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采样规范与应用研究

2014-09-22 17:40孟申
艺术评鉴 2014年15期
关键词:采样编钟制作

摘要:文章针对编钟的音色特点,提出了全套的音色采集和制作的工做程序,并就编钟的声音才及规律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形成了有意义的结论,为我国古代乐器的音色采集和制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编钟 采样 音色 制作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一支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

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甬钟,有45件,也分三组。编钟之外另有一件是楚惠王铸赠曾侯乙的镈钟。这套编钟是目前所见古代编制最为庞大的一套编钟,为后人了解曾国宫廷音乐的规模、音乐活动情况进一步提供了实物资料。它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钟上共有2800多个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周、申、曾等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这些都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各地音乐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并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古代乐律提供了实证资料,这也说明我国音乐文化中的旋宫转调问题不止是确凿有据的理论,而且已有音乐实践成果。

这套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组成8组,其音阶结构与现今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同一音列,总音域包括5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

开展对编钟的音频采样工作,是我们承接的“湖北特色乐器及原生态音色库建设”课题的一部分,课题要旨是推动湖北地域文化尽快走出去,向全世界传达湖北地域文化的悠久和深邃,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抓了基础建设环节,严格规范的使所有工作过程不仅踏实有效,而且留下足迹。

本次采样标准的研究,是为了较好的实现采样过程的管理,有效提高采样的规范性和可监控性,也为后期开展采样过程的总结和评估,提供相关资料和程序性参考。

一、采样环境要求

采样环境是实施采样的环境持续性管理要求,采样的全部过程必须严格服从此类环境指标的管理。采样环境应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以保持乐器的发声,处于自然、良好的状态,环境温度一般为15度到28度之间,环境湿度应为60%到75%之间,环境噪音应小于45dB。这项指标可根据采样用话筒的指向特性具体规定,原则上,在乐器发声与采样话筒的轴线和相关延长线上,不出现明显噪声干扰,且采样话筒未检出超出规定的噪音干扰,即可实时采样。例如,采样录制频率明显区分与噪音,且噪音处于可有效删除和控制范围内,亦可予以实施。

二、话筒摆放

为了获取编钟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录音时,话筒摆放采取现场适用性原则,进行操作。

1.话筒高度应保持与钟体下沿平齐,距离相隔1米,与地面距离应不小于0.5米;采用双话筒时话筒排列为AB制,话筒间距与钟体宽度相等;使用单话筒时,话筒位置应保持在钟体的水平中心点上。

2.应有效消除由支架和中体晃动产生的杂音干扰。

3.一次敲击结束后,应待余音消除(仪表检测为0dB)后,静场10秒钟以上,方可进行第二次敲击。

4.样本录制时,操作员应远离话筒,避免由于人体反射,干扰采样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三、音色制作标准选择

根据耐奎斯特采样理论,你的采样频率必须是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例如,音频信号的最高频率一般达到20KHz,因此其采样频率一般需要40KHz。 而人耳收听的范围只能到22Khz以下,所以CD的采样率一般为44.1Khz。22Khz×2=44Khz,考虑到一定的余量采用44.1Khz。为了使采样的数据较好的适应专业环境应用,确定本次采样的数据管理,运用24bit/44.1KHz。

选用行业较为通用的Cakewalk Sonar软件、Audition软件、kontakt音色库软件,作为本次采样、音色制作的基础平台。

使用kontakt软件作为音色库建设基础,主要考虑为kontakt音色库的行业通用性较好,便于远程交流和使用,便于研究和应用性验证。

四、编钟采样的敲击器

传统的编钟演奏工具主要是木质丁字形击槌和长棒两种, 槌子用于敲击中层甬钟和上层钮钟, 长棒用于撞击下层大钟。下面调研了武汉音乐学院诸位老师的研究成果,简要分述如下:

1.仿古木制丁字形击槌

用于敲击中层钟。发音清晰, 音色响亮, 有鲜明的金属性音质。多用于强奏, 但速度不可太快。必要时可用于效果强烈的滚奏。

2.仿古长棒形击槌

用于撞击下层大钟。强奏时发音厚重, 音色洪亮、饱满;弱奏时发音柔和, 余音长而清晰。可在乐队全奏中演奏和声性低音, 效果极佳。

3.软性击槌 ( 大、中、小)

