都愿意谈谈几年前出版的历史小说《曾国藩》。有一种说法,当官得读《曾国藩》,从商得读《胡雪岩》。这里翻出《曾国藩》来读似乎不妥。但实际上,只要是好书,大家都可以读,还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而且根本不必分阅读时间先后,很多时候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心得。

今天他们谈《曾国藩》,某种意义上谈的不是这本书,而是这个人,所有一切关于曾国藩的书,包括他的家书,都是我们可以阅读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智动脑外界
深山里的部落
看谁填的快
运动员心智游移特点研究:来自静息态和任务态思维取样的证据
让学生的基础心智在课堂中成长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孤独会加速老年人的心智衰退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