用于敲击中、上层钟。 发音微弱, 没有音头, 具有朦胧暗郁的音响特性。 用适中的力度滚奏时可获得悠远、恬淡的背景性效果, 但音高略嫌模糊。

4.中性击槌 ( 大、中、小)

用于敲击中、 上层钟。 发音柔和、清晰, 敲击力度可强可弱, 变化自如。 适于演奏抒情性旋律, 即使是用以演奏快速的音型或经过句, 也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尤其是用滚奏来表现长气息的抒情旋律时, 有一种独特的混响效果。

5.硬性击槌 ( 大、中、小)

用于敲击中、上层钟, 大号硬性击槌多用于敲击下层大钟。 发音结实, 音色明亮但不刺耳, 没有仿古木槌敲击时容易发出的那种金属噪音, 且更灵活、快捷。用大号硬性击槌敲击下层大钟时, 可胜任节奏活跃、音符密集的华彩性片断。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考虑,最终选用仿古木质丁字形击槌和通用长棒击槌,为了获得较好的音质,在调研了有关资料后,对槌体进行了适度的软化,强调了在保持良好的金属声效果的基础上,形成更为柔和符合音效果。

五、样本录制

使用Cakewalk Sonar软件进行采样录制工作,系统图如下:

图中,话筒放大器(简称:话放)、声卡(外置式、独立声卡)、计算机(CPU-双核2G、内存8G)、win7操作系统并安装了Cakewalk Sonar、Audition等工作软件。

系统运行时,应预热5分钟,待运行环境稳定后,方可开始样本录制工作。现场录制时,系统应用24bit/44.1KHz的工作标准展开工作,以形成完整的工程文件,为录制任务的完成的标志。

六、样本调校与管理

获取工程文件后,在后期的整理、校音、切片工作中,运用了如下工作流程:

1.运用Cakewalk Sonar软件,打开相应的工程文件;

2.以十二平均律基准,进行校音;

3.导出整体WAV文件。

七、样本切片与音色制作

1.在Audition软件中打开样本文件(.WAV),通过切片,将其分离成单体的样本文件(.WAV)并导出;

2.选用kontakt软件为音色制作平台。打开kontakt软件,导入分离的单体样本文件(.WAV);

3.逐一生成对应的音色文件,并按音高实现于键位的对应。

八、音色的网络云环境应用

音色文件投入网络运行,主要是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交互和跨地域性使用,通过云计算环境,保证音色文件在目标地有效调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主要有三种运行模式:

1.异地下载应用

音色文件构成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包,其中包含了音色特征、键位特征等信息,在相应的专业应用软件中,均可直接调用。异地下载使用,主要是通过通用性公共云平台的交互功能,形成同一用户、多地区应用,数据资料调用前,先行进行下载、安装,然后,再在软件中调用。

2.异地网络同步应用

同步使用是云盘系统的数据多用户共享功能的一个体现,处于不同地域的共享用户,同时打开共享云盘,即可实现数据共享,只是在任一方对数据进行更新后,其余方应对数据进行刷新后方可使用,云同步是其中的功能之一,使用前应用方对数据进行云同步操作,获取同步信息后,既可进行同步使用,但为了获取新的数据, 应用方必须及时进行数据更新。

3.异地多用户网络同步应用

异地同步与本地同步在应用效果上,基本上无太大区别,只是应用中要求的刷新频度要高一些,如果不是多用户共同完成一套文件,也可不考虑数据刷新,待操作完成后或为了获取新的特性时,再行刷新也可。

三种运行方式,从效果上看,更为稳定的应该是下载后使用,但要实现网络云环境交互,用户在操作后必须及时上传,以实现资料共享。

作者简介:

[1]孟申: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采样编钟制作
金石齐鸣话编钟
曾侯乙编钟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农业地质调查中土壤样品采集浅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种煤炭机械化采制样装置的设计